《午夜的孩子》中文化的沖突與文化的相融意識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19:25
【摘要】: 《午夜的孩子》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薩爾曼·拉什迪最有文學價值的小說。該作品自1981年一面世就引起轟動,先后榮獲布克獎、特別布克獎等多項文學大獎,使拉什迪一躍成為世界著名作家,并被普遍認為是“后殖民文學”最重要的代表。拉什迪身具印度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基督教文化的背景。由于本人多樣化的文學背景,在該作品中,作者通過主人公薩里姆個人的命運及其家族的故事,以廣闊的政治和社會視野,反映了印度獨立前后的政治動蕩、社會變革、宗教糾紛等復雜的現(xiàn)象;以豐富的想象力展現(xiàn)了“后殖民時代”東西方文化在多維世界的交匯、碰撞、并存,揭示出由于英國殖民統(tǒng)治帶來的體現(xiàn)基督教的思想、文化、道德價值觀念,從而在南亞次大陸造成的外來文化、固有的印度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的相互沖突和相互滲透。 本文通過運用后殖民主義理論,研究和解讀拉什迪在《午夜的孩子》中所描述的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種宗教信仰、三種文化相互沖突和融和的思想內容。全文由五部分構成: 緒論介紹了本論文的寫作背景、《午夜的孩子》研究現(xiàn)狀與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強調在處于不同文化和文明激烈碰撞的當今世界,運用后殖民理論研究《午夜的孩子》,倡導對異質文化與文明的平等、友好和理解的包容性,有助于建設多元文化共生的和諧世界。 第一章簡述作者拉什迪的生平、其主要作品簡介、《午夜的孩子》基本情節(jié)和主題思想介紹。 第二章就本文研究所采用的后殖民主義理論進行闡述:后殖民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代表人物賽義德、巴巴、湯林森等的主要觀點。 第三章討論了拉什迪在《午夜的孩子》中所表現(xiàn)的文化的沖突意識。拉什迪從刻畫多元文化聚于一身的主人公薩里姆和他的多元文化的家庭、塑造多元文化背景的午夜孩子們入手,表現(xiàn)了多樣化的宗教文化造成的人自身精神人格、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矛盾;通過描寫殖民統(tǒng)治造成的種族文化歧見、宗教沖突、語言族群沖突及西方式民主的“水土不服”,反映了印度這個三種不同宗教信仰、三種文化混合體的新生國家,在獨立前后的文化的沖突。 第四章討論了拉什迪作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文化的相融意識。拉什迪描述了不同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相互影響與滲透的現(xiàn)象、不同宗教文化背景民眾的共處與寬容、語言在“去殖民化”中的相融、紛繁復雜的多種宗教文化典故在印度的交融。不同宗教文化的相融相處既是作者的理想,也是南亞次大陸社會的現(xiàn)實與必然的未來。 在結論中筆者指出:《午夜的孩子》這部后殖民時代的作品,體現(xiàn)了拉什迪是用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和描述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已經進入多元的文化和政治格局,文化沖突和多元文化并存已經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午夜的孩子》是深刻反映這一時代特點的文化研究小說,這就是它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所在。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561
本文編號:2705137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561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吉佳莉;[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0513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xchuangz/270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