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德國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征
本文關鍵詞:淺析德國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征 出處:《公關世界》2016年1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表現主義 繪畫創(chuàng)作 精神分析學 模仿論 生命哲學 悲劇美 色彩的表現 柏格森 審美形態(tài) 蒙克
【摘要】:正德國表現主義是在一股反傳統(tǒng)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它摒棄了在歐洲長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模仿論和反映論,推崇極具個人色彩的表現論的美學。藝術家們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不再只是客觀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據自己內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意象與幻想進行創(chuàng)作。與此同時,這一傾向與尼采的悲劇美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形成交匯,產生了一種奇詭新穎的審美形態(tài)與藝術特征。
【分類號】:J205
【正文快照】: 德國表現主義是在一股反傳統(tǒng)的思潮中孕育而1933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從美術館移出、沒生,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它摒棄了在歐洲長期占統(tǒng)收搗毀。納粹上臺后遷居瑞士,然而這次的遷徙并治地位的模仿論和反映論,推崇極具個人色彩的表沒有使凱爾希納看到希望,德軍進入奧地利,邊境現論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沛君;;20世紀初的德國表現主義繪畫[J];美術大觀;2000年03期
2 張榮生;;大城市表現主義[J];外國文學;2006年04期
3 易英;;25年的變形——表現主義在中國[J];藝術評論;2006年11期
4 崔冀文;;德國表現主義對哥特式藝術風格的回歸[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1期
5 曹大霖;;論原始繪畫與西方表現主義繪畫的異同[J];美與時代(下);2010年04期
6 邵亮;張文怡;;表現主義的跨文化闡釋[J];榮寶齋;2010年12期
7 朱卉;;德國表現主義與新表現主義的共性和差異[J];藝術研究;2012年01期
8 伊·謝·庫利柯娃,彭鴻遠;表現主義的理論依據[J];世界美術;1984年03期
9 賈方舟;海日汗的原始表現主義藝術[J];中國藝術;1999年03期
10 劉婷;;表現主義繪畫的藝術魅力[J];藝術教育;2013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史修永;;從焦慮體驗的角度看表現主義的審美意蘊[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宋佳p,
本文編號:131924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huihuayishu/131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