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山羊牧道的空間分布格局
發(fā)布時間:2020-05-14 08:32
【摘要】:半干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廣泛分布著由食草動物踩踏形成的小路徑組成的網絡——牧道景觀。牧道景觀的微地形由三部分組成:牧道、凸肩區(qū)、坡肩區(qū)。不同坡向的植物群落結構存在差異,中衛(wèi)山羊(zhongwei goat)在采食過程中由于受到植物影響,會有不同的路徑選擇,因此山羊牧道分布特征在不同坡向之間也會存在差異。實驗選取陽坡、陰坡、半陰半陽坡三個坡向的山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在坡面尺度上不同坡向的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和牧道分布特征,最終分析出研究區(qū)域內牧道的空間分布格局。結果如下:1、研究區(qū)域內共包含17科30屬36種植物,其中陰坡包含植物(30種)半陰半陽坡(25種)陽坡(20種)。植物群落分布結果顯示陰坡植物高度、冠幅、地上生物量以及植被覆蓋度都大于其他兩個坡向。2、牧道密度用來反映牧道在山坡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結果顯示三個坡向上的牧道密度均不超過20%,且牧道密度在坡向上的分布結果是陰坡半陰半陽坡陽坡。3、牧道網絡圖由節(jié)點和邊組成,通過計算直接連接到節(jié)點的邊數來獲得節(jié)點度數。節(jié)點密度是指樣方中的某種類型節(jié)點數量與樣方總面積的比值。實驗結果顯示陰坡中各個類型節(jié)點的密度最大,其次是半陰半陽坡,陽坡則是最小。4、利用landsat8影像獲取研究區(qū)域內的NDVI值,NDVI與植被覆蓋度有顯著的線性關系(P0.05),牧道密度與植被覆蓋度也有顯著的線性關系(P0.05)。牧道密度分布圖顯示研究區(qū)域的牧道密度主要分布在0.12-0.16這一范圍。
【圖文】:
嗽謖飧鑾鈌蜃釵,
本文編號:2663085
【圖文】:
嗽謖飧鑾鈌蜃釵,
本文編號:266308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630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