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主持編撰而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時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之際,《文選》發(fā)展成為一門顯學。特別是唐高宗顯慶年間成書的六十卷《文選》李善注,對《文選》在唐代及后世的傳播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說,“文選學”主要就是《文選》李善注釋學。此說雖然略有片面,但也說明了李善注的重要價值!段倪x》李善注注重典故及訓詁的源流梳理,故而在注中引用了大量當時所能見到的古書,與裴松之《三國志注》、酈道元《水經(jīng)注》、劉孝標《世說新語注》并稱引文浩博的四大古注。由于唐代時期的典籍大量亡佚,而清代樸學大興,特別是輯佚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文選》李善注因其引書量驚人而引起學界重視,許多學者陸續(xù)對李善注引書數(shù)量進行了統(tǒng)計研究。汪師韓《文選理學權(quán)輿》是第一部系統(tǒng)的關(guān)于《文選》李善注引書的研究專著,其中《書目注》部分對《文選》李善注引書進行了細致梳理,將所引書按傳統(tǒng)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方法進行歸類整理,一一列出書名,其中經(jīng)部著錄諸經(jīng)傳訓101種、小學類37種、緯候圖讖78種。沈家本《文選李善注書目錄》是以《汪目》為藍本并補其遺漏,著錄經(jīng)部書215種。哈佛燕京引得編纂處據(jù)宋刊《六臣注文選》編《文選注引書引得》,據(jù)其引書部分進行統(tǒng)計,其經(jīng)部書共151種。馬念祖《水經(jīng)注等八種古籍引用書目匯編》亦對《文選》李善注引用書進行統(tǒng)計,其中經(jīng)部共列書目130種。日本學者小尾郊一以清人胡克家重雕宋淳熙本李善注《文選》為底本,著有《文選李善注引書考證》,參照有《文選集注》殘卷、明袁褧仿宋刊本《六家文選》、《四部叢刊》景宋本六臣注《文選》之本,其中經(jīng)部共127種。另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駱鴻凱《文選學》、孫欽善《論文李善注和五臣注》等也都對《文選》李善注的引書數(shù)量進行了或詳或略的統(tǒng)計。在以上諸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基礎(chǔ)上,我們以中華書局影印清代胡克家翻刻宋代尤袤刻本為準,兼采書末所附《考異》,對所引經(jīng)部亡佚書目之作者行跡、歷代著錄及輯佚現(xiàn)狀等方面進行梳理,其分類依照《隋書·經(jīng)籍志》的分類為準,分為十類,分別是:易類、尚書類、詩類、禮類、樂類、春秋類、孝經(jīng)類、論語類、讖緯類、小學類,統(tǒng)計亡佚,進行提要鉤玄,現(xiàn)存者則只統(tǒng)計數(shù)量,不再撰寫提要!段倪x》李善注引用經(jīng)部書目有許多,亡佚的占大多數(shù):易類有《歸藏》、鄭玄《周易注》、王肅《周易注》、劉瓛《周易乾坤義》、劉瓛《周易系辭義疏》、張璠《周易集解》、《周禮注》,共七部;尚書類有《尚書逸篇》、伏生《尚書大傳》、《歐陽尚書說》、劉向《尚書五行傳論》、馬融《尚書注》、鄭玄《尚書注》、鄭玄《尚書大傳注》、鄭玄《尚書五行傳注》、王肅《尚書注》九部;詩類有《魯詩傳》、《韓詩》、《韓詩內(nèi)傳》、《韓詩序》、《薛氏章句》、王肅《毛詩注》、陸機《毛詩草木蟲魚書》、劉芳《毛詩箋音證》八部亡佚。禮類有杜子春《周禮注》、鄭眾《周禮注》、子夏《喪服傳》(單行本亡佚)、鄭玄《喪服傳》(單行本亡佚)、《禮記逸禮》、蔡邕《月令論》、蔡邕《月令章句》、阮諶《三禮圖》八部;樂類有蔡邕《琴操》、孔衍《琴操》、釋智將《古今樂錄》三部,我們另論述了桓譚《琴操》;春秋類有馬融《春秋左氏傳注》、賈逵《春秋左氏解詁》、賈逵《春秋外傳國語注》、何休《春秋公羊墨守》、服虔《春秋左氏解誼》、劉兆《春秋谷梁傳》、鄭氏《左氏傳》,共七書亡佚;孝經(jīng)類有鄭玄《孝經(jīng)注》一部;論語類有《魯論語》、《孔子家語》、孔安國《論語注》、犍為舍人《爾雅注》、《五經(jīng)通義》、劉向《五經(jīng)要義》、包咸《論語注》、馬融《論語注》、孫炎《爾雅注》、李巡《爾雅注》、韋昭《辯釋名》、王肅《論語注》、雷次宗《五經(jīng)要義》、《謚法》,共十四部。讖緯類李善引有一百二十七部,均先后亡佚,故佚書一百二十七部。小學類有《蒼頡篇》、服虔《通俗文》、蔡邕《勸學篇》、張揖《埤蒼》、張揖《古今字詁》、李登《聲類》、郭璞《三蒼》、李彤《字指》、李彤《單行字》、呂忱《字林》、呂靜《韻集》、樊恭《廣蒼》、顧愷之《啟蒙記》、《纂文》、阮孝緒《文字集略》、陽休之《韻略》、《字說》十七部。通計《文選》李善注引經(jīng)部書十類共計248部,亡佚200部,亡佚率81%。其中易類10部,亡佚7部,亡佚率70%;尚書類11部,亡佚9部,亡佚率多少82%;詩類16部,亡佚8部,亡佚率50%;禮類15部,亡佚8部,亡佚率47%;樂類3部,亡佚3部,亡佚率100%;春秋類16部,亡佚7部,亡佚率44%;孝經(jīng)類2部,亡佚1部,亡佚率50%;論語類26部,亡佚13部,亡佚率50%;讖緯類127部,亡佚127部,亡佚率100%;小學類22部,亡佚17部,亡佚率77%。
【學位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文選》李善注引書研究的現(xiàn)狀
1.2 選題意義、研究的方法、難點、創(chuàng)新點
2 《文選》李善注引“易類”佚書
2.1 《歸藏》
2.2 鄭玄《周易注》
2.3 王肅《周易注》
2.4 劉瓛《周易乾坤義》、《周易系辭義疏》
2.5 張璠《周易注》
3 《文選》李善注引“尚書類”佚書
3.1 《尚書逸篇》
3.2 伏生《尚書傳》、鄭玄《尚書大傳注》
3.2.1 伏生《尚書傳》
3.2.2 鄭玄《尚書大傳注》
3.3 《歐陽尚書說》
3.4 劉向《尚書五行傳論》
3.5 馬融《尚書注》
3.6 鄭玄《尚書注》
3.7 鄭玄《尚書五行傳注》
3.8 王肅《尚書注》
4 《文選》李善注引“詩類”佚書
5 《文選》李善注引“禮類”佚書
5.1 卜商《喪服傳》
5.2 杜子春《周禮注》
5.3 鄭眾《周禮注》
5.4 鄭玄《喪服傳》
5.5 蔡邕《月令章句》
5.6 蔡邕《明堂月令論》
5.7 阮諶等《三禮圖》
6 《文選》李善注引“樂類”佚書
6.1 桓譚《琴操》
6.2 蔡邕《琴操》
6.3 孔衍《琴操》
7 《文選》李善注引“春秋類”佚書
7.1 賈逵《春秋左氏解詁》
7.2 賈逵《春秋外傳國語注》
7.3 馬融《春秋左氏傳注》
7.4 何休《公羊墨守》
7.5 服虔《春秋左氏傳解誼》
7.6 劉兆《春秋谷梁傳注》
8 《文選》李善注引“孝經(jīng)類”佚書
8.1 古文《孝經(jīng)》的流傳
8.2 鄭玄《孝經(jīng)注》
9 《文選》李善注引“論語類”佚書
9.1 孔安國《論語注》
9.2《五經(jīng)通義》
9.3 包咸《論語注》
9.4 馬融《論語注》
9.5 《謚法》
9.6 《五經(jīng)要義》
10 《文選》李善注引“讖緯類”佚書
11 《文選》李善注引“小學類”佚書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鍔;鄭玄《周禮注》版本考[J];圖書與情報;1996年02期
2 劉奉文;《文選》李善注引書數(shù)量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6年04期
3 孔德凌;;論《毛詩序》與《韓詩序》之異同[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4 力之;《文選》騷類李善注引《楚辭章句》小序均非原貌辨——兼與王德華先生商榷[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5 王培友;;《韓詩外傳》的文本特征及其認識價值[J];孔子研究;2008年04期
6 張莉;《蔡中郎集》版本源流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年03期
7 柏亞東;;《文選》李善注誤引《方言》例考[J];蘭州學刊;2007年11期
8 鄧安生;;《琴操》的版本與作者[J];民族文學研究;2014年05期
9 顧雙;;李善《文選注》的引書及對輯佚的意義[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8年03期
10 趙玉芳;;《文選》注引《漢書》校勘拾零[J];文教資料;2007年3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小霞;《文選》李善注引《漢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文霞;《文選》李善注引《說文》資料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3 曹凱;《文選》李善注引《史記》輯校[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永峰;李善《文選注》引詩考[D];蘭州大學;2008年
5 陳緒波;李善《文選注》引《左傳》考[D];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85237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5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