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文學社團論
本文選題:臺灣 + 三三文學社團; 參考:《中央民族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當代臺灣文學作品在大陸出版,對當代臺灣作家的討論也日益深入。臺灣"小說家族"朱家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論者開始對朱天文、朱天心等作家的創(chuàng)作做深入的討論,她們早年間曾經(jīng)參與的、臺灣1970-1980年代間十分重要的文學社團——"三三"文學社團也開始走入人們的視線。本文通過爬梳回憶錄資料與社團刊物、出版物等資料,盡量完整地勾勒"三三"文學社團從創(chuàng)辦到結束的始末,《三三集刊》與"三三"書坊的情況,并將"三三"文學社團的指導者胡蘭成與朱西寧對這一文學社團的重要作用加以詳細分析。接著討論"三三"文學社團的創(chuàng)作實績,闡釋這一文學社團的主要理念與美學追求,并重點分析以前研究者關注較少的社團成員創(chuàng)作路向多樣性的問題,著重分析蔣曉云的寫作路向。"三三"文學社團正處在臺灣社會1970-1980年代社會轉(zhuǎn)型前,社團的眾多參與者在眷村生活、成長,具有眷村經(jīng)驗,且社團的指導者朱西寧具有軍籍背景,該文學社團的活動與臺灣眷村文學緊密相連。本文詳細討論了臺灣眷村文化的興起,以及"三三"文學社團與眷村文學文化的關系。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外部研究與內(nèi)部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文獻研究法,對回憶錄、社團刊物等進行細讀,以勾勒出一個文學社團的基本面貌。并且本文不單從審美角度來研究這一社團,不僅拘泥于文本,而是全面地研究這一社團的實踐活動,并綜合臺灣史等其他學科視角,盡量還原該文學社團的活動與一定社會歷史文化情境之關系。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ntemporary Taiwan literary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s "novel family" Zhu family gradually walked into people's vision. The writers such as Zhu Tianxin and Zhu Tianxin began to have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ir works. They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early years, and Taiwan's "3 / 3" literary community, a very important literary society in the 1970-1980 's, began to come to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his paper, by means of the Memoirs and the publications and publ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tries to outline the situation of the "three or three" literary societi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e "three or three episodes" and the "three and three" bookshops as far as possible. Hu Lancheng and Zhu Xining, the directors of the "3 Rd" literary association,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is literary association in detail. Then it discusses the crea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3 / 3" literary society, explains the main ideas and aesthetic pursuits of this literary society,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creative directions of the few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who have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the researchers in the past.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Jiang Xiaoyun's writing direction. " "the third and third" Literary Society was in Taiwan before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1970-1980 's. Many of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association lived, grew, and had experience in the village of their families,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association, Zhu Xining, had a military backgrou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literary association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literature of Taiwan's family vill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rise of Taiwan's village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n San" literary community and the village's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research and internal research,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rough the detailed reading of memoirs, community publications and so on, in order to outline the basic features of a literary community. And this paper not only studies the society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but also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the association, and synthesizes the perspectives of other subjects such as Taiwan history, and so on, not only in the text, but also i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the association. Try to rest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the literary association and a certain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文平;向立;;文學社團研究視野的拓展與方法創(chuàng)新——評李光榮、宣淑君著《季節(jié)燃起的花朵——西南聯(lián)大文學社團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2 ;全國中學文學社團聯(lián)誼會即將成立[J];中國校園文學;2003年12期
3 浪波;文學社團的回憶[J];散文百家;2004年21期
4 ;第二屆全國“十佳百優(yōu)”校園文學社團暨校園文學園丁獎頒獎大會勝利閉幕[J];小溪流;2004年Z1期
5 ;全國中學文學社團報、刊、作品評優(yōu)光榮榜[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3年05期
6 朱壽桐;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社團的研究方法[J];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03期
7 李光榮;;西南聯(lián)大的后期文學社團[J];新文學史料;2006年01期
8 宋炳輝;;還原具體歷史情境 拓展社團研究空間——評《中國現(xiàn)代文學社團史》研究書系[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02期
9 陽崇波;;高校文學社團活動對寫作教學的啟示[J];河池學院學報;2010年S1期
10 張新民;;文學社團期刊的界定[J];學習月刊;2012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康健;;校園文學社團建設論綱[A];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成果首屆全國校園文學研究高峰論壇成果——校園文學研究[C];2011年
2 楊洪承;;現(xiàn)代社會公共空間與文學社群關系新探——兼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社團流派研究的若干問題[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寧夏西吉中學子課題組;崔天祥;;新課改形勢下的校園文學社團活動研究[A];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成果首屆全國校園文學研究高峰論壇成果——校園文學研究[C];2011年
4 王莉萍;;淺議博物館在保護文化遺產(chǎn)工作中所起的作用[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蘇雁 通訊員 許學建;全國大學生文學社團聯(lián)盟在蘇州成立[N];光明日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王覓;讓文學在高校得到更好推介傳播[N];文藝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林雪娜 本報實習生 楊懿煊 盧肖玲 朱翌琳;從“冬天”里尋找“春天”[N];廣西日報;2010年
4 李光榮;西南聯(lián)大的文學社團[N];云南日報;2007年
5 李俊;中國現(xiàn)代文學社團史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N];文藝報;2011年
6 劉忠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新文學社團與批評空間的開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鐵舞;文學社團向何處去[N];文學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舒晉瑜;集合眾多文學青年的大學生文學社團[N];中華讀書報;2001年
9 胡小娟 譚小麗 葉彪;高校文化的艱難“守望者”[N];韶關日報;2007年
10 記者 黃永明 通訊員 顏林平 李曉明;天門校園文學社團生機盎然[N];湖北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包青倩;“三三”文學社團論[D];中央民族大學;2017年
2 黃笑鈞;試論校文學社團活動與初中語文教學的互補性[D];蘇州大學;2013年
3 楊學淵;20世紀澳門華文文學社團與文學發(fā)展[D];暨南大學;2001年
4 劉欣榮;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文學社建設[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康輝;中學文學社團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印曉紅;文學社團之翻譯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7 徐小紅;中學文學社團活動的理念創(chuàng)新與實踐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3780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3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