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接受: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
本文關鍵詞:選擇與接受: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京師范大學》 2012年
選擇與接受: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
朱怡淼
【摘要】: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是一個重要的文藝現(xiàn)象。改編作為文學與電影之間最直接的聯(lián)系方式,其實質(zhì)是電影對于文學的一種影像式的選擇與接受。新時期以來電影對文學的改編實踐表明,一方面,電影程度不同地以文學原著為叢礎,從題材內(nèi)容、主題內(nèi)涵、形象塑造、藝術結構等方面對文學作品進行藝術的選擇與接受,以“重讀”的方式閘釋并傳播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另一方面,新時期以來由于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媒介的地位與影響力的日益提高,電影改編對文學原著的選擇和接受所凸顯的審美傾向和價值取向又反過來影響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并日這種影響越來越明顯。本文即以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為研究對象,圍繞以上兩個方面展開研究。為此,本文從電影改編文學的理論前提、具體改編實踐、以及電影改編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和反作用等三個層面來架構全文。全文內(nèi)容共分四章,具體如下: 第一章闡述電影改編文學的理論前提,論述電影為何更傾向于改編文學(尤其是小說)而非其他藝術形式。為此,論文分析了文學與電影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一方面,文學與電影在媒介方式、敘事特征、接受方式上的差異性,使其各自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具備獨立的藝術品格;另一方面,兩種藝術之間的遇合與互滲,又提供了電影以改編的方式對文學實現(xiàn)互文的可能性。具體而言,文學文本的獨創(chuàng)性與“空白”、文學與電影在藝術元素上的交互與融合、受眾的接受與其期待視域的彌合等,是電影改編文學得以實現(xiàn)的主要因素。 在闡述了電影改編文學的理論前提之后,論文接下來對新時期以來的電影改編實踐展開具體、深入的論述,力圖在電影改編文本和文學文本對比性“細讀”的叢礎上,清晰呈現(xiàn)電影改編是如何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進行選擇與接受的。根據(jù)改編電影所呈現(xiàn)的鮮明的階段性特點,本文將新時期以來的電影改編分為新時期(1977年——1989年)和1990年以來兩個階段。相應地,論文以兩章的篇幅進行具體論述。 第二章闡述新時期電影對現(xiàn)當代文學基于審美原則的選擇與接受,從現(xiàn)實主義回歸和人道主義彰顯兩個角度展現(xiàn)政治撥正給文藝帶來的新生。新時期改編電影中的現(xiàn)實主義回歸經(jīng)歷了從政治批判走向文化反思的歷時性演變過程,人道主義彰顯也有歷時性不斷深化的軌跡。從改編實踐看,現(xiàn)實上義的回歸以正面價值觀的示范、批判意識的加強與苦難的淡化、以及現(xiàn)實情感的感召與宏大敘事的嬗變?nèi)齻向度展現(xiàn):人道主義的彰顯則以人的覺醒與人性的呼喚、以及對生存苦難的悲憫情懷兩個向度展現(xiàn)。本文通過具體文本的對比分析,試圖體現(xiàn)出改編的歷時性特征。此外,新時期電影的改編觀念也有明顯的變化:早期重視“忠實于原著”,中后期開始出現(xiàn)“提取一點,凸顯自我”的主張。 第三章闡述1990年以來在市場經(jīng)濟與多元文化規(guī)約下電影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選擇與接受,從大眾文化、全球化和后現(xiàn)代三重語境出發(fā),展現(xiàn)此時的電影改編較之于新時期所發(fā)生的顯著變化。1990年以來,由于大眾文化的商業(yè)性、通俗化的特征與后現(xiàn)代上義的消解深度、削平價值的平面化特征,這一時期的電影改編呈現(xiàn)多元化的風貌,本文試圖從多角度、多側面來體現(xiàn)其多樣性。分別從商業(yè)語境中的娛樂化和欲望消費中的焦慮感、全球化語境下應對國際視域的迎合與趨同策略、后現(xiàn)代語境下顛覆權威、背離崇高和戲仿生活等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礎上闡述了改編電影的勃興對當代文學的影響。新時期以來隨著電影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影響日益增強和精英文學的逐漸衰落,電影改編對于文學的選擇和接受,也越來越凸顯出電影藝術對于文學的反作用在逐步加強。本文主要從創(chuàng)作主體、文學文本和接受主體三個角度考察電影改編作為一種特殊的接受方式對當代作家、文學文體和受眾審美選擇的影響。具體包括以下主要內(nèi)容:電影改編對當代文學的文體產(chǎn)生推動革新和蝕傷文體的雙重影響;電影改編直接影響到作家的文學立場抉擇與創(chuàng)作觀念的嬗變;電影改編對受眾審美傾向、審美趣味的規(guī)約導致受眾審美選擇的變化等。 本文緊緊圍繞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實踐,力圖以理論闡述和文本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國當代電影與現(xiàn)當代文學之間的互動和互文關系進行具體分析,并深入探討文學文本與電影文本的審美聯(lián)系,以及電影改編作為一種文學接受方式對當代文學所施加的影響。本文試圖通過上述努力,進一步推進新時期以來電影與文學關系的研究走向深入。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206.7;J909.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海軍;歷史積淀與時代超越——中國現(xiàn)代文學名著影視改編透視[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秦俊香;從改編的四要素看文學名著影視改編的當代性[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黃會林;謝晉電影創(chuàng)作論[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王一川;與影視共舞的20世紀90年代的北京文學——兼論京味文學第四波[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5 臧焱辛;張媛;;紅色幕布下的人性思考——論電影《菊豆》對小說《伏羲伏羲》的二次創(chuàng)作[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周根紅;;先鋒作家的影視轉型與價值分化[J];重慶社會科學;2009年06期
7 張藝謀;唱一支生命的贊歌[J];當代電影;1988年02期
8 王一川;從無聲挽歌到視覺動畫——兼談大眾文化對高雅文化的置換[J];當代電影;2003年01期
9 葉志良;;當代中國電影改編的文化闡釋[J];當代電影;2007年01期
10 周斌;;論新中國的電影改編[J];當代電影;2009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慶超;中國新時期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茂葉;;借題與發(fā)揮——談08版電影《畫皮》的改編[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 劉珍;;論大眾文化時代歷史類圖書的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李占偉;;視覺霸權反思與多重審美感知重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4 李明;金燕;王芹;;觸類為象,合義為征:也談電影藝術的象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5 顏水生;;論“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及其反思[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6 董龍昌;;蘇格拉底“美在效用說”新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7 孫斐娟;;論十七年詩歌的文學史書寫[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8 徐靜;裂變中的中國影視文化——第一次文化裂變時的中國電影[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李光輝;;沈從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胡星亮;巴贊電影理論二題議[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帆;;新舊文學的分水嶺——尋找被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遺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2 王一川;;論藝術公賞力——藝術學與美學的一個新關鍵詞[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3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的“西方”——從“現(xiàn)代西方學術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4 黃書泉;;論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學經(jīng)典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5 張文東;;“詩性”的文學與批評的“詩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6 黎風;沈仁平;;圖像文化時代的電影詩學重設[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7 蘇穎;;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與公共領域——基于中國文明現(xiàn)代化進程語境里的討論[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林華;;貴州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影視傳播研究——以貴州影視作品為例[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徐曉峰;劉君;;品牌的文化底蘊[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10 王熙恩;;科學批評主體觀的缺失與重建[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喆;英語言語幽默的圖式特征及解讀難題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賽力克布力;論新時期哈薩克小說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林;社會互動視角下的農(nóng)村現(xiàn)代遠程教育傳播模式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時尚消費中意見領袖的傳播影響力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劉躍華;對人與社會的批判與拷問[D];河北大學;2007年
4 周艷麗;論漫畫的影視劇改編[D];河北大學;2009年
5 連青;后現(xiàn)代廣告設計語言的風格及其操縱性[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張竑;數(shù)字媒體時代的三維動畫變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巖;跋涉在路上—女性視域下的李少紅影視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鼐;關于數(shù)字電影傳播特征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姜思哲;敘事學視野下的中國電視談話類節(jié)目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書泉;論小說的影視改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劉鵬艷;;論《天下無賊》的電影敘事與小說敘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張先云;;忠實與超越 形似與神似——再談張弦的電影改編[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02期
4 陸川;體制中的作者:新好萊塢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下)[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5 楊健平;文化誤讀中的證同審美效應[J];北方論叢;2002年05期
6 張劍鳴;美學追求:張藝謀電影改編中的多元探索[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李春青;文學理論還能做什么?——關于新世紀文學理論生長點的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季廣茂;現(xiàn)狀·生長·期待——關于文學理論擺脫危機的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朱文;;斷裂:一份問卷和五十六份答卷[J];北京文學;1998年10期
10 葉彌;;天鵝絨[J];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200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學與當代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石秋仙;論中國早期電影與文學的互動關系[D];山東大學;2005年
3 施戰(zhàn)軍;中國小說的現(xiàn)代嬗變與類型生成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冒建華;從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贖—當代城市小說欲望與審美關系之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5 王彥彥;20世紀中國小說性愛敘事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呂樹梅;新中國鄉(xiāng)村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理想化傾向[D];復旦大學;2007年
7 尹曉麗;儒家文化傳統(tǒng)與中國電影民族品性的構成[D];復旦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仲春;夏衍的電影改編理論——兼論中外電影改編[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Z1期
2 達德利·安德魯 ,陳梅;改編[J];當代電影;1988年02期
3 康茂華;李鳳;;影像中的魅力——論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改編[J];考試周刊;2008年34期
4 ;湯米:從搖滾歌劇到電影Tommy[J];電影世界;2010年11期
5 吳貽弓;;關于改編的探索——從電影《日出》的改編談起[J];電影新作;1984年05期
6 周瑋;;從小說到電影——論斯皮爾伯格對婦女主義小說《紫色》的改編[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文本與視覺的互動:英美文學電影改編的理論與教學學術研討會[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08年02期
8 高字民;;論當前從小說到電影改編的一種新趨向[J];小說評論;2009年04期
9 葉志良;樓瑩璐;;文化語境與新中國電影改編[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張玉霞;;張藝謀電影改編缺失管窺[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辰;;從文本到銀幕的戲劇張力——談戲劇《懷疑》的電影改編[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James G.Lengel;;國際電影電視新技術[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李道新;;從“亞洲的電影”到“亞洲電影”[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高五峰;;數(shù)字3D電影技術分析及應用研究[A];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0年
5 李亦中;趙菲;;辯證看待3D電影熱[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朱覺;;電影數(shù)字化發(fā)展與展望[A];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0年
7 韓婷婷;;淺述我國電影的市場化改革與創(chuàng)作批評[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劉達;楊雪培;;電影與電視的數(shù)字化演進分析及其思考[A];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0年
9 金冠軍;鄭涵;;戰(zhàn)后歐美文化視聽貿(mào)易述評[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杜劍峰;;論新世紀電影作品文學改編的某種傾向[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首席記者 栗明;[N];鞍山日報 ;2011年
2 記者 林莉麗;[N];中國電影報;2011年
3 記者 邱凌;[N];朝陽日報;2010年
4 劉霞;[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5 首席記者 李玉亮;[N];萊蕪日報;2010年
6 記者 葉明旻;[N];鎮(zhèn)江日報;2010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康婕;[N];中國電影報;2011年
8 毛羽 何振虎 丁蔭楠 張思濤 王興東 劉潤為 沈衛(wèi)星 黃式憲;[N];河北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張欣剛;[N];延邊日報;2010年
10 記者 白瀛 常亦殊 廖君;[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怡淼;選擇與接受: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青霜;賽珍珠中國題材小說的電影改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趙慶超;中國新時期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章顏;跨文化視野下的文學與電影改編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5 胡黃河;007系列電影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李靜;新時期體制演變中的電影進口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唐麗芳;香港城市精神觀照下的景致[D];復旦大學;2005年
8 陳志國;臺語電影的文化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菁;和而不同——論WTO背景下中外合拍電影的跨界生存[D];暨南大學;2010年
10 任明;電影、城市與公共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妤;從文學到電影[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2 王一卉;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中的語圖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3 董雪;從文字到光影的嬗變——現(xiàn)代小說經(jīng)典與電影改編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4 桑新美;論《安娜·卡列尼娜》的電影改編[D];山東大學;2011年
5 魏宇航;王朔小說電影改編后的主題定位[D];吉林大學;2011年
6 毛攀云;中國電影改編理論研究[D];吉首大學;2010年
7 黃亞音;作為翻譯的電影改編[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8 唐及超;電影改編中的敘事轉換[D];鄭州大學;2011年
9 張薇;互文性視野下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劉紅花;論《曼斯菲爾德莊園》的電影改編[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選擇與接受:新時期以來電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323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