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呈現(xiàn)的社會悲劇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2-01 14:35
本文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呈現(xiàn)的社會悲劇分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蒲松齡 聊齋志異 社會悲劇 悲劇
【摘要】:作為中國著名的文言著作之一的《聊齋志異》,自從問世以來它的研究者就層出不窮,而且與其相關(guān)的美學研究也日益豐富,由此足見《聊齋志異》的歷史影響和研究意義。本文從藝術(shù)社會學視角出發(fā),通過對《聊齋志異》文本進行特殊視角的系統(tǒng)解讀,試圖較充分地揭示和展現(xiàn)這部文學名著所蘊涵的悲劇性。本文通過對《聊齋志異》491篇作品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對作者蒲松齡審美意象形成的社會生活背景的解讀,揭示了作品三個主要方面的審美意蘊:其一,書生之于科舉:“淪陷”的悲劇;其二,國家之于戰(zhàn)亂:“淪亡”的悲劇;其三,百姓之于官府:“淪喪”的悲劇。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和理解作者及其同時代人在“淪陷中渴求超脫”、“淪亡中渴求存活”、“淪喪中渴求擁有”的生活現(xiàn)實和悲劇精神。在《聊齋志異》所蘊涵的社會悲劇的抒張和品味中,書生飛蛾撲火般在科舉中掙扎的執(zhí)著,女性在戰(zhàn)亂中自盡守護清白的決然,百姓在伸冤無門時的拼死抗爭,是特別引人共鳴、發(fā)人深省、令人感慨、讓人贊嘆的。它們在激起憐憫和同情的同時,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尊嚴和人性的光輝,進而展現(xiàn)出震撼人心的悲劇美。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41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于天池;恐怖的詩化和詩化的恐怖——論《聊齋志異》的恐怖審美情趣[J];蒲松齡研究;2003年02期
2 樊月娟;隱秀:《聊齋志異》的美學特質(zhì)[J];北方論叢;1997年02期
3 王子寬;論《聊齋志異》的審美特征[J];福建學刊;1992年03期
4 葉旦捷;試論《聊齋志異》中的悲劇性小說[J];江淮論壇;2001年02期
5 呂逸新;;論《聊齋志異》假象寄興的審美世界[J];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03期
6 任孚先;《聊齋志異》的人性美、人情美初探[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本文編號:124146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4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