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
本文關鍵詞:《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把《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聯(lián)系在一起,是否有點奇怪?有點勉強?有點不著邊際?總之,這個題目能成立嗎?
劉勰《文心雕龍》一書對先秦至東晉宋齊間的中國文學史(以各種文體的形成發(fā)展與代表性作家作品為經緯)作了一番梳理和研究,難道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在它里面竟會一點反映也沒有嗎?如果真的如此,那么,關于中國文學史存在著與抒情傳統(tǒng)共生互補的敘事傳統(tǒng)、兩大傳統(tǒng)相得益彰的論斷,倒確實不能成立而需要重新考慮了。本文主要從《文心雕龍》對各種文體作品的論述中發(fā)掘它有關文學敘事和敘事傳統(tǒng)的觀點。需要說明的是,這在劉勰也并非有意為之,但他的論述既從文學史事實和眾多具體作品出發(fā),就必然客觀地對此有所反映。這是迄今為止學界尚無人特別關注和論證過卻頗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嘗試著來作一次探討。
1
《文心雕龍》開篇《原道》,從“文之為德也大矣”起筆,說到“兩儀”“三才”的關系,然后說到人“為五行之首,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1]。突出強調的是人文與人心的關系,而這正是中國文學抒情傳統(tǒng)的立足之本,是一切抒情傳統(tǒng)理論的根本出發(fā)點!段男牡颀垺啡珪刑嗖牧峡捎脕碚撟C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tǒng),因為劉勰不但完全贊同,而且?guī)缀踉谌珪灤┲抖Y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以及《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類的思想,而這些正是中國文學抒情傳統(tǒng)的基本理論依據(jù)。
但是,劉勰撰寫《文心雕龍》畢竟是從中國文學實際出發(fā)的,當他面對文學史事實、面對形形色色的文章體裁和具體作品時,就會很自然地涉及中國文學的敘事問題,或者是無法回避的文學敘事問題。而這也必然要反映到他的論述之中,為我們觀察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提供許多信息和資料。
《文心雕龍·原道》篇在述及中國文學的源頭“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后,馬上就提到:
炎皡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代渺邈,聲采靡追。
《三墳》這部傳說中的上古佚書,在劉勰描述中應該是一部記事之書,它敘述的是炎皡(炎帝、太皡,即神農、伏羲,代指三皇)時代的“遺事”。
我們追溯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不能不從中國人的敘事思維和敘事能力講起。先民們由口頭傳承所表現(xiàn)和積累的敘事經驗和敘事才能姑且不論,,僅據(jù)劉勰所言,《三墳》既是記載炎皡遺事的(用了怎樣的文字、記了些什么事雖然并不清楚),自然可視為(或推想判斷為)上古先民的敘事之作。此書作為理想中的經典,應該顯示出先民們當時所能達到的敘事水平——此書和與之齊名且性質類同的《五典》《八索》《九丘》等雖今皆不存或被視為偽書,而且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篇中實際上是將《尚書》《春秋》作為最早史書,但他和許多古人,如深受他影響的劉知幾[2]對《三墳》之類古史的追憶和遐想,該不是空穴來風,故仍應引起我們的注意。退一步,即使從《尚書》《春秋》算起,中國文學敘事傳統(tǒng)也就夠邈遠的了。
既要探尋《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學敘事傳統(tǒng)的關系,查一查“事”字在《文心雕龍》各篇出現(xiàn)過多少次和它的具體用法,不失為一種方法。當然,絕非書中每次用到“事”字均與敘事有關,如《征圣》篇有“事跡貴文”、“徒事華辭”二句,即與敘事無甚關系。但《宗經》篇論到《易》“《系》稱旨遠辭近,言中事隱”,論到“《禮》以立體,據(jù)事制范”,這兩個“事”字,就都與經書的敘事有點瓜葛了。同篇還有論“《書》實記言”,論“《詩》主言志,詁訓同《書》”,和論包括《春秋》在內的五經的總體特征“根柢槃深,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實際上就把五經與敘事聯(lián)系了起來——五經所記述的雖都是古圣當時種種事情(所謂“事近”指那些事與古圣生活時代為近),但那些事所喻指的意義卻遠至后世直到今日仍然有效,這就是劉勰強調后人著文必須宗經的理由。[3]按照劉勰的看法,五經是后代一切文章的源頭和楷模。這說法固然籠統(tǒng)牽強,紀昀就曾給予批評。[4]但由此而引出的“文能宗經,體有六義”之論,卻代表著中國文學批評的基本綱領:
《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 共有19頁,您還有18頁沒有瀏覽首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尾頁 頁次:1/19頁
本文關鍵詞:《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tǒ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283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