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韓復仇類影片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23:18
【摘要】:民族文化的互相了解與民族心理的互相探索對減少不同民族之間的摩擦和紛爭有著重要意義,而了解和探索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心理,必然需要借助一定的藝術(shù)形式。復仇類電影作為電影類型中深具特色的一類影片,在表現(xiàn)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和集體無意識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本文將借助當代日、韓兩國復仇類電影這一藝術(shù)形式,對比其外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探討兩國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并闡述其對當代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和民族文化心理研究的啟發(fā)。本文的緒論部分主要梳理當代日、韓復仇類電影的研究背景、研究現(xiàn)狀,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論文的研究意義。第一章為本文的過渡章節(jié),在對比當代日、韓復仇類電影之前,簡單論述當代日、韓復仇類電影之間的共性----決絕的復仇者形象和缺失的“警察”形象,而這兩點也正是本文選擇當代日、韓復仇類影片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所在。第二章主要是借助具體的影片,分析當代日、韓復仇類影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上的差別,主要包括:一、復仇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同。日本影片中的復仇者大多是操作式的,影片一開始復仇者的形象便是明晰的;韓國影片中的復仇者更傾向于是養(yǎng)成式的,影片一開始并不知道誰會是復仇者,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復仇者才逐漸浮出水面,在敘事中完成人物塑造。二、敘事方式上的不同。日本電影在敘事上傾向于采用可以最大限度醞釀情感的白描式敘述手法,韓國電影則突出復仇的懸疑性。三、復仇手段與內(nèi)涵的不同。日本的復仇影片傾向于精神摧毀,而韓國影片更多的是講述精神救贖問題。四、復仇背后所折射的問題不同。當代日本復仇電影多是通過復仇這一行為來思考人性問題,當代韓國復仇電影的側(cè)重點則在于揭示當下韓國社會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批判意義。第三章主要論述當代日、韓復仇類電影產(chǎn)生差異的深層次原因,也是本文論述的重點部分。日、韓文化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由于篇幅和能力有限,結(jié)合復仇類電影的特征,在這一章重點選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電影美學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這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分別對第二章日、韓復仇類影片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作特征加以深層次的揭示。第四章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是當代日、韓復仇類電影對中國當代電影創(chuàng)作和文化心理研究的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紹興文理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905
本文編號:2721480
【學位授予單位】:紹興文理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小俞;;探析日本人的憂患意識[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年08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新;論“紅色經(jīng)典”文學中的“復仇”[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宜芳;當代韓國電視劇的藝術(shù)特質(zhì)與文化基因[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2 劉燕;新時期以來華語電影中的復仇主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荊杞;當代中國電影中的復仇母題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4年
4 李劉浩;后敘事學視域下樸贊郁電影的敘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5 嚴雪燕;從酒文化淺析中國、日本、韓國的國民性[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6 王雅麗;韓國復仇劇敘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7 賈生曉;歐美電影中女性復仇形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于祥昀;中西方復仇文學類型考辯[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9 蔣川;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司法運作與復仇文化之關(guān)系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2年
10 陳亞麗;中西方復仇主題研究[D];湖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2148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2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