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誤讀:當代農村題材電影的敘事迷局——以《卒跡》《決戰(zhàn)剎馬鎮(zhèn)》為例
本文選題:農村題材電影 + 電影敘事。 參考:《當代電影》2016年05期
【摘要】:農村題材影片的衰敗,不能歸究于簡單的投資困難與票房低迷的雙重窘境,而是創(chuàng)作者置身事外的盲讀或視而不見。缺乏從人類歷史的經(jīng)驗中對"鄉(xiāng)村價值"的深刻探索,缺乏對城鄉(xiāng)空間在經(jīng)濟活動與文化碰撞的相互融合的深度解讀,是產生困境的根本原因。本文將從社會學的視角,通過對近年來典型影片的剖析與城鄉(xiāng)流變趨勢與內在邏輯,試圖解開當代農村題材電影失敗的迷局。
[Abstract]:The decline of rural theme films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double embarrassment of simple investm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box office downturn , but the blind reading or blind reading of the author . The lack of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e " rural value " from the experience of human history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edicament . In this paper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film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internal logic ,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solve the mystery of the failure of contemporary rural themes .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南加大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學院;
【分類號】:J9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工華;農村戲,難在哪里?[J];電視研究;2001年08期
2 郭愛民;農民身份的缺失與農村題材創(chuàng)作的式微[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4年05期
3 孔芳;高羽;;淺析當前農村題材劇本的創(chuàng)作[J];電影評介;2006年13期
4 傅書華;;關于農村題材電影引發(fā)的文化思考[J];粵海風;2007年01期
5 李有軍;;熒屏吹來鄉(xiāng)土風——對農村題材電視劇熱播探究[J];消費導刊;2007年12期
6 董丹第;;僅僅姓“農”還不夠[J];廣東藝術;2007年01期
7 李富柳;;農村題材影片期待媒體關注[J];中國記者;2008年10期
8 張玉梅;;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繁榮與超越[J];電影文學;2008年22期
9 張德祥;;農村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新突破[J];當代電視;2008年04期
10 陳林俠;;家族、權力與方言:近年來農村題材電影的敘事想象[J];藝術廣角;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東鋼;;重談農村題材電影作品創(chuàng)作[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吳秉杰;;新農村對作家與文學傾情呼喚[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3)[C];2006年
3 顧之京;;辛棄疾農村詞篇什探究[A];首屆辛棄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7年
4 葉辛;;中國城市一百年[A];城市管理世紀論壇2001會議學術文集[C];2001年
5 劉國震;;浩然的一首長詩[A];蒼生文學(2009年第1期 總第75期)——“紀念浩然逝世一周年暨浩然夫婦骨灰安葬儀式”特輯[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克明;應當重視農村題材創(chuàng)作[N];光明日報;2001年
2 楊鷗;農村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的走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3 李深明;書寫新農村題材精品力作[N];文學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武翩翩;推動更多作家投入農村題材創(chuàng)作[N];文藝報;2006年
5 記者 任晶晶;中國作協(xié)所屬報刊紛紛制訂計劃扶持農村題材創(chuàng)作[N];文藝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石一寧;對當下農村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的期待[N];文藝報;2006年
7 何平;期待農村題材戲劇經(jīng)典誕生[N];文藝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汪秋萍;農村題材創(chuàng)作,應走進農民的靈魂[N];新華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孫丁玲;農村題材影視劇之感[N];中華新聞報;2007年
10 張銀杜;增強鄉(xiāng)村電視劇美感[N];人民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夏維波;鄉(xiāng)村生活世界的想象[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慧;1980年代中國農村題材話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郝治國;新世紀以來中國農村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陽;論新時期農村題材的獲獎影片[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鵬麗;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影視劇的傳播與發(fā)展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5 孔靜;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藝術特色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6 胡彥吏;近年中國“原生態(tài)”農村題材兒童電影風格探索[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7 潘月華;我國農村題材歌曲創(chuàng)作與新農村文化建設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英;陜西農村題材電視劇藝術特色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9 劉華;西部農村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缺憾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10 秦立;西影五十年農村題材電影簡史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95559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9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