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重型顱腦損傷急救階段護理體會分析
重型顱腦損傷主要是因為交通事故、運動損傷、建筑工傷、銳器傷等因素導致,大部分患者往往伴發(fā)多發(fā)傷,是一種非常危重的病癥,病情發(fā)展迅速,有很高的死亡率。患者臨床以惡心嘔吐、頭痛頭暈、語言障礙、四肢癱瘓、急性癲癇發(fā)作等為主要病癥表現。臨床通常應用急救、抗感染與休克、手術治療等為治療方案,但在急救的同時,還應進行快速有效的急救護理以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從而減少患者的致死致殘率。所以,臨床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治療,特別強調早期及時處理。
我院本次對收治的126例外傷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別予以了不同的護理方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致傷原因中車禍、高空墜落與鈍器打擊分別為51、62、13例。兩組以上各項表述經對比發(fā)現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到本院治療的126例外傷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依據急救階段護理方式差異分組,其中62例急救期予以常規(guī)急救護理流程,設為對照組,本組男、女性例數分別為40、22例,年齡范圍在9~51歲,平均年齡(44.2±2.8)歲。其余64例急救期予以臨床護理路徑,設為觀察組,本組男、女性例數分別為43、21例,年齡范圍在8~49歲,平均年齡(42.3±2.5)歲。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顱腦外傷史,且入院后均及時進行頭顱CT檢查。本次對救治前死亡、肝腎功能嚴重受阻者予以排除。兩組中均為硬膜外血腫。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送達急救室后立即通知醫(yī)生,按照醫(yī)生要求進行給氧處理與進行呼吸道的常規(guī)處理,迅速建立靜脈路,給予患者心電等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協助麻醉處理,若需即刻手術應做好備皮與備血等相關處理后,再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如無此需要,則協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xù)并護送其入病室。
1.2.2 觀察組
(1)急救品的預備。準備好急救時必需的急救用品與藥物等,以及急救科室需要配置的通訊工具。患者病情復雜而危重需急救時,應及時向上級報告,并告知急救成員以及相關科室抓好應急準備。
(2)急救現場與轉運。發(fā)現患者存在窒息、大出血、心搏驟停等緊急狀況,應立即予以現場處理。若需轉運,應即刻告知其家人并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若患者在轉運途中發(fā)生意外情況,應采用就近救治的原則。救護車內快速為患者輸送氧氣和與處理傷口,以及對其呼吸道進行清理與確保暢通,快速打開靜脈通道,根據臨床需要決定是否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
(3)急診護理。病患通過綠色通道直接進行急救,醫(yī)護攜帶必備急救用品用藥,對患者進行及時檢查與處理,然后再陪同交費。若需手術治療患者,則需立即為其備皮與備血并快速送往手術室,對無需手術患者則將其護送至病房后再補辦住院手續(xù)。
(4)急救報告的相關記錄與完善。在急診室護理人員接收患者后,護理人員之一按照護理要求對患者進行急救以及做好相關檢查工作,另一名護士則對相關表冊進行填寫與完善,并簽名。搶救結束后,應在表單后標注清楚時間與接收科室,如果情況特殊者,也應在變異欄中注明。
1.3 觀察指標
觀測兩組急救時間與費用,并發(fā)癥與死亡率,以及病情穩(wěn)定狀況與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調查使用本院自擬表格,通過對護理的態(tài)度、技能、心理與健康教育等方面予以評定,視100分為滿分,超過80分即可視其為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組試驗所得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n(%)]形式構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入院搶救時間與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實施的護理模式更加具有踴躍性,觀察組入院搶救時間與搶救費用均遠遠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率與死亡率遠低于對照組,而病情穩(wěn)定率則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各項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預后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2.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指標采用護理態(tài)度、心理護理、健康護理以及護理技術等作為評價指標,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態(tài)度、護理技術、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滿意率均較對照組更理想(P<0.05)。3 討論
臨床路徑護理規(guī)范了患者的救治流程,促使急救護理更加高效、快捷。同時,也促使護理工作更能嚴格遵循規(guī)章制度,避免了隨意性與盲目性,使得護理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而言,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臨床護理路徑是新創(chuàng)立的一種科學的護理方法,其依據患者具體病癥實況,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其采取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急救措施,在確保了臨床正確診療的同時也盡可能縮短了急救與護理時間,滿足了臨床急救護理的需要。由此說明腦部外傷患者急救處理時間距離受傷時間越短,其搶救成功機率越大。
我院對觀察組患者急救期間實施了臨床護理路徑,與急救中心實施聯動,保持聯系通路的暢通性,為搶救贏得準備時間,急救前注重對急診用品的準備,搶救室一切準備藥品和器材都處于備用狀態(tài),現場診治遵循就近治療與先處理傷情最為嚴重的患者的原則,盡量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尤其關注窒息、大出血與心搏驟;颊。發(fā)現一側瞳孔三大提示形成腦疝,昏迷患者,光反射消失,提示病情危重,立即開展搶救措施。同時,在轉運途中應以快、準的方式為患者吸氧、包扎傷口、維持呼吸道與建立靜脈通道。顱腦損傷患者并發(fā)癥為低血壓和低氧血癥,如果患者出現嘔吐呈噴射狀,血壓升高,提示顱內壓升高,及時實施脫水必要求搶救措施。
加強轉運圖中護理工作,急診科轉運途中,急診醫(yī)生和護士全稱陪同,給予給予患者心理疏導,獲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患者入院后還應即刻為起開通綠色通道,若需手術還應即刻做好備皮備血等相關處理,最后一切處理妥當后才補交費用。
本次觀察發(fā)現:觀察組入院搶救時間與搶救費用、并發(fā)癥率與死亡率均遠遠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情穩(wěn)定率遠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態(tài)度、護理技術、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滿意率均較對照組更理想(P<0.05)。可見:臨床予以外傷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急救階段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降低搶救時間、費用與并發(fā)癥率,同時對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與生存率均具明顯提升作用,該法深受臨床歡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略)
,
本文編號:31371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shubaike/caipu/31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