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離子電池鐵基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儲鉀性能的研究
【學位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TB383.1;TM912
【部分圖文】:
密度、長壽命和無記憶效應的優(yōu)點已經(jīng)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被有效利用,例如:便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和醫(yī)療設備等。但是,由于鋰資源的儲量較低,而且地理位置分布不均等問題,使鋰離子電池的生產(chǎn)成本持續(xù)增長,進一步限制了大規(guī)模發(fā)展鋰離子電池的儲能系統(tǒng)[2]。隨著鋰離子電池研發(fā)和應用成本受資源限制的問題日益嚴重,更廉價的二次電池的開發(fā)變得越來越急迫。如表1-1所示為地殼中元素含量表,金屬鈉(2.3%)和金屬鉀(1.5%)的地殼存儲遠遠高于金屬鋰(0.0017%)[3]。鋰資源全球分布較為集中,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如圖1-1所示,而鈉/鉀可以通過濃縮提取海水來獲得,考慮全球海洋的跨區(qū)域分布,可以解決鈉/鉀資源在地理位置上的限制。鈉/鉀金屬和鋰金屬屬于同一主族(IA族),并且具有相似的電化學性能,電極材料的開發(fā)可以借鑒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的開發(fā)過程,從而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工藝成本。此外,另外,鈉/鉀離子電池的負極可以使用更為廉價的鋁箔作為集流體,而鋰離子電池因為鋰和鋁會在低電位形成鋰鋁合金而必須使用昂貴的銅箔作為集流體,這在今后推向商業(yè)的過程中又可以大大降低工業(yè)成本[4]。圖1-1(a)地殼中的各元素的豐度,(b)全球鍵資源分布圖[23]Fig.1-1(a)Elementabundanceinearth"scrust,(b)lithiumresourcedistribution[23]
?榷ㄐ、?滴榷ㄐ浴⒌偷?阻和無導電性,而且還必須具有高孔隙率以便離子的通過。如今使用的隔膜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玻璃纖維和微孔膜等。目前鉀離子電池使用的電解液主要有雙氟化鉀磺酸酰亞胺(KFSI)、六氟磷酸鉀(KPF6)、三氟甲烷磺酸鉀(KSO3CF3)等,此外在溶劑的使用上主要包括下列幾種,碳酸二乙酯(DEC)、乙二醇二甲醚(DME)、碳酸亞乙酯(EC)、二甘醇二甲醚(DGM)和碳酸丙烯酯(PC)。不同的電解液分別適用不同的儲鉀宿主材料,實驗研究中需要根據(jù)電極材料的類型選擇電解液[7]。鉀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1-2所示,在充電和放電的過程中鉀離子就像來回擺動的搖椅一樣在正負電極之間來回穿梭,這種類型的電池被形象地稱為“搖椅”電池。圖1-2鉀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22]Figure1-2Schematicdiagramoftheworkingprincipleofpotassiumionbattery[22]在鉀離子電池充電時,鉀離子(K+)從正極材料脫出,進入電解液,在外電場力的作用下嵌入到負極材料中,同時在外部電路中電子(e-)由正極流向負極。在放電過程中,負極材料首先被氧化產(chǎn)生鉀離子(K+)和電子(e-),進入電解液,從電解液中移動到正極并嵌入到正極材料中,電子(e-)則通過外部電路從負極到正極從而產(chǎn)生了電流[10]。1.3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負極材料在電池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其對電池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金屬鉀比金屬鋰還要活潑并且在絕大多數(shù)的有機電解質中會生成不穩(wěn)定的鈍化層,所以金屬鉀作為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并不合適[24,25]。低電位、高容量、結構穩(wěn)定的負極材料的研究是發(fā)展鉀離子電池的關鍵。因為鉀離子大尺寸且高原子量的原因,對鉀離子電池來說,材料的結構和種類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圖1-3總結出了已經(jīng)報到的負極材料的?
西安理工大學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論文4能。從圖來看,目前研究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主要包括碳基負極材料、合金類負極材料,有機負極材料和其他類型的負極材料[25-28]。圖1-3近來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進展匯總圖[39]Figure1-3RecentresearchprogressesintoanodematerialsforK-ionbatteries[39]1.3.1碳基負極材料在1950年代,研究者們就發(fā)現(xiàn)了石墨中鉀離子的插層現(xiàn)象,首次提出K-石墨插層化合物。K-石墨插層化合物通過雙區(qū)蒸汽輸送的方法來制備,該過程是將鉀蒸汽輸送到石墨位于雙爐容器中的容器中,并與石墨發(fā)生反應。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了五種K-石墨插層化合物,分別從階段1到階段5產(chǎn)生。階段1對應于鉀含量最高的插層化合物(KC8)。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探究了鋰、鈉和鉀在石墨中的插層反應(圖1-4)。計算的結果表明,NaCx的形成在熱力學上是不利的過程,具有不穩(wěn)定性。然而,LiCx和KCx是穩(wěn)定的插層化合物。并且KCx的生成焓低于LiCx,從熱力學觀點來看,石墨中鉀離子的插層過程比鋰離子更有優(yōu)勢[15]。Jian[17]等人驗證了鉀離子可以通過電化學的方式嵌入到石墨中去。如圖1-5(a)所示,石墨與金屬鉀組合鉀離子電池有273mAh·g-1的容量,與KC8的理論容量(279mAh·g-1)很接近。通過非原位XRD測試(圖1-5b),放電時,在電壓為0.3-0.2V內形成stage3產(chǎn)物KC36;在電壓為0.2-0.1V內形成stage2產(chǎn)物KC24,在0.01V的電壓處形stage1產(chǎn)物KC8,圖1-5(c)展現(xiàn)了其結構。研究者發(fā)現(xiàn)C→KC36→KC24→KC8之間存在著可逆轉變,證明了stage3,stage2和stage1化合物在儲鉀的過程中都可以形成,這與之前雙區(qū)蒸汽輸送法制備的插層化合物是一樣的。另外,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粘結劑會對電化學性能的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如聚丙烯酸鈉和PVDF分別用在石墨中?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鼎;燕永旺;史文靜;趙小敏;劉世斌;王曉敏;;鉀離子電池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8年10期
2 劉燕晨;黃斌;邵奕嘉;沈牧原;杜麗;廖世軍;;鉀離子電池及其最新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19年09期
3 李文挺;安勝利;邱新平;;鉀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究進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8年03期
4 陳日益;;用補鉀驅走夏季的倦怠[J];科學養(yǎng)生;2017年08期
5 ;怎樣讓牙齒更潔白[J];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17年05期
6 鐘敏;唐國寧;;限制鉀離子電流抑制心臟中螺旋波和時空混沌[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7 顏臨川;章林華;;竹簽對鉀離子測定的影響[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年33期
8 方小龍;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患者鉀離子結果分析[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盛卓人;麻醉或手術中鉀離子紊亂的處理[J];實用外科雜志;1990年10期
10 尹鎮(zhèn)江;;血液中鉀離子的分布及其測定方法(離子選擇電極法)[J];寧夏醫(yī)學雜志;198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思藩;三維自支撐碳碳復合材料的構筑及其儲鉀性能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
2 易政;鉀離子電池碳基電極材料制備及儲鉀性能與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
3 朱云海;鉀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和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4 夏國良;基于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制備鋰/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5 張偉;介觀結構多孔配位晶體及衍生物鈉、鉀離子存儲性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6 雷治武;機械化學活化改性富羥基類礦物吸附與分離鉀離子的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
7 李俊志;黑曲霉菌衍生儲能電池負極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20年
8 廖家英;鉀離子電池層狀電極材料的結構設計、制備與表征[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
9 楊海;高性能鈉/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及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
10 唐校福;鋰離子電池硅碳負極材料的制備改性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丹;鉀離子電池鐵基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儲鉀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20年
2 胡益;金屬有機框架衍生含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儲鉀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20年
3 袁飛;鉀離子電池多孔碳負極材料的合成與性能表征[D];河北科技大學;2019年
4 曾海;鋰/鉀離子電池層狀硫化物負極材料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9年
5 吳南中;新型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2020年
6 武明光;新型二維層狀化合物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9年
7 曹蔚;鉀離子電池生物質多孔碳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9年
8 胡莎;過渡金屬硒化物在鋰/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研究與應用[D];中南民族大學;2019年
9 賀曉東;鉀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的改性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9年
10 趙佳偉;高性能磷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SnP@C,Se_3P_4@C,GeP_3@C)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90302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9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