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柝聲神學人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8 06:03
倪柝聲是二十世紀華人基督教界最重要的教會領袖與神學家之一。他的神學思想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基督徒,并且在世界基督教范圍內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在所有有關倪柝聲神學思想的研究當中,人論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議題。過往對倪氏神學人論的研究,主要以倪在1928年完成的《屬靈的人》一書為文本,對倪所提出的三元人觀、屬靈成圣觀等等思想進行分析與評論。這些內容是倪氏神學人論的重要部分,但呈現的只是倪早期的人論思想。倪氏的神學人論在1928年之后開始發(fā)生轉變,他以"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為視角,將人納入到這個關乎神的宏大旨意中重新審視,使其人論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從《屬靈的人》關注如何成為"屬靈人",到關注如何達成"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以成為"神的兒子",這種視角的轉變,不僅使其神學人論突破了"以人為中心"的限制,也使他的神學格局與關懷獲得了質的突破與飛躍。本文第二章以"屬靈人"為線索呈現了《屬靈的人》中的人論思想,并在第三章中以成為"神的兒子"為線索考察了在新的視角下倪對人的思考。這兩章一方面還原了倪氏神學人論的全貌,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視角轉變下所引起的人論的發(fā)展與演變。隨著倪氏對"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的認識的深化,倪氏人論進一步被納入為教會論的內核。倪氏神學也最終呈現為一個以人論為內核、以基督為中心、以教會論為外表,以實現榮耀基督、彰顯基督、在基督里合歸為一的神永遠的旨意的神學體系。人論不僅是教會論的內核,同時也是支撐整個神學體系的基石。本文第四章通過對教會本質的相關分析,呈現了人論與教會論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分析了人論在倪氏整個神學體系中的地位。本文在第五章對倪氏神學人論所引起的爭議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評議。倪氏所提倡的三元人觀在對"靈"與"魂"的論述當中都存在著自相矛盾之處;倪的人論具有二元化傾向、亞米念主義與律法主義傾向;由于倪氏在論述中過分強調救贖在神永遠的計劃中的補救地位,削弱了救贖的意義,進而改變了福音的內容與性質,動搖了救贖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地位;倪氏的人論思想中有著濃厚中國傳統倫理意味,無論是成為"屬靈人"還是成為"神的兒子",其論述思路與儒、釋、道的修養(yǎng)進路都極為相似;面對如何評價倪氏神學人論在內容上的原創(chuàng)性不足問題,本文認為要從倪對自我的身份認定、倪氏人論的最終根據以及基督教神學的本質方面入手,公正地看待,同時也要注意到倪氏神學人論在神學表達上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他所開創(chuàng)的屬靈話語體系的價值;最后,本文簡單評價了倪氏神學人論對華人基督教界以及世界基督教界的重要貢獻。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B978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對象簡介
二、選題背景與意義
三、文獻回顧與述評
(一) 西方研究述評
(二) 港臺研究述評
(三) 大陸研究述評
四、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思路、范圍與方法
(一) 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 研究思路、范圍與方法
第二章 屬靈人
一、三元人觀
(一) 人的被造
(二) 靈、魂、體
二、人的墮落
三、人的重生
四、靈命程途
(一) 脫離罪的能力與魂的生命(脫離舊造的肉體)
(二) 靈命的進深(進入新造的屬靈)
五、屬靈人
(一) 屬靈的工作
(二) 屬靈的爭戰(zhàn)
六、小結
第三章 成為神的兒子
一、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
(一) 倪氏神學的轉變
(二) 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
(三) 人與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的關系
二、人的被造:計劃的顯明
(一) 人被造的目的
(二) 人的形像與樣式
(三) 人的靈、魂、體
三、人的墮落:計劃被打岔
四、救贖:計劃的補救與繼續(xù)
五、成為神的兒子:計劃的達成
(一) 客觀真理與主觀真理
(二) "我們在基督里"與"基督在我們里面"
(三) 圣靈的管治
(四) 神的兒子
六、從"屬靈人"到"神的兒子"
七、小結
第四章 人論在神學體系中的地位
一、教會論:計劃的最終目的
(一) 教會是蒙召出世的人,是神惟一的教會
(二) 神永遠的旨意是教會
(三)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四) 教會的職責
(五) 教會的荒涼與進步
二、人論與教會論的關系
三、人論在神學體系中的地位
第五章 倪氏神學人論評議
(一) 人觀之爭
(二) 三元人觀的內在矛盾
(三) 二元化原則
(四) 亞米念主義與律法主義傾向
(五) 救贖的地位問題
(六) 中國文化因素
(七) 原創(chuàng)性問題
(八) 倪氏神學人論的貢獻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88396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B978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對象簡介
二、選題背景與意義
三、文獻回顧與述評
(一) 西方研究述評
(二) 港臺研究述評
(三) 大陸研究述評
四、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思路、范圍與方法
(一) 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 研究思路、范圍與方法
第二章 屬靈人
一、三元人觀
(一) 人的被造
(二) 靈、魂、體
二、人的墮落
三、人的重生
四、靈命程途
(一) 脫離罪的能力與魂的生命(脫離舊造的肉體)
(二) 靈命的進深(進入新造的屬靈)
五、屬靈人
(一) 屬靈的工作
(二) 屬靈的爭戰(zhàn)
六、小結
第三章 成為神的兒子
一、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
(一) 倪氏神學的轉變
(二) 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
(三) 人與神永遠的旨意與計劃的關系
二、人的被造:計劃的顯明
(一) 人被造的目的
(二) 人的形像與樣式
(三) 人的靈、魂、體
三、人的墮落:計劃被打岔
四、救贖:計劃的補救與繼續(xù)
五、成為神的兒子:計劃的達成
(一) 客觀真理與主觀真理
(二) "我們在基督里"與"基督在我們里面"
(三) 圣靈的管治
(四) 神的兒子
六、從"屬靈人"到"神的兒子"
七、小結
第四章 人論在神學體系中的地位
一、教會論:計劃的最終目的
(一) 教會是蒙召出世的人,是神惟一的教會
(二) 神永遠的旨意是教會
(三)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四) 教會的職責
(五) 教會的荒涼與進步
二、人論與教會論的關系
三、人論在神學體系中的地位
第五章 倪氏神學人論評議
(一) 人觀之爭
(二) 三元人觀的內在矛盾
(三) 二元化原則
(四) 亞米念主義與律法主義傾向
(五) 救贖的地位問題
(六) 中國文化因素
(七) 原創(chuàng)性問題
(八) 倪氏神學人論的貢獻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慶元;名人論節(jié)儉[J];中國工會財會;2002年09期
2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年06期
3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年08期
4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年12期
5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2年10期
6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2年12期
7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3年02期
8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3年04期
9 ;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3年06期
10 李斯;虞世南;;古人論書畫[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3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潔;倪柝聲神學人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8839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jlw/288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