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齋到學堂:1949年之前的西道堂女性教育
本文關鍵詞:從書齋到學堂:1949年之前的西道堂女性教育
【摘要】:本文從歷時性的角度梳理了解放前西道堂女性教育的基本情況,并深入分析了不同階段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闡釋了女性教育與"漢克塔布"宗教傳承方式、教長思想、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提出教育的發(fā)展始終脫離不了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特定時代背景之下的人。教育在輸出文化的同時,也在建構文化。
【作者單位】: 西北政法大學;
【分類號】:B967
【正文快照】: 一、家庭中的書齋:劉智思想的女性學習者 西道堂的婦女教育,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啟西女校,實際在啟西女校創(chuàng)立之前,道堂內女子教育已蔚然成風,創(chuàng)始人馬啟西的三位女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們熟讀《古蘭經(jīng)》、“圣訓”,熟悉四書五經(jīng)以及馬注、劉智等漢文譯著家們的著作。而這與西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村田幸子,王建平;劉智《天方性理》中伊斯蘭教與新儒學在宇宙論上的合一[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馬雪蓮;;從書齋到學堂:1949年之前的西道堂女性教育[J];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04期
2 賈建萍;;漢語系中國伊斯蘭教義學的概念與特征[J];中國穆斯林;2015年06期
3 朱小軍;;清初回族學者劉智“五典”說探微[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4 朱小軍;;清初回族學者劉智“五典”說探微[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占福;馬明仁與西道堂的經(jīng)濟發(fā)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2 馮今源;訪西道堂引起的幾點思考[J];世界宗教文化;1995年04期
3 馬明良;西道堂精神及其當代意義[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4 高占福;從西道堂看宗教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問題[J];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02期
5 哈吉·馬逢春;;西道堂精神[J];宗教與民族;2004年00期
6 牟鐘鑒;;可敬可愛的西道堂人和西道堂精神[J];宗教與民族;2004年00期
7 米壽江;馬啟西及西道堂對劉智思想的繼承與實踐[J];中國穆斯林;2002年03期
8 馬曉軍;西道堂產(chǎn)生的基礎[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9 廖君湘,管龍陵;對“西道堂”大家庭式經(jīng)濟活動模式的新認識[J];船山學刊;2004年04期
10 張明芳;;馬啟西思想及西道堂社會實踐的啟示[J];回族研究;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哈吉·馬逢春;;西道堂精神[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2 牟鐘鑒;;可敬可愛的西道堂人和西道堂精神[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3 高占福;;一個宗教與社會生活共同體的歷史見證——西道堂研究引發(fā)的思考[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4 談天;;面向現(xiàn)代化的選擇——關于西道堂模式的思考[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呂大吉;;馬啟西的歷史啟示[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6 張踐;;馬啟西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敏俊卿;長征精神在西道堂[N];中國民族報;2011年
2 文刀;東方烏瑪西道堂[N];中國民族報;2003年
3 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教長 敏生光;誠摯的關愛 永遠的激勵[N];中國民族報;2013年
4 記者 藍希峰;西道堂紀念創(chuàng)始人馬啟西先賢逝世100周年[N];中國民族報;2014年
5 敏俊卿邋吳艷 敏賢良;西道堂:“烏瑪”思想的實踐者[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張踐;積極探索與社會適應之路[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吳艷;西道堂臨夏麻場清真寺禮拜大殿落成[N];中國民族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周芳 敏俊卿;西道堂:新型的伊斯蘭教社會實體[N];中國民族報;2011年
9 高占福;百年西道堂:伊斯蘭教在中國本土特色的實踐者[N];中國民族報;2014年
10 楊懷中;立教化民 為天下法[N];中國民族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哈正利;族群性的建構和維系[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蘇詩洋;臨潭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顧與反思(1890-1958)[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2 陳完基;馬啟西創(chuàng)建西道堂的思想及貢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3 吳艷華;論馬啟西及西道堂對劉智思想的吸收與運用[D];石河子大學;2007年
4 張明芳;馬啟西宗教思想與西道堂的社會實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5 李寬;他者眼光與自我闡述[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蘇曉紅;西道堂與近代臨潭社會[D];蘭州大學;2013年
7 徐士超;西道堂的教育實踐及其對甘肅回族教育實踐借鑒意義的調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
8 周賢峰;消逝的拉仁關“求索瑪”[D];蘭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82417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zjlw/118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