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00:52
【摘要】:中世紀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燦爛而輝煌,它是一種高度發(fā)達的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發(fā)源于7世紀,在10到12世紀它的發(fā)展達到頂峰。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博采眾長、承上啟下、兼容并蓄,它是具有國際性的。富有智慧的阿拉伯人掀起了著名的翻譯運動,把不同淵源的文明匯合在一起,然后加以融會貫通,實現(xiàn)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進而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中世紀阿拉伯人對科學的貢獻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不可磨滅的。他們在天文學、數(shù)學、醫(yī)學、化學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曾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地理學方面的貢獻,給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遺產(chǎn)。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的發(fā)展對于歐洲、甚至世界地理學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筆者從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新角度認識被廣泛承認和贊揚的阿拉伯地理學的貢獻,收集、整理和歸納資料,使阿拉伯地理學發(fā)展的脈絡客觀和全面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包括它的起源、定義、發(fā)展、分類、特點以及影響等,從而對阿拉伯地理學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定位,開拓了研究新視野。 本文包括緒論和正文六章。緒論部分主要論述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學術價值、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等。 第一章闡述了賈希利亞時期和伊斯蘭教時期的地理認知,從而發(fā)掘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的起源。阿拉伯人自古以來對地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自然環(huán)境也賦予他們了解地理認識的直接資源。但是,包含在古代阿拉伯詩歌和《古蘭經(jīng)》、圣訓中的地理資料和信息,都反映了阿拉伯人對于地理現(xiàn)象的無知以及局限性,僅僅停留在地理認識的范疇,但它們對真正阿拉伯地理學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探索阿拉伯地理學的詞源,闡述了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的發(fā)展過程,分析了阿拉伯地理學發(fā)展壯大的諸多推動因素。社會實踐的需要,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學興起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的各種外來文化是阿拉伯地理學發(fā)展的必要的文化基礎,特別是希臘文化。 第三章總結(jié)了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的分類以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地理學家。阿拉伯人在中世紀初對于地理并沒有設想為一個明確界定和劃分的科學分支。根據(jù)阿拉伯地理學對地理思想史上眾多領域的補充,把阿拉伯地理學大體可以分為這三類,即國家領域、自然領域和天文領域。 第四章分析了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的特點。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具有資料來源豐富、視野開闊、國際化等特點,它與歷史發(fā)展關系密切,同時,深受外來文化與伊斯蘭教的影響。伊斯蘭教對于地理學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古蘭經(jīng)》和圣訓中都有很多地理認知的材料;其次,伊斯蘭教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對理性的重視,鼓勵人們?nèi)ヌ角笳胬恚蛔詈,它的影響體現(xiàn)在阿拉伯地理學觀念上。 第五章從中阿交往的角度,探索和考證了阿拉伯地理文獻出現(xiàn)中國的原因以及最早關于中國記載的阿拉伯地理文獻,并用兩篇具有代表性的阿拉伯地理書籍為例,分析了阿拉伯地理學文獻中的中國形象,總結(jié)阿拉伯地理文獻中的中國形象特點,力證中阿交往源遠流長,關系良好。 第六章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從問題入手,闡述和分析了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對歐洲的重要影響,起到了有利的促進作用,導致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到來。 本文試圖通過盡量客觀和全面的對中世紀阿拉伯地理學的研究,能夠為進一步探究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爭取為我國相關學科提供一些新鮮的資料并拓寬其研究領域,為推動我國學者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深入交流,發(fā)揮相應的積極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937.1;K37
本文編號:2732334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937.1;K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承熙;中世紀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幾個特點[J];阿拉伯世界;1993年03期
2 魏峰;中世紀阿拉伯人的海上擴張和航海業(yè)[J];阿拉伯世界;1996年03期
3 葛鐵鷹;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國(二)[J];阿拉伯世界;2002年04期
4 寧榮;;《中國印度見聞錄》考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2期
5 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6 陸培勇;;從《一千零一夜》看中世紀阿拉伯社會主流價值觀[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3期
7 劉建軍;阿拉伯文化對歐洲中世紀文化的影響[J];北方論叢;2004年04期
8 王巖;之遠;;中古阿拉伯東方文獻中的新羅國[J];東北史地;2011年03期
9 徐東日;;朝鮮朝燕行使節(jié)眼中的乾隆皇帝形象[J];東疆學刊;2009年04期
10 徐東日;;試論朝鮮朝燕行使臣眼中的滿族人形象[J];東疆學刊;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放;阿拉伯科學與翻譯運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劉彬;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海灣六國安全共同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3233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323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