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李朝后期北學派思想中的西學影響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23 17:59
  本文通過梳理18世紀中后期朝鮮北學派的主要思想和西學在中朝兩國的傳播情況,從思想文化和政治經濟等方面著手考察西學對朝鮮北學派思想的影響,力圖從新視角對北學派的思想做歷史性回顧,在肯定北學派歷史地位的同時認可西學是北學派思想形成的重要外因,從而進一步論證北學派思想中的西學因素與朝鮮近代化思想及近代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論述: 第一章緒論部分,闡述本文選題的目的、意義、研究現(xiàn)狀及可行性和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對朝鮮北學派和西學在中朝兩國的傳播情況進行歸納分析。自17世紀以來,李朝處于內憂外患之中,朱子學失去了指導意義,逐漸成為黨派斗爭的工具。繼之而起的實學則更多的表現(xiàn)出憂國憂民的態(tài)度,到18世紀后期,實學發(fā)展到頂峰,出現(xiàn)了主張“利用厚生”的北學派。在傳統(tǒng)的宗藩關系體系下,朝鮮每年都會向中國派遣使臣,無論是政治的穩(wěn)定、經濟的繁榮還是西學的廣泛影響都讓出使到中國的北學派思想家為之震撼,由此以他們?yōu)榇淼某r知識分子掀起了引入西學、研究西學的社會風潮。在受容西學的過程中,北學派逐漸受到西學的影響,使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和主張更加具有“近代指向性”。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點,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西學對北學派思想的影響:一方面,從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西學對北學派的宇宙世界觀和華夷觀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西學影響北學派的改革主張,使其開放思想更加深入具體,在經濟上則促使北學派更加重視發(fā)展工商業(yè)和對外貿易。 第五章是結論部分。李朝后期的社會條件孕育了北學派的產生,北學派出使中國對清朝文明和先進西方文化的親身感受,以及主動把其帶入朝鮮,并提出北學的主張推動了北學派思想的成熟。雖然由于桎梏重重,深受西學影響的北學派思想最終并未在李朝的改革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但是其對朝鮮近代改革派和近代化道路的影響卻是有目共睹的,由此也足見西學在朝鮮思想史尤其是北學派思想中的重要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312.3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可行性和創(chuàng)新性
第二章 朝鮮北學派和西學
    2.1 朝鮮北學派概述
        2.1.1 朝鮮北學派產生的背景
        2.1.2 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2.2 西學在中國和朝鮮的傳播狀況
        2.2.1 西學在中國傳播的途徑及內容
        2.2.2 西學在朝鮮傳播的過程和特點
第三章 北學派在世界觀、華夷觀上所受西學之影響
    3.1 新宇宙世界觀
        3.1.1 傳統(tǒng)的宇宙世界觀
        3.1.2 “地圓地轉”、“均是正界”的新宇宙世界觀
    3.2 新華夷觀
        3.2.1 李朝前期對明朝的事大主義
        3.2.2 “華夷一也”、“師夷狄”和“師夷制夷”的新華夷觀
第四章 北學派在政治、經濟上所受西學之影響
    4.1 政治思想中的西學因素
        4.1.1 對外開放
        4.1.2 農業(yè)改革
    4.2 經濟思想中的西學因素
        4.2.1 發(fā)展工商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
        4.2.2 開展對外貿易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A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繼年;;論《勸學篇》“中體西用”思想[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2期

2 鄧曉芒;;大言炎炎卻詹詹——又答陳喬見博士[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5期

3 趙玉田;;晚明“利瑪竇現(xiàn)象”新解[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4 桑兵;;中西文化關系的隱與顯[J];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5 余鳳高;;吸納西學一世紀[J];名作欣賞;2011年19期

6 張德讓;;嚴復治異國語言之“至樂”及其《天演論》翻譯會通策略[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7 ;“大象學術譯叢”[J];尋根;2011年03期

8 陳曉華;;元明清中西互動芻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于致春;;鄭觀應——近代中國教育的先知者[J];學理論;2011年18期

10 馬德翠;;中西文化夾擊下林紓的西方文化觀[J];學術論壇;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暉;西學東漸與清代前期數(shù)學[D];浙江大學;2005年

2 許明哲;樸趾源《熱河日記》的文化闡釋[D];延邊大學;2009年

3 韓衛(wèi)星;洪大容文學研究—兼與中國文化之關聯(lián)[D];延邊大學;2006年

4 高俊;論穆藕初的實業(yè)振興思想[D];復旦大學;2006年

5 彭樹欣;梁啟超與中國文獻學的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白欣;西學傳入之初的中日測量術[D];西北大學;2006年

7 楊智勇;《改造》雜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莊桂成;中國文學批評現(xiàn)代轉型發(fā)生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青;綜論洋務派的法律思想與實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胡宗仁;變遷社會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超;明末清初西學的傳入及其對中國教育的影響[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郝志潔;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對基督教的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楊建平;論明末清初士大夫對西學態(tài)度的轉變[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謝廣山;西學東漸對中國近代學校教育內容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翟杰;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對待西學態(tài)度之比較[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艷輝;曾國藩與道咸同年間傳統(tǒng)文化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7 閆大偉;論康熙的西學觀[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2年

8 王珞霞;淺探吳汝綸、張之洞的學術淵源與學制思想[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晶華;唐文治學術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晶;韓國社會基督教認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949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949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17d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