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務(wù)”
本文選題:越南 + 阮朝 ; 參考:《歷史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越南阮朝官船航行"下洲、小西洋公務(wù)"被認為達至其帆船時代航;顒拥膸p峰,還原史實后發(fā)現(xiàn):西航僅沿近海岸進行,對航路的判斷多參照主導海上貿(mào)易的華人的亞太海洋知識體系;對東南亞、南亞各文化區(qū)域和西方殖民者的認知以個人感受和推測為主;"下洲"具體所指多為新加坡,"小西洋明歌鎮(zhèn)"為加爾各答;西航雖有官方壟斷海外貿(mào)易、打探東南亞和南亞形勢、演習海軍、鍛煉官員等多重目的,也是阮朝文武官員銜命"出使"、開始接觸域外"蠻夷"、開眼看世界的具體表現(xiàn),但缺乏對英法等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深刻認知與具體應(yīng)對措施,遂于19世紀中后期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Abstract]:Vietnam's Nguyen Dynasty official ship sailed "off the island, small Western official business" is considered to reach the peak of its sailing activities, after historical facts found: westbound only along the coast. The judgment of navigation rout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sia-Pacific maritime knowledge system of the Chinese who dominate maritime trade; for Southeast Asia, The cultural regions of South Asia and the western colonists are mainly aware of personal feelings and speculation; most of the "Xiazhou" specifically refers to Singapore, and the "Little Western Mingo Town" is Calcutta; although the Western Airlines has an official monopoly on overseas trade, it explores the situation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The exercise of the navy, the exercise of officials, and so on were also the titles of Ruan's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s "emissaries", who began to contact the outside "barbarians" and opened their eyes to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he world. However, they lacked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asion by Western colonists, such as Britain and France, and concret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Then he became a colony of Western power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越南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K33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建黨;越南阮朝明命時期的對外關(guān)系[D];鄭州大學;2001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曉明,屠應(yīng)超;論唐代雜劇的形態(tài)[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1期
2 葛金芳;兩宋東南沿海地區(qū)海洋發(fā)展路向論略[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湯開建,彭蕙;16—19世紀澳門“黑人”來源考述[J];世界歷史;2005年05期
4 金國平,吳志良;鄭和下西洋葡萄牙史料之分析[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錦秀;《植物名實圖考》中一些百合科植物考證兼論茄子在中國的栽培起源和傳播[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富森;略論占城與宋朝的關(guān)系[D];鄭州大學;2005年
2 林琳;17-18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瓷器貿(mào)易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珊珊;;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文化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J];文學教育(中);2011年07期
2 士齊;;歷史版圖中的中國和越南[J];新華航空;2011年08期
3 余芳瓊;;印度對第一次印支戰(zhàn)爭的政策演變[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1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越南社會科學院 陳氏絨;關(guān)于一九四五年的越南饑荒[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俞懿晗;在越南,胡志明仍是巨人[N];東方早報;2005年
3 葛元芬;那些改變歷史的“蝴蝶效應(yīng)”[N];國防時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寶珠;馬列主義經(jīng)中國往越南的早期傳播[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2 羅超;越南國子監(jiān)文廟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3 陳廷遵;西貢從開發(fā)到繁榮的歷史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新平;1975-1995年越美關(guān)系的發(fā)展演變[D];鄭州大學;2006年
5 袁靜;論15-16世紀的中越文化交流[D];鄭州大學;2009年
6 覃翊;冷戰(zhàn)后越美關(guān)系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7 程金華;中國對美越和平談判態(tài)度演變析論[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邵笑;越南統(tǒng)一戰(zhàn)爭研究(1973—1975)[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武;略論近代越南接受西方思想過程中的中國影響[D];鄭州大學;2006年
10 龐衛(wèi)東;越南抗美救國戰(zhàn)爭中的胡志明小道[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6681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6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