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TPP)的戰(zhàn)略構想分析
本文關鍵詞:美韓同盟再定義與韓國的戰(zhàn)略選擇:進程與爭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林大學》 2013年
美國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TPP)的戰(zhàn)略構想分析
陳庭翰
【摘要】:21世紀以來,國際局勢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身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外交舉動時刻影響著世界局勢的變動。從歷史上來看,美國的對外戰(zhàn)略一直表現(xiàn)得隱晦而復雜,欲探析美國的戰(zhàn)略意圖并不簡單。自布什第二任期以來,美國的對外戰(zhàn)略意圖再次表現(xiàn)出了歷史上的特點。布什在第二任期進行韓美FTA談判,推動多邊經濟合作機制;奧巴馬繼任之后,宣布美國“重返亞太”,并自稱是美國“第一任太平洋總統(tǒng)”;2009年美國正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談判,并積極拉攏亞太盟國加入其中。筆者認為“重返亞太”和TPP關系密切,希望通過分析揭示美國推行“重返亞太”的真實意圖,以及TPP對“重返亞太”戰(zhàn)略有何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本文認為“重返亞太”是美國的一種復合戰(zhàn)略,企圖實現(xiàn)三個主要目的。首先是刺激美國經濟,推動美國實現(xiàn)經濟復蘇;其次,是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同盟體系;最后是協(xié)助美國重新主導亞太秩序。而TPP正是“重返亞太”為實現(xiàn)這三個目標而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 本文首先通過分析美國在亞太地區(qū)所受的威脅,來推斷“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真實意圖。美國遭受的第一個威脅是美國國內經濟遭遇挑戰(zhàn)。自70年代布林頓森林體系以來,美國經濟不再占據絕對優(yōu)勢地位。2007年的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美國出現(xiàn)了嚴重的經濟蕭條。經過了6年時間的調整,美國也未能找到有效刺激國內經濟復蘇的方法。美國遭遇的第二個威脅是由于聯(lián)盟對外性的減弱和所受威脅的轉變,導致亞太同盟基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最后是亞太地區(qū)經濟秩序的變化和亞太新興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影響了舊有的亞太秩序,損傷了美國在亞太的主導地位。 美國需要通過“重返亞太”戰(zhàn)略應對這三個威脅。而如何應對成為難題。筆者發(fā)現(xiàn),這三個威脅涉及到政治、經濟、安全等多個層面,而且牽連著整個亞太地區(qū),常規(guī)的戰(zhàn)略手段很難達到美國希望的戰(zhàn)略效果。而TPP自身特性,正可以滿足如此復雜的戰(zhàn)略目的。首先,,TPP可通過更徹底的貿易壁壘減免和更低門檻的服務貿易準入,為美國打開廣闊的亞太市場。美國萎靡不振的國內經濟將有可能從TPP中汲取巨大活力;其次,TPP作為比多哈回合談判涉及的多邊合作機制標準更高的經濟協(xié)定,有利于推動美國在經濟和政治層面推動其在亞太地區(qū)的同盟體系強化;最后,TPP是高品質、寬領域的多邊合作機制,對重塑亞太秩序有極大的效果:一方面可通過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制衡東亞共同體進程,一方面可抑制中國這類新興國家的貿易影響力。 總之,TPP是美國實現(xiàn)“重返亞太”戰(zhàn)略目的的手段和工具。美國將充分利用TPP的特性,使之在同盟領域、地區(qū)經濟合作領域和國內經濟領域發(fā)揮作用,最終實現(xiàn)潛在的戰(zhàn)略構想。 對此,中國應在戰(zhàn)略高度上積極回應TPP談判,并進一步推動東亞共同體進程和東亞區(qū)域合作。同時中國應加快國內經濟機制的改革,以更好的應對TPP的來臨。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871.2;D813;D822.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華如;;美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張慧智;;中日韓東亞共同體構想指導思想比較[J];東北亞論壇;2011年02期
3 陳建波;張景全;;朝鮮半島新危機與美國東北亞同盟體系新變化[J];東北亞論壇;2011年04期
4 樸賢洙;金京善;;韓美FTA與韓國經濟的未來[J];當代韓國;2007年02期
5 陸建人;;從東盟一體化進程看東亞一體化方向[J];當代亞太;2008年01期
6 汪偉民;李辛;;美韓同盟再定義與韓國的戰(zhàn)略選擇:進程與爭論[J];當代亞太;2011年02期
7 王帆;美日經貿關系與美日聯(lián)盟[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石源華;汪偉民;;美日、美韓同盟比較研究——兼論美日韓安全互動與東北亞安全[J];國際觀察;2006年01期
9 楊毅;;聯(lián)盟體系下的經濟事務與國家安全——一項分析框架[J];國際論壇;2010年06期
10 陸建人;;美國加入TPP的動因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焦得剛;;國際關系三大主流學派的權力觀及其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王存奎;略論中國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勢觀[J];安徽史學;2003年04期
3 劉艷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國家形象戰(zhàn)略的調整[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姜麗麗 ,周士新;淺析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5 常笑;;從《君主論》看現(xiàn)實主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桑雷;;全球化視角下霸權思想的理性思維[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侯發(fā)兵;王安平;;國際沖突的蛛網模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鄒函奇;評析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權力理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隋書卿;;論冷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困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袁學哲;;朝鮮半島新形勢與和平發(fā)展戰(zhàn)略影響力[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孟慶寶;;評析當代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2 于迎麗;;東亞安全:模式的困境與出路[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3 劉志云;;中國國際法學的繁榮之路:一種引入國際關系理論分析的路徑[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李杰豪;;國際和諧與國際法的“系統(tǒng)平衡論”——權力、利益與道德的范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5 朱萌博;馬睿;;老子思想在當代國際政治領域中的影響力[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向麗華;;對問題導向研究傾向的評估——以對外援助研究為例[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7 張雪鵬;;利益、權力、機制和認同:國際反恐合作的多維分析[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8 王新龍;;國際安全合作:一種安全哲學視角的解讀[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9 趙廣成;;國際體系的中產階級化與沒有收益的非對稱沖突[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10 周厚虎;;人、國家與理論——探尋國際關系理論的中國視角[A];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的建設:借鑒與創(chuàng)新——2011年博士論壇[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熊文;新地緣政治經濟框架的建模與模擬[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維余;外資并購安全審查法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娟娟;合作與紛爭:艾森豪威爾時期美英核關系考察[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少東;日美沖繩問題起源研究(1942-1952)[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秀閣;援越抗美與中越關系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7 曹迪;國家文化利益視角下的中國語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燕軍;二戰(zhàn)后中東地區(qū)的軍備競賽與軍備控制[D];西北大學;2011年
9 王勇;東亞共同體建構中的“美國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家成;冷戰(zhàn)后美國東亞戰(zhàn)略:底線、挑戰(zhàn)與應策,1989-2009[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策;分析折中主義與后冷戰(zhàn)時代東亞安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綦曉旭;論冷戰(zhàn)期間日本對華政策中的“政經分離”原則(1952-1964)[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彭琪;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變遷與蒙古外交政策選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純;簡析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對阿拉伯國家文化戰(zhàn)略中文化認同的缺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立;影響以色列和土耳其關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常飛;琉球獨立運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李皓;論中國的和平發(fā)展與國家形象的優(yōu)化[D];湘潭大學;2010年
9 彭震;“中國威脅論”——影響與對策[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易方立;跨境民族問題對國際關系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建人;10+3框架下的東北亞區(qū)域合作——兼談對東北亞合作的幾點新認識[J];東北亞論壇;2005年01期
2 劉雪蓮;;朝核問題視角下的東北亞安全[J];東北亞論壇;2010年04期
3 甘峰;;東亞共同體:路徑、機制與挑戰(zhàn)[J];東北亞論壇;2010年06期
4 崔兌旭;;韓國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的推進戰(zhàn)略[J];當代韓國;2006年01期
5 徐萬勝;冷戰(zhàn)后日美同盟關系的三大趨勢[J];當代亞太;2000年10期
6 陸建人,王旭輝;東亞經濟合作的進展及其對地區(qū)經濟增長的影響[J];當代亞太;2005年02期
7 陸建人;;日本的區(qū)域合作政策[J];當代亞太;2006年01期
8 宋偉;;試論美國對亞太區(qū)域合作的戰(zhàn)略目標和政策限度[J];當代亞太;2010年05期
9 劉江永;;鳩山的“東亞共同體”設想與東亞合作前景[J];國際觀察;2010年02期
10 王傳劍;試析冷戰(zhàn)后美韓同盟關系的變化[J];國際論壇;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李巍;[N];南方日報;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均營;;東亞合作的新態(tài)勢及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太平洋學報;2010年05期
2 何力;;TPP與中國的經濟一體化法動向和對策[J];政法論叢;2011年03期
3 西口清勝;劉曉民;;東亞共同體的構筑與日本的戰(zhàn)略[J];南洋資料譯叢;2006年03期
4 金熙德;21世紀初中日關系的特征與課題[J];日本學刊;2002年04期
5 易佑斌;;論東亞共同體理念的基本價值觀規(guī)范[J];東南亞縱橫;2005年12期
6 萬璐;;美國TPP戰(zhàn)略的經濟效應研究——基于GTAP模擬的分析[J];當代亞太;2011年04期
7 陳福利;;知識產權國際強保護的最新發(fā)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知識產權主要內容及幾點思考[J];知識產權;2011年06期
8 劉檸;;日本重回亞洲?[J];南風窗;2009年03期
9 包霞琴;日本的東亞秩序觀與“東亞共同體”構想[J];國際觀察;2004年04期
10 秦亞青;;東亞共同體建設進程和美國的作用[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學良;鐘世洪;;江西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利條件、制約因素及戰(zhàn)略構想研究[A];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對管理的挑戰(zhàn)——99’管理科學學術會議專輯(下)[C];1999年
2 盛廣耀;;中國城市密集區(qū)的發(fā)展態(tài)勢及戰(zhàn)略構想[A];首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張福綏;楊紅生;;我國海水濾食性貝類養(yǎng)殖業(yè):回顧與展望[A];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第九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4 姚吉成;姚禎琦;李新;;高效生態(tài)視閾下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yè)現(xiàn)狀分析與戰(zhàn)略構想[A];黃河流域資源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11年
5 王小平;;宜春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階段戰(zhàn)略構想[A];宜春市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覃乃勉;;新形勢下廣西與東盟合作戰(zhàn)略構想[A];廣西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與實施十二五規(guī)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蘇志強;;論鄧小平“兩個大局”戰(zhàn)略構想的經濟理論基礎及其哲學依據[A];大開發(fā)探索——西部大開發(fā)青海大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戰(zhàn)略統(tǒng)籌導引[A];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學研究會戰(zhàn)略管理咨詢中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葉春雷;宮云祥;;關于“三步走”強軍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想[A];紀念建黨8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馬春云;;張家口經濟發(fā)展在建設沿海經濟發(fā)展強省中的科學定位和戰(zhàn)略構想[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東北亞研究室主任 高蘭;[N];文匯報;2010年
2 本報特約撰稿人 鄧喻靜;[N];中國經營報;2011年
3 駐馬來西亞使館經商處;[N];國際商報;2011年
4 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王少普 教授;[N];解放日報;2010年
5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秘書長 吳正龍;[N];解放日報;2011年
6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秘書長 吳正龍;[N];解放日報;2010年
7 本報駐日本記者 于青;[N];人民日報;2011年
8 記者 王云;[N];經濟參考報;2010年
9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秘書長 吳正龍;[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李景 昝春燕;[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佳;東亞共同體建設的邏輯譜系[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勇;東亞共同體建構中的“美國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郭曉蘭;端粒功能異常誘導的DNA損傷反應及其在腫瘤發(fā)生中的作用與分子機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周吉峙;多元LDH層狀雙氫氧化物捕集多聚磷酸鹽的機制和協(xié)同效應[D];上海大學;2011年
5 鄭銘志;從日本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到日本的東亞共同體構想[D];暨南大學;2006年
6 張海紅;節(jié)桿菌電轉化方法的優(yōu)化及6-磷酸海藻糖酯酶基因的功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熊永柱;海岸帶可持續(xù)發(fā)展評價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7年
8 馬航航;Pot1在腫瘤和正常細胞染色體末端保護中的作用機制及其在抗腫瘤治療中的意義[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1年
9 朱智;黑龍江省傳統(tǒng)優(yōu)勢支柱產業(yè)服務外包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0年
10 梁占東;面向領導者認知的敏捷制造戰(zhàn)略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庭翰;美國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TPP)的戰(zhàn)略構想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2 于欽臻;美國TPP經濟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宋嬌;日本加入TPP的政治經濟分析[D];遼寧大學;2012年
4 常博;日本加入TPP相關問題研究及前景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5 申瑞杰;越南加入TPP談判的認知因素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6 王奇?zhèn)?TPP對中國參加亞太地區(qū)經濟一體化的挑戰(zhàn)及應對[D];河南大學;2013年
7 呂娟;論美國主導下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3年
8 侯云哲;美國加入TPP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9 吳昊;“巧實力”戰(zhàn)略下的美國TPP政策分析[D];湘潭大學;2013年
10 李克山;論TPP的發(fā)展趨勢及中國的應對措施[D];外交學院;2012年
本文關鍵詞:美韓同盟再定義與韓國的戰(zhàn)略選擇:進程與爭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514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waijiao/16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