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差異視角下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11-02 20:51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三感”,是在滿足人民群眾對富裕物質生活追求的同時,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注重精神層面訴求的真切回應。農民工作為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期出現的一個重要群體,其養(yǎng)老安全感問題反映了民生建設在這一群體上的社會效應。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是其對自身年老后在經濟、生活、情感等方面獲得持續(xù)支持和穩(wěn)定保障的確定感與可控制感,主要表現為個體對未來老年生活的預期或擔憂程度,反映了他們對政府養(yǎng)老保障政策和制度的體驗和認同以及對自身老年生活質量的判斷。在對1203名農民工調研的基礎上,從現狀明確、滿意現在、風險可控、心理平衡四個維度構建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理論模型,分析新、老兩代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證實兩代農民工的養(yǎng)老安全感存在顯著差異,新生代農民工的養(yǎng)老安全感顯著高于老一代農民工。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新生代農民工的養(yǎng)老安全感更容易受到經濟收入、生活狀況的好壞、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收入是否公平等現實狀況的影響,而老一代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更容易受到工作滿意度、受歧視感知、有無養(yǎng)老保險、社會保障政策滿意度等心理感受和政策體驗的影響。為提高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應為...
【文章頁數】: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技術路線
1.3.1 研究的內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技術路線
1.4 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1.4.1 研究的重點
1.4.2 研究的難點
1.5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1.5.1 研究視角的界定
1.5.2 研究群體的選取
1.5.3 研究內容的確定
2 理論基礎與國內外文獻綜述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農民工
2.1.2 安全感
2.1.3 養(yǎng)老安全感
2.2 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理論基礎
2.2.1 精神分析理論
2.2.2 需要層次理論
2.3 國外文獻綜述
2.3.1 關于安全感的理論研究
2.3.2 關于安全感的實證研究
2.4 國內文獻綜述
2.4.1 關于安全感的維度劃分
2.4.2 關于安全感的群體研究
2.4.3 關于農民工安全感研究
2.5 研究述評
3 研究設計與研究假設
3.1 理論框架
3.2 數據來源
3.3 變量選擇與說明
3.3.1 被解釋變量
3.3.2 重要解釋變量
3.3.3 控制變量
3.4 研究假設
3.4.1 個體特征變量及假設
3.4.2 現狀明確變量及假設
3.4.3 滿意現在變量及假設
3.4.4 風險可控變量及假設
3.4.5 心理平衡變量及假設
3.5 小結
4 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現狀及數據統(tǒng)計分析
4.1 新、老兩代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的代際差異比較
4.2 個體特征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2.1 性別分布
4.2.2 年齡分布
4.2.3 受教育程度分布
4.2.4 有無配偶分布
4.2.5 有無子女分布
4.3 現狀明確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3.1 生活狀態(tài)分布
4.3.2 月收入分布
4.3.3 日均工作時間分布
4.3.4 工作變動頻率分布
4.4 滿意現在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4.1 生活滿意度分布
4.4.2 工作滿意度分布
4.4.3 社會保障政策滿意度分布
4.5 風險可控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5.1 是否參加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
4.5.2 是否參加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險
4.5.3 是否參加醫(yī)療保險
4.6 心理平衡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6.1 收入公平感分布
4.6.2 受歧視感知分布
4.7 小結
5 代際差異下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5.1 模型選擇
5.1.1 有序Logistic回歸
5.1.2 中介效應檢驗程序
5.2 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LOGISTIC模型回歸
5.2.1 個體特征變量的影響
5.2.2 現狀明確變量的影響
5.2.3 滿意現在變量的影響
5.2.4 風險可控變量的影響
5.2.5 心理平衡變量的影響
5.3 中介變量效應檢驗
5.3.1 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滿意度對日均工作時間的中介效應
5.3.2 新生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對社會保障政策滿意度的中介效應
5.3.3 新生代農民工生活狀態(tài)對受歧視感知的中介效應
5.3.4 老一代農民工工作滿意度對收入公平感的中介效應
5.4 小結
6 研究結論與啟示
6.1 研究結論
6.2 政策啟示
6.2.1 營造農民工良好的就業(yè)與生活環(huán)境
6.2.2 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
6.2.3 多方發(fā)力促進農民工心理平衡感的提高
7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7.1 研究的不足之處
7.1.1 對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研究視角的客觀性有待提高
7.1.2 對影響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中介變量效應的檢驗有待深入
7.2 研究展望
7.2.1 編制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量表,結合農民工主觀評價與認知
7.2.2 深入分析影響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變量的中介效應與調節(jié)效應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B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與的課題
C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加的學術會議
本文編號:4010117
【文章頁數】: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技術路線
1.3.1 研究的內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技術路線
1.4 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1.4.1 研究的重點
1.4.2 研究的難點
1.5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1.5.1 研究視角的界定
1.5.2 研究群體的選取
1.5.3 研究內容的確定
2 理論基礎與國內外文獻綜述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農民工
2.1.2 安全感
2.1.3 養(yǎng)老安全感
2.2 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理論基礎
2.2.1 精神分析理論
2.2.2 需要層次理論
2.3 國外文獻綜述
2.3.1 關于安全感的理論研究
2.3.2 關于安全感的實證研究
2.4 國內文獻綜述
2.4.1 關于安全感的維度劃分
2.4.2 關于安全感的群體研究
2.4.3 關于農民工安全感研究
2.5 研究述評
3 研究設計與研究假設
3.1 理論框架
3.2 數據來源
3.3 變量選擇與說明
3.3.1 被解釋變量
3.3.2 重要解釋變量
3.3.3 控制變量
3.4 研究假設
3.4.1 個體特征變量及假設
3.4.2 現狀明確變量及假設
3.4.3 滿意現在變量及假設
3.4.4 風險可控變量及假設
3.4.5 心理平衡變量及假設
3.5 小結
4 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現狀及數據統(tǒng)計分析
4.1 新、老兩代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的代際差異比較
4.2 個體特征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2.1 性別分布
4.2.2 年齡分布
4.2.3 受教育程度分布
4.2.4 有無配偶分布
4.2.5 有無子女分布
4.3 現狀明確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3.1 生活狀態(tài)分布
4.3.2 月收入分布
4.3.3 日均工作時間分布
4.3.4 工作變動頻率分布
4.4 滿意現在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4.1 生活滿意度分布
4.4.2 工作滿意度分布
4.4.3 社會保障政策滿意度分布
4.5 風險可控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5.1 是否參加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
4.5.2 是否參加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險
4.5.3 是否參加醫(yī)療保險
4.6 心理平衡與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
4.6.1 收入公平感分布
4.6.2 受歧視感知分布
4.7 小結
5 代際差異下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5.1 模型選擇
5.1.1 有序Logistic回歸
5.1.2 中介效應檢驗程序
5.2 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LOGISTIC模型回歸
5.2.1 個體特征變量的影響
5.2.2 現狀明確變量的影響
5.2.3 滿意現在變量的影響
5.2.4 風險可控變量的影響
5.2.5 心理平衡變量的影響
5.3 中介變量效應檢驗
5.3.1 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滿意度對日均工作時間的中介效應
5.3.2 新生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對社會保障政策滿意度的中介效應
5.3.3 新生代農民工生活狀態(tài)對受歧視感知的中介效應
5.3.4 老一代農民工工作滿意度對收入公平感的中介效應
5.4 小結
6 研究結論與啟示
6.1 研究結論
6.2 政策啟示
6.2.1 營造農民工良好的就業(yè)與生活環(huán)境
6.2.2 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
6.2.3 多方發(fā)力促進農民工心理平衡感的提高
7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7.1 研究的不足之處
7.1.1 對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研究視角的客觀性有待提高
7.1.2 對影響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中介變量效應的檢驗有待深入
7.2 研究展望
7.2.1 編制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量表,結合農民工主觀評價與認知
7.2.2 深入分析影響農民工養(yǎng)老安全感變量的中介效應與調節(jié)效應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B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與的課題
C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加的學術會議
本文編號:401011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401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