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姼柙娙怂枷敫星開《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京師范大學》 2013年
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
武曉丹
【摘要】:屈復,一生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詩文作品,豐富了清初關中地區(qū)的文學創(chuàng)作。屈復盡管出生在入清以后(康熙七年,1668年),但其無論為人抑或為文,卻體現出一種類似明清之際遺民心態(tài)的心理特征,政治上拒絕入仕,不愿同統(tǒng)治者合作,其詩歌也往往表現出與遺民詩人相仿的思想情感。作為詩人,屈復創(chuàng)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具有渾郁豪宕的基本風格。通過對屈復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清代前期關中地區(qū)文人的政治心態(tài)以及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也有助于對清代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內容和藝術風格的整體研究。 本論文以屈復的生平經歷及時代環(huán)境為研究背景,嘗試對其詩歌集《弱水集》進行梳理,分析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探討其詩歌中體現的詩學主張和理論根源。此外,針對目前屈復研究的現狀,論文對其生平進行了整理,對其部分詩文進行了系年,形成了簡要的年譜。 本論文分為六個部分。緒論是屈復研究綜述,簡要介紹了屈復的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從地域特點、文學特色以及研究現狀等方面對本論文的選題目的及意義作了說明。第一章介紹了屈復的生平經歷、交游、著述等方面以及其所處的清代前期的社會背景。其中對清代初年關中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作了分析,以便將屈復的詩歌創(chuàng)作放置于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進行較為全面的考察。第二章以屈復的詩歌創(chuàng)作為核心,從懷遠詩、紀游詩、情感詩和批判詩這四種類型切入,分析其詩歌內容和思想特征,并對其詩歌進行藝術層面的研究分析,總結出屈復詩歌的藝術特色并對其成因進行探討。第三章探討了屈復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的歷史根源及現實依據,以屈復詩集《弱水集》為具體研究內容,分析了他的詩學理論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具體體現。最后一章是結語部分,綜述屈復一生為人為文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說明對其進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為古代關中地區(qū)文人創(chuàng)作的整理略盡綿力。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7.22;K825.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原志軍 ,郭昭明;清初愛國詩人屈復[J];渭南師專學報;199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道彬;;論凌廷堪與西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2 章永俊;;清中后期京師學人的交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葛劍雄;;中國家譜的總匯 家譜研究的津梁——《中國家譜總目》評介[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4 方立軍;;試論嘉道年間西北邊疆史地學者的防務思想[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劉道勝,朱昌榮;明代徽州方志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汪乾;;民族主義在中國的源起與成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章昕;;《宋元戲曲史》、《中國戲劇史長編》及《中國戲曲通史》著者治學方法之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8 薛寒冬;;林黛玉形象中的喜劇色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9 劉業(yè)興;陳緒敖;;試論黃宗羲民主啟蒙思想之歷史地位[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10 張保見;;王應麟撰著考[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于翠玲;;媒介演變與文化傳播的獨特景觀——中國編輯出版史的認識價值[A];中國編輯研究(2007)[C];2007年
2 王雪萍;周媛;;試論兩淮鹽商在揚州學派形成中的作用[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3 王杰;;第十五章 明清之際的經世實學思潮[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4 朱康有;;《明儒學案》中的“實學”意考[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朱曉鵬;;論黃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啟蒙性質[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湯家厚;;徐霞客科學成就“受西方影響”的考辨[A];徐霞客研究(第17輯)[C];2008年
7 高馳;;中醫(yī)古籍偽書考辨[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十三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鄒小站;;略論明清間中國人對西學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9 鄒小站;;華夷天下的崩潰與中國近代思想的變遷[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2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賈云娣;董其昌書畫禪實踐與理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李曉方;縣志編纂與地方社會:明清《瑞金縣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常林;羅振玉與清末民初歷史文獻學[D];蘭州大學;2011年
7 陳應成;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邊疆治理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化曉方;西漢散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振燕;任乃強的西南圖景[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劉海靜;20世紀前半期的清學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宗敏;何秋濤《朔方備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陳麗;孟超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曾寒冰;龔景瀚詩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閻銘;明清士大夫與耶穌會士譯著[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延霞;論孟子的禮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蘭波;中國傳統(tǒng)相學及其近代化轉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魯婷;《禮記》對“禮”的人文詮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學才;千乘歐陽氏家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谷小溪;康熙時期《詩經》文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生奎;;于細微處見精神——《徵宗朝詩歌研究》評論[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方文鈞;;國內桑德堡詩歌研究現狀述評[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閆會雁;;淺析舒位詩歌的風格[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年12期
4 乙白蓮;;大巧若拙逆挽詩[J];中華活頁文選(初三年級);2009年10期
5 蔣登科;;詩歌生成過程的心理探索——評吳思敬《心理詩學》[J];詩刊;1998年11期
6 西麥;;彭金山與他的詩歌研究[J];新學術;2008年03期
7 唐欣;;認領真實與重構美學——評《沈奇詩學論集》[J];詩探索;2006年01期
8 程光煒;張清華;;關于當前詩歌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對話[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束定芳;;詩歌研究的認知語言學視角——以汶川地震詩歌現象為例[J];外國語文;2009年02期
10 張立群;;“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身體寫作’研討會”召開[J];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2004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清;;“鹽”意之間看白居易的詩歌創(chuàng)作[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2008年
2 劉士杰;;不屈的意志 不懈的追求——訪老詩人綠原先生[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3)[C];2005年
3 蘇品晶;;一顆虔誠的詩心——“綠原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4 馮雷;;從詩歌的本體追求看“底層經驗”寫作[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5 陳亮;;她的詩歌和她的世界——李小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五輯)[C];2008年
6 陳亮;;寫作:一種永不停息的探索——梁小斌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五輯)[C];2008年
7 曹德和;;從詩味的產生談詩歌分行[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8 譚汝為;;詩歌修辭辯證思維例析[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霍俊明;;“鄭敏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研討會”召開[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10 ;“思想之狐”的認知語言學分析——兼論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知規(guī)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N];文藝報;2003年
2 朱群;[N];文藝報;2007年
3 李魯平;[N];文學報;2006年
4 李繼耐;[N];文藝報;2011年
5 申萬倉;[N];隴東報;2006年
6 王振江;[N];駐馬店日報;2006年
7 柳冬嫵;[N];工人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江湖;[N];文藝報;2006年
9 祁人;[N];文藝報;2006年
10 葉延濱;[N];文藝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圣華;晚明詩歌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2 鐘乃元;唐宋粵西地域文化與詩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申欣欣;美術背景·藝術理念·詩歌創(chuàng)作[D];復旦大學;2010年
4 周雪根;清代吳江詩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楊曉波;鄭孝胥詩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宮波;佛禪與王安石詩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王金城;臺灣新世代詩歌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杏根;乾嘉代表詩人研究[D];蘇州大學;1999年
9 陳凱玲;清代詩人并稱群體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沈玲;袁枚詩學思想述論[D];揚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永祥;鮑照詩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武曉丹;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3 馬冠芳;唐代潤州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盧保俠;嚴嵩詩歌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5 李月杰;王陽明詩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6 譚勇;王百谷詩歌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朱海峰;王陽明詩歌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8 金潔;阿赫瑪托娃詩歌中的東正教思想[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悅;陶澍詩歌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姜冰;張鳳翼詩歌與《文選纂注》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396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rwzj/13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