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戰(zhàn)2政治干預法治_風凰法治政治_《蘇州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法治與政治關系的三維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蘇州大學》 2004年
法治與政治關系的三維思考
楊慶
【摘要】:本文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基本原理為指導,,通過對政治學領域中三個傳統(tǒng)核心概念,即國家權力、政治民主和政治生活之剖析,試圖架構和厘清法治與政治的關系。 筆者認為受制于以財產占有關系為根源條件之國家權力主體的人性導致了國家權力的濫用;政治民主本身的弱勢是造成政治民主在向社會延伸過程中發(fā)生負面作用的濫觴;人們對美好政治生活的向往訴求著現(xiàn)實的治理方式。 本文即基于此來揭橥政治領域中法治與國家權力、政治民主和政治生活的關系:在上,法治制約國家權力的濫用;在下,法治保障和張揚政治民主;法治的治理方式促進著人類美好政治生活的理性實現(xiàn)。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D90-0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健;三種權力制約機制及其比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屈永華;傳統(tǒng)文化與民主法治關系論的歷史考察[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鄧傳明;論法治國家的權力制約[J];法學評論;1997年02期
4 劉軍寧;;古代政治與現(xiàn)代政治的分野[J];博覽群書;1998年10期
5 高兆明;公共權力:國家在現(xiàn)時代的歷史使命[J];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04期
6 焦文峰;析民主限制理念[J];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04期
7 李永剛;互聯(lián)網(wǎng)絡與民主的前景[J];江海學刊;1999年04期
8 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02期
9 李波;民主的四大淵源[J];開放時代;2001年05期
10 徐顯明;論“法治”構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則及觀念[J];法學研究;199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文藝;;論法律信仰的類型——兼析中國人的法律信仰如何形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王超;;新世紀中國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3 畢金平;劉軍;;論我國憲法中稅收條款之構建——從憲法文本角度[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4 賈劍虹;法治與法治的中國特色之思考[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5 畢金平;;我國稅收立憲之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周少元;法治的核心是憲治[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7 石紅星;論作為人性提升兩大支撐的法律與道德[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葉常林;李瑞華;;公共權力監(jiān)督模式的歷史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韓春暉;;民主:一種世俗化的實踐理性——評熊彼特的民主觀兼談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啟示[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10 袁立;;公共治理困境與公法學的理性回應[J];北方法學;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宋揚;;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A];第二屆全國邊緣法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論視角下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問題探析——以廣東省為例[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五輯2009)[C];2010年
4 楊嶸均;;論行政倫理規(guī)范體系建設的主題及價值目標[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韓春暉;;民主:一種世俗化的實踐理性——評熊彼特的民主觀兼談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啟示[A];北京高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生第二次論壇--“現(xiàn)代民主與行政法”研討會會議資料[C];2006年
6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吳丕;;從政治監(jiān)督學角度看公共預算監(jiān)督[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俞可平;;善治與和諧社會[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型:“協(xié)商民主與社會和諧”政治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張建偉;;論政府環(huán)境責任的完善[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7年
10 鄒梅雪;;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理論基礎與立法問題研究[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暉;論宏觀調控決策的法律調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4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金道銘;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史根洪;嵌入視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楊瑞;民事審級制約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張百杰;轉型期中國群體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莉;社區(qū)參與: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春閣;政府信息公開的動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璐;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行政法思考[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韓曉明;我國司法活動中的公民參與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陳果;業(yè)主委員會治理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劉燁華;社會資本視域下政府公共危機治理提升途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王慧;公民社會與政治參與[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志堅;我國法官職業(yè)化和專業(yè)化之路徑探析[D];蘇州大學;2010年
7 牟勍;關于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的人權保障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程波;系統(tǒng)治理視閾下的村民自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9 朱莉;群體性事件的法律治理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蒙泫潤;1986年以后菲律賓的民主轉型與民主鞏固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予敏;巫教、酋邦與禮樂淵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毛澤東;在憲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插話(節(jié)錄)[J];黨的文獻;1997年01期
3 杜力夫;公民與公民權利再探討——兼評“現(xiàn)代法的精神”[J];當代法學;1997年03期
4 郝鐵川;“性善論”對中國法治的若干消極影響[J];法學評論;2001年02期
5 田成有;酋邦戰(zhàn)爭與中國早期國家法律的起源[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6 格里·斯托克,華夏風;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論點[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7 鮑勃·杰索普,漆蕪;治理的興起及其失敗的風險: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例的論述[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8 讓-彼埃爾·戈丹,陳思;現(xiàn)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國政府政策得以明確的幾點認識[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9 弗朗索瓦-格扎維爾·梅里安,肖孝毛;治理問題與現(xiàn)代福利國家[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10 瑪麗-克勞德·斯莫茨,肖孝毛;治理在國際關系中的正確運用[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K.波倫 ,陳嘉曙;政治民主與發(fā)展的時刻[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12期
2 李海青;;民主:基本規(guī)定與形態(tài)劃分[J];求實;2007年01期
3 張曉燕;;試析公民社會的興起在中國政治發(fā)展進程中的推動作用[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劉寧寧;;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年06期
5 王秋波;;三十年公民政治參與的回顧與展望[J];襄樊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6 李鴻顯;;論民主的兩個領域[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20期
7 張皓云;;互聯(lián)網(wǎng)公眾參與:一種新的公眾參與政治民主方式[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政治民主核心論”質疑[J];蘭州學刊;1991年01期
9 杜宇;市場經(jīng)濟與社會民主[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10 楊明偉;我國少數(shù)民族政治發(fā)展目標模式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玉山;;歷史躍遷與完全之人——從“政治民主”走向“經(jīng)濟民主”[A];全國首屆“網(wǎng)絡技術與文化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楊仁厚;;信息化對發(fā)展中國家政治民主的促進[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戚成祥;;淺議公共關系與民營企業(yè)管理和發(fā)展[A];2006年湖北省公共關系協(xié)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方竹蘭;;論民主首先是一種產權[A];第五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侯懷銀;;論陶行知關于教育民主化理論與實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89年
6 李明偉;;鄧小平理論與二十一世紀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A];五十年社會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白智立;楊沛龍;;中國政治變動的條件與公共行政的變革[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8 翁有為;尹濤;;抗戰(zhàn)后自由知識分子對民主憲政的認識——以張君勱為中心[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9 牟穎;;首善之區(qū)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區(qū)文化建設與傳統(tǒng)文化[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10 巫文強;秦漢武;;談鄧小平多黨合作思想對我國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A];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曄;[N];人民代表報;2006年
2 朱良眾 宋孝林;[N];人民公安報;2006年
3 庾向榮;[N];法制日報;2006年
4 瘐向榮;[N];人民法院報;2006年
5 黃福壽;[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6 南通市政協(xié)常委、民進南通市委駐會副主委 何志斌;[N];南通日報;2008年
7 張嵩;[N];黃石日報;2009年
8 吳興人;[N];解放日報;2010年
9 孔慶福(作者系安微省政協(xié)常委、宿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農工黨宿州市委主委);[N];江淮時報;2005年
10 侯才;[N];學習時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管前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2 劉慧;預算監(jiān)督與民主成長:全國人大預算監(jiān)督制度的政治學分析(1978-2006)[D];復旦大學;2008年
3 鄭率;蔣介石與民末憲政[D];吉林大學;2009年
4 杜銳;從政治權力到政治權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5 鄭興剛;當代中國網(wǎng)絡政治參與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6 鞠健;新時期中國政治穩(wěn)定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曹任何;治理的興起與政府合法性重建[D];吉林大學;2004年
8 鄒珊珊;超越與限制[D];復旦大學;2004年
9 張瑞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中華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10 王連偉;密爾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建兵;政治民主與政府能力:一種政治發(fā)展研究視角[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俞彤;經(jīng)濟民主·政治民主·人民民主[D];新疆師范大學;2004年
3 楊慶;法治與政治關系的三維思考[D];蘇州大學;2004年
4 周運江;私有財產權入憲對我國政治民主建設的影響[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5 段小林;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西南大學;2006年
6 夏迎秋;網(wǎng)絡共同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姚雪芬;危機管理中新聞發(fā)言人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8 章靜雯;網(wǎng)絡執(zhí)政興起原因探析[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常麗靜;論我國政治民主發(fā)展過程中的多元因素[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裴昉;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社會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法治與政治關系的三維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483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