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倫理情懷、時代際遇與邏輯建構
發(fā)布時間:2020-12-16 05:40
中國精神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精華",是我們民族心理、文化傳統(tǒng)、思想情感的綜合反映和共同的價值理念,蘊藏著文化憂患的基因解碼、向上向善的文化本性、國家認同的倫理底線。厘清中國精神的時代際遇,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縱深發(fā)展、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之力的現實需要。建構中國精神要以精神自覺為出發(fā)點,以精神自省為驅動點,以精神自信為立足點,彰顯文化文明的磅礴偉力。
【文章來源】: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02期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國精神:倫理情懷之本然闡釋
(一) 中國精神蘊藏著文化憂患的基因解碼
1. 中國精神的文化憂患基因是不變的。
2. 中國精神的文化憂患基因具有自我復制的功能。
3. 中國精神的文化憂患基因在與環(huán)境結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生變化。
(二) 中國精神蘊藏著向上向善的文化本性
(三) 中國精神蘊藏著國家認同的倫理底線
二、中國精神:時代際遇之實然邏輯
(一) 踐行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的需要
1. 中國精神是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支撐。
2. 中國精神是新時代走好新征程的精神動力。
3. 中國精神是新時代保持中華民族精神獨立的深厚基石。
(二) 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縱深發(fā)展的需要
1. 理性、寬容的中國精神指引著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和接納。
2. 務實、變革的中國精神推動著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的融會和運用。
3. 革故、創(chuàng)新的中國精神激勵著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
(三) 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之力的需要
1. 中國精神錘煉中國改革的領導力量。
2. 中國精神凝聚中國改革的支持力量。
三、中國精神:現實建構之應然路徑
(一) 中國精神建構的出發(fā)點:精神自覺
1. 中國精神是對全體中國人民現實利益的契約式同意。
2. 中國精神是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的道德式承諾。
(二) 中國精神建構的驅動點:精神自省
1.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明。
2. 如何看待西方文明。
3. 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三) 中國精神建構的立足點:精神自信
1. 強化文化主體意識是實現精神自信的根本保證。
2. 用包容并存的態(tài)度對待多元文化競爭是實現精神自信的必由之路。
3. 著眼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是實現精神自信的動力之源。
四、結語
本文編號:2919635
【文章來源】: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02期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國精神:倫理情懷之本然闡釋
(一) 中國精神蘊藏著文化憂患的基因解碼
1. 中國精神的文化憂患基因是不變的。
2. 中國精神的文化憂患基因具有自我復制的功能。
3. 中國精神的文化憂患基因在與環(huán)境結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生變化。
(二) 中國精神蘊藏著向上向善的文化本性
(三) 中國精神蘊藏著國家認同的倫理底線
二、中國精神:時代際遇之實然邏輯
(一) 踐行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的需要
1. 中國精神是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支撐。
2. 中國精神是新時代走好新征程的精神動力。
3. 中國精神是新時代保持中華民族精神獨立的深厚基石。
(二) 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縱深發(fā)展的需要
1. 理性、寬容的中國精神指引著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和接納。
2. 務實、變革的中國精神推動著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的融會和運用。
3. 革故、創(chuàng)新的中國精神激勵著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
(三) 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之力的需要
1. 中國精神錘煉中國改革的領導力量。
2. 中國精神凝聚中國改革的支持力量。
三、中國精神:現實建構之應然路徑
(一) 中國精神建構的出發(fā)點:精神自覺
1. 中國精神是對全體中國人民現實利益的契約式同意。
2. 中國精神是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的道德式承諾。
(二) 中國精神建構的驅動點:精神自省
1.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明。
2. 如何看待西方文明。
3. 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三) 中國精神建構的立足點:精神自信
1. 強化文化主體意識是實現精神自信的根本保證。
2. 用包容并存的態(tài)度對待多元文化競爭是實現精神自信的必由之路。
3. 著眼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是實現精神自信的動力之源。
四、結語
本文編號:291963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1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