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性視域中形而上學的審美之維
【文章目錄】:
一、形而上學與審美之維的糾纏關(guān)系
二、審美現(xiàn)代性重建形而上學的理論嘗試
三、審美現(xiàn)代性重建形而上學現(xiàn)實運作的實踐努力
四、結(jié)論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芝梅;;“形而上學”存在的意義的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年06期
2 陳永睿;;論“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形而上學局限[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03期
3 張巖磊;;思維和存在的關(guān)系問題表征的形而上學困境[J];北方論叢;2018年05期
4 劉松青;;“規(guī)范性的語言與形而上學”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17年01期
5 杜其峰;孫佳慧;;形而上學的流變及其走向[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6 閆順利;張廣全;;關(guān)于形而上學的三重內(nèi)涵[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7 劉會強;王文臣;;論馬克思對現(xiàn)代形而上學“欲望”概念的雙重批判[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5年11期
8 王丹;;形而上學的雙重命運——“形而上學的終結(jié)”與“形而上學的追求”[J];社會科學論壇;2016年03期
9 李本洲;;資本·現(xiàn)代形而上學·現(xiàn)實生活[J];理論月刊;2014年12期
10 李曉培;;霍克海默形而上學批判的語境闡釋——基于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視角[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春明;主體形而上學反思與人的現(xiàn)實生命的自覺[D];吉林大學;2014年
2 馬德鄰;《老子》形而上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孫慧;卡西爾的文化形而上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石峰;論馬克思哲學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超驗本質(zhì)的現(xiàn)實超越[D];遼寧大學;2016年
5 羅久;理性、自然與倫理形而上學[D];復旦大學;2013年
6 蔣昭陽;意義、真理與形而上學[D];復旦大學;2008年
7 何朝安;涵義的形而上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彭文剛;啟蒙之后的“啟蒙”[D];吉林大學;2013年
9 韓旭;實用主義哲學的演進及其價值[D];遼寧大學;2017年
10 劉俊敏;科學實在論的形而上學性質(zhì)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玨;卡爾納普拒斥形而上學的邏輯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曉華;斯特勞森《分析與形而上學》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劉紅梅;阿多諾"否定辯證法"的形而上學屬性[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4 宋建平;形而上學終結(jié)了嗎?[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亞如;布洛赫新形而上學精神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D];西安科技大學;2017年
6 史洪飛;論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的超驗形而上學觀[D];黑龍江大學;2006年
7 宋曉丹;哈貝馬斯對現(xiàn)代哲學基礎的反思與重建[D];吉林大學;2014年
8 黃佳;馬克思怎樣從形而上學的社會批判轉(zhuǎn)向科學現(xiàn)實的社會批判[D];蘇州大學;2009年
9 劉榮清;理性的失落與回歸[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10 羅衛(wèi)平;超越的真實[D];湘潭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88668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8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