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性因素對新工人群體階層認同的影響研究
【學位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D412.6
【部分圖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5 樣本的構成本研究從2015年CGSS年度中國綜合社會調(diào)查的資料上提取樣本1610本基本情況如下:樣本中,工人群體的男性為 982 人,女性為 628 人,男性工人高于女性 2年齡分布上來看,工人群體各個年齡層分布較為均勻,如圖 2-1 所示。18歲占總人數(shù)的20.2%,30到40歲占總人數(shù)的25.0%,40到50歲占總體的30 到 60 歲占總人數(shù)的 18.6%,60 歲以上的工人占總人數(shù)的 5.7%,在年齡達 歲以后,工人群體的人數(shù)最少。分布的人數(shù)最多的年齡段是 40 到 50 歲,人數(shù)的三成左右。
圖 2-2 工人群體不同學歷的分布圖工人群體中黨員的人數(shù)較少,僅為 5.4%。工人群體中農(nóng)業(yè)戶口樣本中有 9,占總體的 57.3%,非農(nóng)業(yè)戶口有 688 人,占總體的 42.7%。工人群體收入況如圖 2-3 所示。工人群體的收入在 1 萬以下共有 346 人,占總人數(shù)的 22.4
圖 2-2 工人群體不同學歷的分布圖工人群體中黨員的人數(shù)較少,僅為 5.4%。工人群體中農(nóng)業(yè)戶口樣本中有人,占總體的 57.3%,非農(nóng)業(yè)戶口有 688 人,占總體的 42.7%。工人群體收入情況如圖 2-3 所示。工人群體的收入在 1 萬以下共有 346 人,占總人數(shù)的 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安東;蔡萬煥;;國際金融經(jīng)濟危機與資本主義的走向:階級分析的視角[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年01期
2 陳光金;;不僅有“相對剝奪”,還有“生存焦慮”——中國主觀認同階層分布十年變遷的實證分析(2001—2011)[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3年05期
3 李錦峰;;國企改制過程中的國家與工人階級:結構變遷及其文獻述評[J];社會;2013年03期
4 馬繼遷;劉俊杰;;技術工人個體特征與階層認同——基于2006CGSS的實證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李駿;顧燕峰;;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中的戶籍分層[J];社會學研究;2011年02期
6 陸學藝;;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變遷60年[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7期
7 吳清軍;;市場轉(zhuǎn)型時期國企工人的群體認同與階級意識[J];社會學研究;2008年06期
8 邊燕杰;李路路;李煜;郝大海;;結構壁壘、體制轉(zhuǎn)型與地位資源含量[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9 郝大海;李路路;;區(qū)域差異改革中的國家壟斷與收入不平等——基于2003年全國綜合社會調(diào)查資料[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10 李強;當前中國社會分層結構變化的新趨勢(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湯茜草;從“被中產(chǎn)”到“被消失的中產(chǎn)”:G市高校教師群體的住宅福利與階層認同[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9216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dllw/289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