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的信息交流和學術研究作用
開展地方志信息交流,及時反映修志編纂工作進程與成果,是方志館的主要職責之一。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地方志信息交流正在明顯加速,特別是計算機網絡通訊和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地方志資源開發(fā)利用從途徑到效果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當前,傳統(tǒng)的信息交流方式正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并且已在一些先進地區(qū)初見成效。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是以地情信息和文獻資料數據庫為核心,以獨立網站(網頁)為形式,以電子信息化和電腦網絡化為依托,以志書年鑒資料數字化為基礎的電子信息網絡系統(tǒng)工程。信息化建設是地方志信息交流十分重要的基礎建設和工作保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方志館根據工作職責要在組織實施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上作一番功課,基本工作框架是,將實際應用作為初期目標,組織專業(yè)人員對現有網站(網頁)進行重新調整改造,以建立地方志信息數據庫為主要內容,通過局域網建設形成與外網互聯互通的地方志信息交流網絡系統(tǒng)。
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方志館下一步重點工作任務,要充分考慮財政支撐能力和自身承受能力,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工作方案,在物質條件與客觀環(huán)境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得力的工作團隊,將全部資料庫存納入數字化管理和儲存系統(tǒng),按照查詢檢索實際需要進行標引、分類、存儲,依靠網絡運行有效操控信息交流。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進程,必將有利于提高我們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也必將有利于加速實現天津市地方志“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建設“三個中心、一個溯源地”的奮斗目標。
理論研究的持續(xù)深入必然促進實踐活動空前活躍。地方志作為傳承歷史和記述當代的獨特文化載體,志書編修包攬內容廣泛,涉及學科多樣,方志理論學術研究必須貼近修志工作實際。目前,從國家中指組到各地各級地方志機構,都十分重視地方志學術研究工作,普遍強調結合二輪修志重點搞好地方志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和新方志編寫規(guī)范的研究。中指組有關領導曾經在2010年新方志編纂論壇上分析指出:近年來方志界的理論研究熱情逐步呈現上升的勢頭,一大批熱愛方志的專家學者和方志工作者仍然孜孜以求、專心于方志理論研究,取得了許多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學術成果;各地各級方志機構也更加重視理論研究,通過舉辦研討會、開展優(yōu)秀志書和論文評比、設立專項課題等方式,活躍學術氣氛,力求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方志館作為方志理論學術研究的主要平臺,應積極做好方志理論學術研究輔助工作,要注重在三個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一要繼續(xù)發(fā)揮地方志專業(yè)雜志期刊引導理論研究的作用,盡可能多刊登發(fā)表方志理論學術文章,隨時關注理論研究發(fā)展動態(tài),筆耕論文,增強編刊與組稿的前瞻性,營造濃厚的學術交流氛圍。二要適時策劃組織方志理論學術研討活動,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對話交流,結合二輪修志工作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課題研究及其學術研討活動。三要積極開展優(yōu)秀志書和學術論文評比活動,培養(yǎng)壯大方志理論研究新生力量,拿出更多高質量志書成果。
在地方志工作中,深化認識以及發(fā)揮好方志館的功能作用任重道遠。既然方志館是公益性基礎文化事業(yè)單位,那么政府扶持和外部條件有力支撐,對于發(fā)揮方志館功能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財政投入,特別是撥付資料購置費用等專項資金,納入年度經費預算,以使方志館能夠在資料收集、設施保障和館藏整理等方面盡快轉變被動落后的窘境。二是需要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更多關注方志館的現狀與發(fā)展,在機構編制、館藏條件、經費待遇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做到栓心留人,穩(wěn)定隊伍。三是需要方志館工作人員認清工作定位,明確自身職責,樹立不圖名利、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自強不息,積極進取,苦干實干加巧干,繼續(xù)為方志館健康發(fā)展做貢獻。
本文由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編號:517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qitalunwen/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