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蛆是為害韭菜的重要地下害蟲,目前已知為害韭菜的根蛆有韭菜遲眼蕈蚊、蔥地種蠅、異遲眼蕈蚊和陸氏遲眼蕈蚊。其中以韭菜遲眼蕈蚊分布最廣,為害嚴重。本文研究報道了為害韭菜的一種新根蛆,在山東局部地區(qū)為害十分嚴重。文中描述了該新種各蟲態(tài)的形態(tài)特征;調查了新種在山東的分布和為害特點,研究了生物學特性和溫度對其發(fā)生的影響,并進行防治藥劑的篩選。本研究為摸清為害韭蛆的根蛆種類,指導合理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并豐富了尖尾蠅的物種資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在韭菜田發(fā)現的新的根蛆經鑒定發(fā)現是尖尾蠅科的一個新種,屬于尖尾蠅科Lonchaeinae多鬃尖尾蠅屬Chaetolonchaea,被定名為Chaetolonchaea alliumi Zhang et Xue,中文名稱為韭菜多鬃尖尾蠅。雄成蟲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身體暗黑色,復眼上微毛短、稀疏。額覆蓋稀疏短鬃。頰是頭部高度的0.2倍寬。C脈黑鬃延伸至R_(4+5)的末端;Sc脈尖端與R_1脈的距離小于前緣室最大寬度。在小盾片基鬃和端鬃之間著生1-3根側毛。后視圖方向尾須寬大于高。尾須基部邊緣幾乎是直的,尾須頂端邊緣形成V型切口;側尾葉著生3根鬃,前部的鬃小,后部的鬃偏大并向內彎曲。另外描述了幼蟲、蛹、卵的形態(tài)特征,并制定了韭菜根蛆種類形態(tài)識別檢索表。2.2015~2016年間對韭菜多鬃尖尾蠅在山東地區(qū)的分布進行了調查,發(fā)現韭菜多鬃尖尾蠅在泰安市、濟南市、濰坊市均有分布,局部地塊受害嚴重。韭菜多鬃尖尾蠅常與韭菜遲眼蕈蚊、蔥蠅混合發(fā)生。韭菜多鬃尖尾蠅以幼蟲聚集蛀食韭菜鱗莖,嚴重時將鱗莖蛀空,地上部分整株整墩枯死。3.在山東地區(qū),韭菜多鬃尖尾蠅秋季發(fā)生一代,8月下旬~9月上旬越夏蛹開始羽化,9月中旬為羽化盛期;雌蟲9月上、中旬產卵,卵產在靠近地面的韭菜假莖中;9月中旬即可見小幼蟲危害,9月下旬~10月下旬為幼蟲危害盛期;10月上旬幼蟲開始化蛹,至11月中旬化蛹結束,以蛹在韭菜周圍土壤中越冬,蛹多分布在0~10cm的土層中。4.成蟲取食花蜜作補充營養(yǎng),完成后續(xù)繁殖,壽命18~26天。在田間活動時間集中在9:00~11:00 AM和15:00~18:00 PM;成蟲產卵多為堆產,幾粒至幾十粒不等。幼蟲喜食韭菜鱗莖,在鱗莖內鉆蛀取食,至鱗莖被蛀空。5.室內設計26℃~32℃4個溫度分別飼養(yǎng)韭菜多鬃尖尾蠅成蟲和幼蟲。四個溫度中,26℃和28℃較適宜成蟲生長發(fā)育。在26℃及28℃下壽命達到了26.2d和25.6d,單雌產卵量為74粒和72粒,卵的孵化率為87.5%和88.75%;30℃及32℃不適宜成蟲存活,壽命分別僅為21d和17.8d,產卵量僅為48粒和37粒。飼養(yǎng)幼蟲的過程中發(fā)現,26℃和28℃較為適宜卵的孵化、幼蟲存活及化蛹。在26℃及28℃下卵的孵化率達到了92.5%和90.0%;存活率達到了80.0%和82.5%,化蛹率為78.0%和70.0%;而30℃和32℃下幼蟲存活率和化蛹率明顯較低,幼蟲存活率僅為67.5%和52.5%,化蛹率為63%和52.0%。6.2015~2016年秋季對田間土壤溫濕度進行監(jiān)測,結合韭菜多鬃尖尾蠅秋季田間發(fā)生動態(tài)分析發(fā)現:7月份雨水增多利于成蟲的羽化,而8月下旬~10月上旬土壤溫度18℃~25℃,8月下旬~11月上旬土壤濕度20~27%左右適宜卵的孵化及幼蟲的生長發(fā)育。7.室內采用浸蟲法分別測定了7種藥劑和石灰氮對韭菜多鬃尖尾蠅3齡幼蟲的毒力,發(fā)現得出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類藥劑毒力最高,其次為有機磷藥劑和新煙堿類藥劑。在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中,幾丁質合成抑制劑氟鈴脲的LC_(50)為0.590mg/L,毒力最高;蛻皮激素類似物滅蠅胺的毒力相對較低,LC_(50)為7.276mg/L。有機磷藥劑辛硫磷LC_(50)為10.413mg/L。3種新煙堿類藥劑對韭菜多鬃尖尾蠅幼蟲的毒力為:吡蟲啉13.625mg/L、噻蟲嗪14.856mg/L、噻蟲胺15.198mg/L。植物源藥劑印楝素的LC_(50)為44.970mg/L。采用藥液灌根法測定石灰氮對韭菜多鬃尖尾蠅幼蟲的殺蟲活性,發(fā)現石灰氮對韭菜多鬃尖尾蠅幼蟲有較強的殺蟲活性,用水稀釋240倍時,校正死亡率達到85.72%。田間防治試驗表明,氟鈴脲、滅蠅胺、噻蟲胺及辛硫磷對韭菜多鬃尖尾蠅有較好的防效果,防效均在65%以上,噻蟲胺和氟鈴脲混劑、石灰氮6000g/667m~2的防效也在60%左右,吡蟲啉的防效僅為45%左右。
【學位單位】:山東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S436.33
【部分圖文】: 山東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尖尾蠅幼蟲齡期的區(qū)分始數據,將幼蟲口溝長和頭咽骨長度兩項測定值,由小到大看出,口溝長度值呈現出三個明顯的分布集中區(qū);頭咽骨長據口溝的長度值可以斷定,韭菜多鬃尖尾蠅的幼蟲期有 3 個7mm;0.1125 ~ 0.1250mm;0.2250 ~ 0.2500mm。用測得的數鉤長實測均值及理論均值(表 1)。
圖 3 蟲齡與口鉤的關系Fig. 3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outh hook length and instars of C. alliumi尖尾蠅分布及危害特點尖尾蠅的分布調查年分別在山東省泰安市、濰坊市、濟南市及聊城市內韭菜種的分布調查,調查結果發(fā)現在泰安、濟南及濰坊均有該物間韭菜多鬃尖尾蠅多與韭菜遲眼蕈蚊、蔥蠅混合發(fā)生,在露生,其中露地栽培、沒有用藥的地塊發(fā)生量較大(表 2)。
2016.09濟南濟南市農科院 257 121 28 63.3 29.8 偉農莊園 27 282 18 8.26 86.24 濰坊 昌樂縣鄌郚鎮(zhèn) 8 68 5 9.88 83.95 3.2.2 韭菜多鬃尖尾蠅危害特點地上癥狀:韭菜受害后,初時癥狀不明顯,隨為害加重,葉尖發(fā)黃,干枯,嚴整墩韭菜死亡(圖 4A)。地下癥狀:韭菜多鬃尖尾蠅幼蟲群集危害,主要為害地下假莖和鱗莖(圖 4B鉆蛀韭菜鱗莖部分,形成彎曲蟲道。根據田間觀察,一年生韭菜受害后,韭菜根部被蛀空,韭菜整株死亡;二年或多年生韭菜當年為害會造成韭菜地下假莖鉆蛀彎曲蟲第二年繼續(xù)為害則會使地下鱗莖全部蛀空,韭菜根部外表皮完好,內部沙瓤狀,甚部中空,僅剩外表皮,韭菜死亡(圖 4C、D)。AB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曉丹;薛明;李朝霞;趙海朋;紀桂霞;;五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對韭菜遲眼蕈蚊的致毒作用[J];植物保護學報;2015年02期
2 吳玲潔;;韭蛆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15年02期
3 馬沖;路興濤;張?zhí)锾?吳翠霞;薛明;;泰安市韭菜根蛆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年06期
4 茍玉萍;劉倩;劉長仲;;不同寄主植物對異遲眼蕈蚊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J];植物保護;2015年01期
5 吳玉川;劉延剛;牛建群;曹德強;焦圣群;顏瑩潔;張永濤;王鵬;;韭蛆發(fā)生為害規(guī)律及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5年01期
6 趙楠;周仙紅;莊乾營;張思聰;于毅;;韭蛆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4年12期
7 王承香;劉建平;劉振龍;薛明;;韭菜設施和露地栽培中韭蛆的發(fā)生和防治對策[J];北方園藝;2014年22期
8 顏珣;郭文秀;趙國玉;韓日疇;;昆蟲病原線蟲防治地下害蟲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14年06期
9 王召;王秋;趙然花;李冠軍;孫彥青;劉文克;;有機韭菜韭蛆防治方法[J];農村新技術;2014年11期
10 張燕;許艷麗;武東波;潘鳳娟;肖亮;曹云娥;;昆蟲病原線蟲防治韭菜遲眼蕈蚊效果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4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馬曉丹;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等殺蟲劑對韭菜遲眼蕈蚊的致毒效應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張爽;異遲眼蕈蚊生物學特性及其性信息素初步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
3 趙國玉;利用昆蟲病原線蟲防治韭菜遲眼蕈蚊幼蟲的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3年
4 周方園;幾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對蔥蠅成蟲繁殖力的影響[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3年
5 荊建湘;不同韭菜品種對韭蛆的抗性表現及抗性指標相關性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8年
6 宋增明;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對蔥蠅的生物效應及作用機理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
289286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nykjlw/yylw/289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