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漢語中夾雜外語的原因未必是崇洋媚外

發(fā)布時間:2014-09-27 10:55
摘要:除了崇洋媚外,漢語中夾雜外語的原因還可能是(1)出于對異域文化的好奇心,(2)使用外文能夠產(chǎn)生裝飾美和想象美,(3)外文原文比中文譯文簡潔,(4)中文譯得不好,詞不達意。因此,漢語中夾雜少量外文無傷大雅,減少漢英夾雜現(xiàn)象的關鍵是為外國事物創(chuàng)造出簡潔而準確的中文名稱。翻譯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也需要創(chuàng)意,專家不應閉門造車,而應該去汲取民間智慧。數(shù)字設備的普及和發(fā)展,有助于減少漢英混雜現(xiàn)象。阿拉伯數(shù)字也是外文,但現(xiàn)在的地位已經(jīng)高于漢字數(shù)字,這更需要去糾正。
 
最近,漢語中夾雜的外語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是否要捍衛(wèi)漢語的純潔性”再次成為媒介的話題。實際上,漢語中夾雜外語的原因未必是崇洋媚外,原因還有如下幾種:
 
1,出于對異域文化的好奇心
 
人是有好奇心的動物,使用異國語言是滿足好奇心的一種表現(xiàn)。中國人喜歡使用外文,外國人也喜歡使用漢字,例如在自己身上紋上漢字,最著名的要算英國球星貝克漢姆了,他在身上紋了中文名句“生死有命,富貴由天”。筆者收集過很多外國人的漢字文身,其中有一個寫的是:“這是紋身”(圖1)。也就是說,對這個外國人來說,文身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不要緊,只要是異國文字,例如神秘古老的中國文字,就可以了。我們總不會說這個外國人是在“崇華媚中”吧?
 
人們都喜歡求新、求變,尤其是年輕人,因此在本國語言中夾雜外文是很正常的表現(xiàn),中國人如此,外國人同樣如此。有人批評說:“為什么外文里面夾雜中文時,都是用外文字母書寫的,例如Jiaozi,而中文里夾雜外文就寫原文呢?”這是因為外國人不會寫漢字,他們的電腦和手機也無法輸入漢字,他們即使想直接寫漢字也無法寫,于是只能取其音而舍其形。但是中國本來就用羅馬字母作為拼音字母,中國還普及了英語教育,電腦和手機又是美國人發(fā)明的,本來就能夠輸入英文字母,中國人在漢語里夾英文就很方便,于是漢語里就出現(xiàn)了英文。
 
2,閱讀距離產(chǎn)生裝飾美
 
外文不是母語,在讀外文時必須多拐一個彎,先在腦子里把外語譯為母語,然后進行理解。這個“彎”就產(chǎn)生了一個“閱讀距離”。
 
俗話說“距離產(chǎn)生美”。閱讀距離同樣會產(chǎn)生美,例如豐富了書刊、包裝或廣告等的版面裝飾,增加了美感。例如《人民日報》報名下方寫有“RENMIN_RIBAO”(圖2),這組羅馬字母不是“人民日報”的外文譯名,也不完全是這四個漢字的拼音字母,因為沒有聲調(diào)符號。漢語拼音只有加上了聲調(diào)符號,讀者才能知道漢字的準確讀音。沒有音調(diào)符號,拼音字母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功能。這一串羅馬字母外國人看不懂,對中國人則沒有用(甚至有負作用:因為沒有聲調(diào)符號,使讀者以為這四個字都發(fā)輕聲),因此添加它們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美化版面。
 
外語產(chǎn)生的閱讀距離還會引發(fā)想象美。年輕姑娘穿的汗衫胸前寫英語單詞“girl”,我們覺得很自然也很美,我們從“girl”這個詞匯能夠聯(lián)想到年輕女子的種種曼妙。但如果中國女子穿的汗衫上寫的是“姑娘”兩個漢字,那么感覺就截然不同了(圖3)。因為“姑娘”二字是中文,是母語,我們太熟悉其種種言外之意了,此時不僅不可能有美感,反而會產(chǎn)生不雅的聯(lián)想。
 
3,因為外文簡潔
 
語言不是掛在墻上欣賞的,而是要說要寫、要頻繁使用的,因此,語言越簡潔越好,直至再簡潔會產(chǎn)生誤解為止。很多人在中文里夾雜外語,是因為這些外語沒有更簡潔的中文表達方法。例如“GDP”比中文譯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簡潔很多,每次可以少說好幾個字,長年累月節(jié)省下來的力氣很可觀。實際上即便原本就是中文,我們也在不斷簡化,例如把“中央電視臺”簡稱為“央視”,把“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簡稱為“春晚”。
 
只要漢語譯文比原文簡潔,人們自然會使用漢語譯文,你請他使用外文原文他還不肯呢。例如World_Wide_Web的縮寫“WWW”有九個音節(jié),讀起來比漢語譯文“萬維網(wǎng)”麻煩多了,于是人們主動選用 “萬維網(wǎng)”了。
 
很多人說直接寫外文會導致讀者不理解。的確如此,讀者看到一個陌生外文詞組時的確不認識,但讀者是會學習的,了解“GDP”是什么意思,需要一小點時間,但以后終身不必說很羅嗦的“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可以省掉很多麻煩,總的來說是很合算的。
 
因此,與其費力反對中國人在漢語里夾雜外文,不如動腦筋尋找簡潔的中文譯文,至少不要比外文原文復雜,最好能夠比原文更簡潔,或者有額外的趣味,使人們喜歡使用。例如與其去禁止使用“NBA”,不如將其意譯為“美職籃”,或音譯為“恩比愛”或音意混合,譯成“牛掰啊”。
 
4,現(xiàn)有的中文譯文詞不達意
 
專家們根據(jù)pm2.5的英語名稱fine_particles將其譯為“細微顆粒”,但沒有流行起來。因為“細微顆粒”這個詞組本身就語焉不詳,不僅pm2.5是細微顆粒,一般的灰塵不也是細微顆粒嗎?而且細微顆粒太多了,小米、芝麻是細顆粒物,砂糖、鹽、味精不也都是細顆粒物嗎?
 
更重要的是,pm2.5對人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人們談pm2.5色變,但“細微顆粒”這個詞組完全是中性的,絲毫沒有把pm2.5的巨大危害性表現(xiàn)出來,人們說“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以防吸入細微顆粒”時根本不能傳遞本來想表達的警示意味:“吸入這種很危險的污染物會危及健康和生命”。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拒絕用“細微顆粒”指稱“pm2.5”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pm2.5的中文譯文至少應該包含“塵”字,以傳遞“pm2.5”一詞所包含的貶義。
 
pm2.5之所以可怕,這個“2.5”至關重要。和pm5、pm10不同,pm2.5微塵的直徑已經(jīng)足夠小(小于2.5微米),能夠穿過肺泡壁直接溶入血液,難以排出體外。所以,也應該把這層含義表達出來,例如把pm2.5譯為“臨界微塵”。
 
有人會問:“為什么在外國可以稱pm2.5為fine_particles(字面意義是‘細微顆粒’),而在中國不能將其譯為‘細微顆粒’?”因為中國人是經(jīng)歷了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才獲悉pm2.5的存在及其危害性的,“細微顆粒”這種溫文爾雅的科學語言無法承載這小段沉重的歷史。翻譯是一種跨文化傳播,如果忽視詞語背后的社會因素,譯文就會沒有生命力。
 
我們不應把翻譯外國事物的外文名簡單地理解成“翻譯它們的外文名稱”,而應該更廣義地理解為“為外國事物取一個中文名稱”,這樣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多很多。
 
現(xiàn)在人們開會、上課、講座時普遍使用微軟公司的軟件ppt(原文是Power_Point)。如何翻譯“ppt”?意譯為“投影軟件”?“課件”?“力量點”(直譯Power_Point)?音譯為“劈劈踢”?似乎都不合適,“劈劈踢”三個字看上去是一種武功了。筆者在網(wǎng)上偶爾看到ppt被稱為“泡泡糖”,覺得非常有趣,于是在課堂上試著這樣說,第一二次同學們都不理解我為什么布置他們課后做“泡泡糖”,但我說到第三次時他們突然明白了,哄堂大笑起來,效果很好。
 
“泡泡糖”顯然不是“翻譯”ppt的結果,最可能來自打字輸入“ppt”三個字母之前忘記切換中英文輸入法產(chǎn)生的失誤。但歪打正著,“泡泡糖”這個中文名親切可愛,可以很好地反映ppt簡便實用、人人愛用這個事實,而且因為使用的領域幾乎沒有重疊,也不易和真的泡泡糖混淆。
 
一些管理者認為中文夾雜英文的原因之一是翻譯人才質量不高,因此主張“必須要提高譯者的準入門檻”,這是不對的?瓢喑錾淼娜搜(guī)蹈矩,絕對不會把“ppt”譯為“泡泡糖”。所以,正確的做法恰恰是降低翻譯者的準入門檻,廣泛發(fā)動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一起來搞翻譯,各種譯法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語言的使用者——大眾——去選擇最合適的譯法。專家學者可以引導,但不能限制人們?nèi)?chuàng)新。
 
翻譯外國事物名稱不是找?guī)讉漢字和外文對應起來的機械行為,實際上更多地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行為,“巧克力”、“麥當勞”和“可口可樂”等譯文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要搞好翻譯,不僅需要懂外語,還需要有創(chuàng)意,甚至靠運氣(如ppt譯為“泡泡糖”)。因此不能只靠少數(shù)幾個專家閉門研究如何翻譯。專家反而應該從民間汲取智慧,尋找靈感。
 
人民日報批評為什么“iPhone”沒有被譯為中文,實際上民間早就有人稱其為“愛瘋”。當然,“愛瘋”難登大雅之堂,那么專家們不妨以此為基礎來完善一下,例如譯為“愛鳳”或“愛鋒”、“愛峰”。
 
專家們還可以推動立法,規(guī)定外國企業(yè)來華經(jīng)營時必須把企業(yè)名稱、商標和產(chǎn)品名稱等預先譯為中文,并優(yōu)先使用中文,擺在外文原文前面,而且中文字符的總面積要大于外文字符的總面積。中國企業(yè)如果使用外文做商標名等,也應該照此辦理。
 
很多新的外來概念不僅沒有中文名稱,連外文原文都不宜使用,民間也沒有提出過什么翻譯方案,專家們倒是可以去帶頭研究一下這些名稱應該如何翻譯。例如一個電子文件占用的字節(jié)數(shù),在英語里叫“size”,但中文里直呼“尺寸”似乎不合適,因為這會和文件的幾何尺寸(長寬厘米數(shù))相混淆;叫“兆數(shù)”,也不合適,因為很多電子文件的字節(jié)數(shù)很少,遠遠不到一兆字節(jié)。
 
只要有了合適的漢語譯法,純漢語完全可能戰(zhàn)勝漢英混雜。現(xiàn)在用鍵盤輸入文字的機會已經(jīng)遠遠超過手寫,而且漢字輸入軟件都能學習和記憶新的漢語詞組(例如只要我輸入一次“劈劈踢”,我的電腦就記住了這個詞組,以后我按三個鍵p、p、t,就能夠得到詞組“劈劈踢”),這大大提高了漢語詞組的輸入效率。雖然手寫時輸入英文比較簡潔,但用鍵盤輸入英文時必須先切換成英文輸入法,輸完之后再切換回來。因此,漢語和外語在鍵盤上競爭時,“漢字筆畫多”不會成為不利因素,反而因為不需來回切換輸入法,單純寫漢語比漢英混寫更有優(yōu)勢。
 
另一方面,我們不應把漢語中夾雜少量外文字母或詞組視為洪水猛獸。阿拉伯數(shù)字不也是外文字母嗎?但官方給予它們的地位反而超過了漢字,國家標準《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特別是當所表示的數(shù)目比較精確時,均應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 (圖4)。很多報刊和書籍的編輯為了避免違反規(guī)定,自覺加碼,于是出現(xiàn)了大量“100多年”、“200多人”、“3000多噸”等荒謬的寫法。主張漢語純潔化的人士也應該呼吁清理一下這種荒謬的寫法。

注:本文由筆耕文化傳播 www.bigengculture.com 整理,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注出處。
 



本文編號:92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minzufengsulunwen/92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d88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