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異構網絡雙連接技術優(yōu)化算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27 04:28
在5G部署早期,利用4G現有網絡的非獨立混合組網方案是目前運營商出于成本考慮的主要部署方案。非獨立組網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現有的4G網絡進行接入,解決5G前期基站覆蓋不足的問題。雙連接技術作為非獨立組網的接入技術可以使用戶同時連接兩個基站,使用兩個不同頻段的頻譜資源。同時雙連接技術相較于載波聚合技術造價更低,更利于大范圍部署。本文在被標準化的非獨立組網標準之上研究雙連接的優(yōu)化算法,主要研究基站間的流量分配與負載均衡。本文對雙連接在數據鏈路層的不同架構做了簡要的分析與介紹,并針對沿用4G核心網和主基站的Option3的系統(tǒng)架構與接入策略做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我們在研究接入策略時發(fā)現了某些邊緣用戶接入雙連接后性能不增反降的反,F象。經過分析發(fā)現是其基站間流量調度算法不理想導致的,尤其在TCP協(xié)議下的傳輸。本文針對流量控制算法造成某些用戶的反常情況,對其流量調度機制與數據請求量進行了優(yōu)化,主要加入了對主基站傳輸質量的計算與比較,同時也讓主基站根據副基站的傳輸性能對發(fā)送到副基站數據采用更合理的調度機制。針對TCP協(xié)議下的數據按序發(fā)送需求,本文研究并設計了一種新的流量控制架構和與之對應的算法,...
【文章頁數】: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章節(jié)安排
2 雙連接與系統(tǒng)架構
2.1 系統(tǒng)架構設計
2.1.1 PDCP層
2.1.2 RLC層
2.1.3 MAC層
2.2 LTE中的雙連接
2.2.1 1A
2.2.2 3C
2.3 LTE-5G NR混合組網中的雙連接
2.3.1 5G部署方式
2.3.2 Option 3/3a
2.3.3 Option 3x
2.3.4 Option 4/4a
2.3.5 Option 7/7a/7x
2.4 本章小結
3 雙連接用戶接入策略優(yōu)化
3.1 雙連接性能的判斷
3.1.1 網絡中的不同用戶種類
3.1.2 雙連接增益的計算
3.1.3 接入中的問題與優(yōu)化
3.2 雙連接的接入選擇
3.2.1 雙連接的接入步驟
3.2.2 接入標準的確定
3.3 最佳微小區(qū)接入門限值的確定
3.3.1 仿真環(huán)境的搭建
3.3.2 仿真結果分析
3.3.3 微小區(qū)的選擇
3.4 本章小結
4 雙連接流量控制算法優(yōu)化
4.1 流量控制算法的不足
4.2 “請求-發(fā)送”機制的改進
4.3 TCP協(xié)議帶來的問題
4.4 流量控制算法的架構改進
4.5 本章小結
5 結論
5.1 論文工作總結
5.2 隨后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數據集
本文編號:3982773
【文章頁數】: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章節(jié)安排
2 雙連接與系統(tǒng)架構
2.1 系統(tǒng)架構設計
2.1.1 PDCP層
2.1.2 RLC層
2.1.3 MAC層
2.2 LTE中的雙連接
2.2.1 1A
2.2.2 3C
2.3 LTE-5G NR混合組網中的雙連接
2.3.1 5G部署方式
2.3.2 Option 3/3a
2.3.3 Option 3x
2.3.4 Option 4/4a
2.3.5 Option 7/7a/7x
2.4 本章小結
3 雙連接用戶接入策略優(yōu)化
3.1 雙連接性能的判斷
3.1.1 網絡中的不同用戶種類
3.1.2 雙連接增益的計算
3.1.3 接入中的問題與優(yōu)化
3.2 雙連接的接入選擇
3.2.1 雙連接的接入步驟
3.2.2 接入標準的確定
3.3 最佳微小區(qū)接入門限值的確定
3.3.1 仿真環(huán)境的搭建
3.3.2 仿真結果分析
3.3.3 微小區(qū)的選擇
3.4 本章小結
4 雙連接流量控制算法優(yōu)化
4.1 流量控制算法的不足
4.2 “請求-發(fā)送”機制的改進
4.3 TCP協(xié)議帶來的問題
4.4 流量控制算法的架構改進
4.5 本章小結
5 結論
5.1 論文工作總結
5.2 隨后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數據集
本文編號:398277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98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