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地震激勵下的兩階段多維Pushover分析
[Abstract]:In the modal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the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 of the structure obtained from the modal push-over force is only suitable for the response of the modal, and can not reasonably reflect the elastic-plast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hole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For this reason, a two-stage multi-dimensional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for multi-layer eccentric structures under bidirectional seismic excitation. The first stage: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bidirectional earthquake is analyzed by the modal multi-dimensional Pushover under the bidirectional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second stage: by using the combined modal coefficients obtained in the first stage, a new push-forc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econd multi-dimensional Pushover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elastic-plast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tructure. The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1) this method can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along the floor, 2)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stic response and the number of floors, the estimation deviation increases. 3) the development of elastic-plastic force-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analyzed by multi-dimensional Pushover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modal push-force mode.
【作者單位】: 大連民族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08067,51478091) 國家自然科學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基金項目(51121005)
【分類號】:TU31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尹華偉,汪夢甫,周錫元;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進[J];工程力學;2003年04期
2 沈蒲生;龔胡廣;;多模態(tài)靜力推覆分析及其在高層混合結構體系抗震評估中的應用[J];工程力學;2006年08期
3 呂大剛;崔雙雙;陳志恒;;基于Pushover分析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側向倒塌能力評定[J];工程力學;2013年01期
4 汪夢甫,周錫元;關于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中的幾個問題[J];結構工程師;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榕;包恩和;覃荷瑛;車青海;;強震下BRBF結構彈塑性靜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2 賈紅梅;閻貴平;;Pushover方法在雙柱橋墩抗震性能評估上的應用[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3 朱俊鋒,王東煒,霍達;在大震下RC框架結構基于Pushover方法的失效相關性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4期
4 毛建猛;謝禮立;翟長海;;模態(tài)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進[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6期
5 張凱;劉洪兵;;考慮屈服位移的豎向不規(guī)則結構抗震性能評估[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0年02期
6 王秀麗;秦雪映;;不規(guī)則平面多層鋼框架結構Push-over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2006年04期
7 張力;楊均;張凱;;建筑結構抗震安全評估及應用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08年06期
8 何鵬輝;溫換玲;高曉莉;;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J];低溫建筑技術;2009年09期
9 孫聰;高日;;常用橋梁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的對比[J];低溫建筑技術;2010年11期
10 屈濤;;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在抗震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科技;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肖巖;陳國;單波;;輕型竹結構房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2 陳俞;楊慶山;田玉基;;基于并聯(lián)-纖維組合模型的結構彈塑性分析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04年
3 于曉輝;呂大剛;王光遠;;多級力控制隨機Pushover方法[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9年
4 雷淑忠;郭兵;沈祖炎;;高層建筑結構抗震彈塑性分析方法比較研究[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0年
5 劉晶波;劉祥慶;李彬;;地鐵地下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的靜力彈塑性方法[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晶波;劉祥慶;李彬;;地鐵地下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的靜力彈塑性方法[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秀麗;陳祥勇;;多層輕鋼住宅框架體系的彈塑性分析[A];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周霞;馬濤;;高烈度地震區(qū)電廠側煤倉間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A];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f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評價方法與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張明;豎向荷載對高層建筑結構側向變形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3 王朝暉;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三維線性及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4 周莉;城市橋梁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評估[D];天津大學;2010年
5 李磊;混合結構的數(shù)值建模理論及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劉高波;半剛性連接鋼框架—鋼板剪力墻結構的結構影響系數(shù)和位移放大系數(sh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7 郭偉亮;高層斜交網(wǎng)格筒結構體系力學性能及地震失效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李穎;高樁碼頭抗震性能計算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尹犟;混凝土結構地震需求估計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10 吳澤玉;基于特征參量分析的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芮偉國;雙菱塔斜拉橋地震反應與推倒分析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柱;百層港大水位差干散貨碼頭裝卸工藝優(yōu)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孫毅;帶加強層鋼框架—核心筒結構抗震性能分析[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4 康銀庚;基于Pushover方法的混凝土梁式橋抗震性能評估與加固[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吳桂廣;常用建筑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軟件功能對比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劉躍宇;結構抗震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的研究與改進[D];中南大學;2011年
7 馬暢;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8 李W,
本文編號:2321410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sgjslw/232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