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中的光生載流子擴散和復合動力學研究
[Abstract]:The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 CH3NH3PbX3 (MAPbX3, XnCl, Br, I)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lar cells and othe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its high carrier lifetime, 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high charge mobility (diffusion coefficient).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research materials nowadays. Th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such as nanowires and nanomaterials) retain the superio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 and their micro and nano dimensions also make the materials have wide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ield of micro optoelectronic / optical devices. In this pap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with different halogen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liquid phase method. By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we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high quality MAPbX3 (XCBrN I) single crystal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carrier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icron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 has been completed by the self-constructed fluorescence scanning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other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On the other hand, by using a laser / fluorescence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to measure the local luminescence kinetics and simulate the carrier diffusion process in a single MAPbI3 single crystal, we find that when the perovskite is not uniformly excited, Fast carrier diffusion will accelerate the local photoluminescence kine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carrier diffusion must be eliminated when the carrier lifetime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hotoluminescence kinetic process in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In addition, we compare the effects of Cl sources provided by PbCl2 and MACl on the synthesis of MAPbBr3 single crystals. It is found that the spectrum changes greatly with the change of MACl content, indicating that MACl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synthesis of single crystals. However, when the amount of PbCl2 is small, C1 ions in PbCl _ 2 do not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 but only when the amount of PbCl2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With the increase of PbCl2, the carrier lifetim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However,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carrier lifetime.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進;從尾礦中回收鈣鈦礦[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1982年06期
2 張登福;;用鈣鈦礦制取富集的鈦產品[J];礦產綜合利用;1993年03期
3 別利劍,李國寶,廖復輝,林建華;六方類鈣鈦礦體系La_2Ca_2MnO_7-Sm_2Ca_2MnO_7的結構變化和相關系[J];高等學;瘜W學報;2003年05期
4 ;在羧基甲基纖維素存在下鈣鈦礦的浮選[J];國外金屬礦選礦;1987年06期
5 王穎霞,別利劍,秦瑞雯,林建華,尤力平;三方層狀鈣鈦礦化合物——結構化學原理及應用[J];自然科學進展;2002年05期
6 許麗梅;林秋惠;林結華;;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模板的構筑及表征[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王進;新型焊條涂料的選收及其應用[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1989年01期
8 別利劍,李國寶,廖復輝,林建華;六方類鈣鈦礦體系La_(2-x)Nd_xCa_2MnO_7的結構和相關系[J];無機化學學報;2003年01期
9 王建偉;鈉米鈣鈦礦復合氧化物的析氧電催化性質的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2年03期
10 劉冬梅;李小兵;秦賽;朱明;;雙鈣鈦礦La_2NiMnO_6多晶靶材的制備及結構表征[J];化工時刊;201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云龍;孫偉海;卞祖強;黃春輝;;高效的鈣鈦礦平面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7分會:能源納米科學與技術[C];2014年
2 孟慶波;李冬梅;羅艷紅;;界面調控與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5分會:有機光伏[C];2014年
3 宋嘉興;姚詩余;田文晶;;平面異質結低溫溶液處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5分會:有機光伏[C];2014年
4 楊月勇;肖俊彥;羅艷紅;李冬梅;孟慶波;;基于碳電極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0分會:低維碳材料[C];2014年
5 肖立新;鄭靈靈;馬英壯;王樹峰;陳志堅;曲波;龔旗煌;;高效雜化鈣鈦礦光伏器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17分會:光電功能器件[C];2014年
6 顧卓韋;吳剛;陳紅征;;溶膠-凝膠法制備氧化鋅-鈣鈦礦平面異質結太陽電池[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5分會:有機光伏[C];2014年
7 張秋菊;李白海;陳亮;;Pt摻雜的CaTiO_3的自再生機理的計算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8 苗君;喬利杰;姜勇;;鈣鈦礦多鐵性氧化物異質結的低疲勞反轉、磁電雙弛豫、及缺陷調控[A];2012中國功能新材料學術論壇暨第三屆全國電磁材料及器件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趙永男;孫振;;鋯酸鋇中空微球的摻雜及發(fā)光性能[A];第十二屆固態(tài)化學與無機合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劉代俊;徐程浩;;微波對鈣鈦礦晶體的基本作用[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劉霞;鈣鈦礦材料成為高能效“幫手”[N];中國化工報;2013年
2 常麗君;鈣鈦礦材料實現(xiàn)電器自充電[N];中國化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皓;染料敏化/鈣鈦礦太陽電池中光吸收層的微納結構調控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2 陳冰冰;聚合物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3 陳奇;鈣鈦礦半導體中的瞬態(tài)物理過程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4 武其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層材料及鈣鈦礦層形貌調控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5 孔偉光;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光學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6 王燕;H_2CaTa_2O_7層間插層修飾、剝離及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7 徐鳴;有機聚合物及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優(yōu)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陶洪;基于二氧化鈦納米結構的敏化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6年
9 王金鳳;磁性雙鈣鈦礦陶瓷的制備、結構及物性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10 李毅;介孔鈣鈦礦太陽電池及新型氧化物太陽電池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衛(wèi)衛(wèi);聚合物電荷傳輸材料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5年
2 代曉艷;TiO_2致密層與鈣鈦礦吸收層的制備及其光伏性能[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董慶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電荷收集層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馮明巧;熱解ZIF-67在DSCs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5 劉舟;基于鈣鈦礦的有機無機雜化太陽能電池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馬中生;有機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界面緩沖層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7 朱慧敏;異質結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8 王玉金;新型鈣鈦礦平面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備與表征[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9 尹偉;基于形貌控制和界面修飾的倒裝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10 張一帆;鈣鈦礦電致發(fā)光器件的薄膜優(yōu)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24178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huaxue/224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