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園網的多媒體語音教室的關鍵技術實現
如果校園網建設己初具規(guī)模,各實驗室、機房局域網已基本形成的條件下,考慮到節(jié)省學校資金,可以不增加硬件設備,運用各種相關技術,例如g電子閱覽系統、協作學習系統、虛擬Internet瀏覽系統,使多媒體電子教室具有教學演示、學生發(fā)言、語音傳輸、電子白板等功能實現學校多媒體電子教室的建設。
1、屏幕傳輸功能
所謂屏幕傳輸,就是將一臺計算機上的屏幕畫面?zhèn)魉偷骄W絡上的其它一臺或多臺計算機上并且進行顯示,而不理會所傳送的內容是什么.在具體實現"屏幕傳輸"時,首先遇到的是大數據量的問題。以一種典型的情況來考慮:1024*768的分辨率、16位的色彩。那么每一張畫面的數據量就是z
1024*768*16=1.5Mb
大的數據量如果不進行壓縮就直接進行網絡傳輸,是一種很大的網絡浪費。因此必須在進行網絡傳輸之前進行壓縮然后傳輸.
首先取得將要傳輸的屏幕尺寸,然后依照此尺寸創(chuàng)建一個位圈,再獲取當前的顯示設備,然后創(chuàng)建一個與之兼容的內存設備memDC,將事先建立的位圖選入內存,再用Windows提供的API將當前顯示設備的內容拷貝到內存,這樣就把屏幕上的內容抓到位圈中了,最后,釋放當前的顯示設備。
在傳送屏幕數據時,采用的是數據報UDP的方式,而不是傳統的面向連接的rcp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CPU的消耗,不管有多少個接收機器都只要一次發(fā)送操作就夠了,并且即使有一些數據報丟失,接收機器只會出現一閃而過的亂屏,而不會造成太大的后果。
在接收端將一個完整的數據幀拼接完成之后,就可以對他進行解壓縮了。當我們得到了經過壓縮的數據后,需要將這些數據繪制到學生機的屏幕上去。為此我們首先要創(chuàng)建一個位圖,將這些數據填充進去,然后再將此位圄拷貝到當前的顯示設備中,這樣就完成了屏幕繪制的工作。在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語音教室中,影響圖像傳輸及回放效果的因素來自多方面.線路的傳輸速度有待于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現有線路條件下的數據壓縮比率,降低傳輸數據量,減少圖像的失真度,因此各種壓縮算法的研究和比較仍為一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屏幕傳輸功能的成功實現,使得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設計的關鍵性問題得以解決,為多媒體課件的數據傳輸掃清了道路,此種方法的使用在多媒體語音教室設計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文件傳輸的實現
為了盡量提高文件傳輸的速度以及保證傳輸的穩(wěn)定性,筆耕文化推薦期刊,有必要建立一種應答機制,使得發(fā)送端程序知道,網絡緩沖區(qū)可用、能夠繼續(xù)發(fā)送數據。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種簡單的內部應答協議。下面簡單介紹“傳輸應答機制”。“傳輸應答機制”,實現了高效率的文件傳輸。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首先由教師機打開將要傳輸的文件,讀取第一塊數據,向所有的學生機依次發(fā)送,然后進入等待。每一個學生收到這一塊數據后,向教師機發(fā)送一條消息,告知教師機,“我已經收到了!”。在教師機這一端,保存著一個計數,用來統計學生機的應答的個數,當這一計數增長到當前學生數目時,教師機認為z所有的學生都已經收到了上一塊數據了,于是開始讀取第二塊數據,并開始發(fā)送,如此進行下去直到文件結束.
結束語
為了使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實現網絡功能,除了對教室硬件環(huán)模有所要求外,一些網絡相關技術是關鍵因素,當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的多媒體網絡語言實驗室系統將層出不窮,多媒體網絡語言實驗室的功能也將不斷擴大和延伸,為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的設計也將不斷完善,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育事業(yè)。
本文由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編號:537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xiegongchenglunwen/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