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禮品瓷的題材及其藝術特點
【圖文】:
禮品瓷的概念給出界定,禮品瓷的類別表述11,以及筆者理解,本文認為禮品瓷個人用于饋贈或紀念的陶瓷禮品。這個瓷(比如馬桶)只要用作饋贈,也可以本文討論的是一般意義和大眾普遍認為本文的著重點。從多個角度進行?梢园搭}材內(nèi)容、表費群體、生產(chǎn)標準進行分類。筆者就從瓷、紀念瓷、收藏瓷、饋贈瓷。、國家機關、政府機構或者具有國家性質(zhì)國國家、國際友人和政要或者國際組織和歷史
這樣喜慶且吉祥的婚慶陶瓷對碗也是的青睞。在國內(nèi)一些地方,結婚的時套對碗是傳統(tǒng)婚禮中必須有的東西,的。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吉圖 1-3 是文革時期,慶祝毛主席紀念板制作成功的紀念花瓶。高 34 厘米,花籃、毛主席紀念堂圖案和“敬制毛堂陶雕花板留念”字樣。瓷瓶是在毛堂內(nèi)陶雕花板制作成功后,國家為了制作的數(shù)位大師,,專門燒制了數(shù)十個紀念。將饋贈的瓷器當作藝術品,專門圖 1-2 婚慶用瓷
【學位授予單位】: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毅;淺析唐宋兩代陶瓷藝術特點的差異[J];中國陶瓷;2003年05期
2 李黎青;王瑩;李金龍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法學專業(yè);;景德鎮(zhèn)“瓷都”落選事件的文化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3 周乃復;;從陶瓷文化看中國海洋文化的若干特征[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04期
4 付弟雯;曾暉;;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與體育文化的融合[J];中國陶瓷;2008年06期
5 陳雨前;楊莉莎;;陶瓷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的探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0年04期
6 ;福壽雙全 粉彩九桃過墻枝超薄大盤[J];收藏家;2005年04期
7 戴勇紅;漆競舟;;現(xiàn)代陶藝有理由走進公共環(huán)境[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吳兵;;景德鎮(zhèn)地域性校園文化建設與教育功能研究[J];華章;2010年12期
9 馮紹華;歐陽小勝;;陶瓷造型設計中的線[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0年03期
10 李雨晨;;淺談陶瓷文化在鄱陽湖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文化建構中的地位與作用[J];滄桑;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宏;;河北陶瓷文化產(chǎn)業(yè)品牌的創(chuàng)立與營銷[A];第五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0年
2 鄒明林;;湖湘陶瓷文化的發(fā)展與影響[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陳師憲;賴榮偉;;論“中國白·陳仁!蔽幕F(xiàn)象[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謝道華;;閩北陶瓷文化概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孫靜波;;論海巖影視劇的藝術特點[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6 徐鶴蘋;;閩劇的淵源和藝術特點[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7 穆靜;趙玉玲;王曉慧;;濃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園—陶瓷園[A];2005年度山東建筑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8 周乃復;;從陶瓷文化看中國海洋文化的若干特征[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9 王評章;;《滄海爭流》的藝術特點及其對史劇創(chuàng)作的突破[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10 王志惠;;英語廣告語言藝術特點的觀察與分析[A];福建師范大學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史章;陶瓷文化的產(chǎn)業(yè)化道路光明遠大[N];淄博日報;2008年
2 申萌;閩龍舉辦第一屆陶瓷文化節(jié)[N];中華建筑報;2007年
3 記者 楊育彪 陳淑蘭 通訊員 李斌;第七屆中國·懷仁陶瓷文化節(jié)隆重開幕[N];朔州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武志強;“西部陶都”飛速崛起[N];白銀日報;2009年
5 程云瑞;用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打造我市陶瓷文化支柱[N];唐山勞動日報;2007年
6 吳駿;浙江龍泉市黨政代表團來宜考察[N];宜興日報;2008年
7 記者 許元強;京城勁吹“陶都風”[N];無錫日報;2009年
8 楊艷;閩龍掀起陶瓷“文化潮”[N];北京商報;2007年
9 記者 邱西穎;景德鎮(zhèn)打造陶瓷文化資源庫[N];江西日報;2009年
10 曾桂保邋胡發(fā)根;陶瓷文化為景德鎮(zhèn)旅游“塑魂”[N];江西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臧麗娜;明清徽州建筑藝術特點與審美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伏漫戈;“二拍”人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天梨;葛爾樂朝克圖及其小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李梅;張愛玲的小說傳統(tǒng)與文學中的日常敘事[D];暨南大學;2005年
5 代興安;嘎達梅林之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6 孫老虎;陳三立詩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郭克儉;豫劇演唱藝術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8 王海榮;蒙古族好漢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洪利;現(xiàn)代禮品瓷的題材及其藝術特點[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2年
2 劉芝璐;鞭打感情,從那兒敲出智慧[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祁君;論舒伯特歌曲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點[D];河北大學;2004年
4 畢麗君;鄭廷玉的雜劇[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榮桓;論《最藍的眼睛》中的藝術特點[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英彩;中國編結藝術工藝與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7 楊麗麗;云南劍川白族木雕的工藝及其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8 徐斌;曲阜孔廟的建筑藝術特色與文化內(nèi)涵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岳李;20世紀中國藝術歌曲發(fā)展軌跡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易巧麗;論格什溫歌劇《波基與貝絲》的藝術特點[D];西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8727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ngjilunwen/lyjj/258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