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中國農產品貿易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
[Abstract]: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Laos and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arly harvest pla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2004 and the end of the trade protection period between China and the new ASEAN member countries (including Laos) in 2015, the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Laos and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Laos and China, we can find the competi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os and China in te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tion upgrading. And it can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for the policy adjustment between Laos and China, realize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Laos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and then better close the bilateral cooperative relations.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first,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Laos and China are studied. In the context of Laos's urgent need to achieve two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uch as moving out of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olving the national poverty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rade relations with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will help Laos to realize the above two national strategies; Second, the existing classical theory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results are sorted out,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is consolidated, and the collation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results lays a realistic foundation for this paper. Thir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Laos and China has been combed out,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Laos and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rade,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combed. So as to lay an analytical foundation for this study: fourth,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Laos and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Laos and China is more complementary than competitiv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structure, establishing the unified agricultural product certification standard and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 construction and so on.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7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世界主要國家農產品貿易(2000)[J];世界農業(yè);2002年09期
2 ;我國入世有關農產品貿易承諾主要有哪些[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02年06期
3 李茜;我國農產品貿易爭端頻發(fā)的原因探討[J];江蘇商論;2003年11期
4 李琳;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J];中國經貿導刊;2003年02期
5 ;中歐農產品貿易合作前景廣闊[J];蔬菜;2004年06期
6 張文學;農產品貿易核心競爭力的實現(xiàn)[J];山東經濟;2004年03期
7 馬光霞;2003年中澳農產品貿易分析[J];世界農業(yè);2004年06期
8 ;歐盟農業(yè)委員菲施勒來華推動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4年05期
9 喻國華;發(fā)展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新思路[J];特區(qū)經濟;2005年09期
10 柯炳生;展望我國農產品貿易發(fā)展趨勢[J];江蘇農村經濟;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宏;;入世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及對策[A];中國經濟熱點問題探索(下)[C];2001年
2 張蕙杰;王瑜潔;;中國農產品在韓國市場的比較優(yōu)勢分析[A];農業(yè)經濟問題(2009年增刊)[C];2009年
3 趙玉榕;;當前兩岸農產品貿易的跟蹤分析[A];2006海峽兩岸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6年
4 陳彤;;近10年來中日農產品貿易形勢分析[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冷傳慧;;農產品貿易中價值標準設定與量化的探討——以日本水產品進口為例[A];2009’中國漁業(yè)經濟專家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趙玉榕;;臺灣農產品貿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淺析[A];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5年慶暨臺灣研究的基礎與前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安潔;謝淑娟;來永鈞;楊銳;劉春霞;劉志強;付慶偉;張偉;王海瑛;王雪;;山東省農產品國際市場準入技術措施研究與應對分析[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下)[C];2009年
8 王音;;21世紀我國植保植檢工作對農業(yè)發(fā)展及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及相應對策[A];21世紀作物科技與生產發(fā)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9 陳繼勇;隋曉鋒;馬繼憲;雷欣;;中美農產品貿易相對國際競爭力研究[A];集聚優(yōu)勢 轉型升級——中國產業(yè)國際競爭力評論(第二輯)[C];2009年
10 穆月英;;我國農產品地區(qū)比較優(yōu)勢的定量分析[A];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國農業(yè)經濟學會2006年年會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盧雅;常態(tài)對接:兩岸農產品貿易的大勢所趨[N];福建日報;2005年
2 趙玉榕;臺灣農產品48%尚未對大陸開放[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3 緬商;緬甸農產品貿易公司公布有關農產品出口新規(guī)定[N];國際經貿消息;2001年
4 王攀 吳濤;農產品貿易從“出口換匯”到“大進小出”[N];中國國門時報;2012年
5 吳濤 王攀;告別“吃資源”時代 農產品貿易從“出口換匯”到“大進小出”[N];中國信息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晏瀾菲;中方支持擴大中俄農產品貿易[N];新農村商報;2014年
7 農發(fā)所 翁鳴;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及其影響因素[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8 翁鳴;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發(fā)展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9 陳智遠;《中美貿易協(xié)定》將產生的影響[N];中國畜牧水產報;2001年
10 記者 王萱;中日就農產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N];國際商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瑞;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潛力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李勤昌;農產品貿易保護制度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9年
3 陳陣;美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唐仙麗;WTO框架下農產品貿易促進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5 楊蓮娜;農業(yè)貿易政策改革及對中國與歐盟農產品貿易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7年
6 司偉;FTA背景下中國與潛在自由貿易伙伴國家間農產品貿易關系[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7 董桂才;中國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及其優(yōu)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趙文;國內支持與農產品貿易次優(yōu)格局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楊金發(fā);兩岸農產品貿易障礙、潛力及突破路徑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卿陶;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的新政治經濟學分析[D];蘭州財經大學;2015年
2 尼牧昆;新疆與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問題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王絲絲;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主要農產品貿易潛力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蔡燕林;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潛力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陳競;ECFA項下優(yōu)惠關稅對兩岸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D];上海海關學院;2016年
6 萬曉燕;我國農產品貿易開放對農戶食品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7 劉君;我國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與福建省農民收入關系的研究分析[D];福州大學;2014年
8 張清;中日建立自貿區(qū)對兩國農產品貿易潛力影響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年
9 李陽;中韓農產品貿易發(fā)展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李樂;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農業(yè)經貿合作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32468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32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