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老子的教育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8 06:48
之所以要提出重視老子的教育思想,是由于現(xiàn)代教育有許多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弊。褐R教育過程中的功利化現(xiàn)象,在其過程中社會、學校、家長和社會對教育僅僅賦予了工具性的價值取向,使得兒童在教育中獲得的知識結(jié)構(gòu)過于單一,學習不得其法;道德教育偏向模式化,道德教育被智力教育所取代然,從而導致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處于急速滑坡的危險;教育管理過程中,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面臨著做得多卻效果差的現(xiàn)象。 本文正是從這三個部分的教育時弊出發(fā),提煉《道德經(jīng)》中所包含的蘊含教育意味的思想希望希望它們能對這些方面的教育問題起到啟發(fā)和正確的引導作用。其中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很多辯證法思想,它告訴我們過猶不及的道理,就如同教育過程中給一個兒童大量的知識灌輸,而其卻并未理解未得要領(lǐng),最后的結(jié)果不僅是徒勞無功,甚至最后會傷害了兒童求知的積極性。在道德教育方面,老子強調(diào)的是“行不言之教”所帶來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效果。而在教育管理上,老子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無為而為”,而其最終的狀態(tài)是要做到“無不為”。老子的《道德經(jīng)》在中國教育思想史上有著十分獨特的貢獻,它不是一本專門的教育學論著,卻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教育思想,汲取其中優(yōu)秀合理的成分,對現(xiàn)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學位單位】:湖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1
【中圖分類】:G40-09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緣起和研究目的
1、研究緣起
2、研究目的
(二) 研究范圍與研究綜述
1、研究范圍
2、研究綜述
(三) 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1、研究方法
2、研究意義
一、自然而然:關(guān)于知識教育
(一) 教育過程中的功利化
1、功利化的過度教育
2、功利化的應試教育
3、功利化的職業(yè)教育
(二) 老子的知識教育觀念
1、辯證地看待一切
2、道法自然的意義
3、生長化育之過程
(三) 對當前教改的啟示
1、自然而然的超功利性
2、自然而然的重過程性
3、自然而然的合目的性
二、非常而常:關(guān)于道德教育
(一) 今日語境下的“道德”教育
1、思想教育的政治化
2、道德教育的模式化
3、公民教育的簡單化
(二) 老子辯證的道德教育思想
1、與功利主義道德的區(qū)別
2、對教條主義道德的否定
3、道德作為人性化的自然
(三) 學校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徑
1、丟掉被拔高的抽象道德理念
2、走出功利性和工具性道德觀
3、在道德實踐中追求自我實現(xiàn)
三、無為而為:關(guān)于教育管理
(一) 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1、學校管理目標過于重大
2、學校管理內(nèi)容過于瑣碎
3、學校管理過程缺乏彈性
(二) 老子無為的管理哲學
1、教育管理自身的本性和規(guī)律
2、對“無為而為”認識上的還原
3、管理中的“有為”與“無為”
(三) 走向無為而為的教育之道
1、教育的悖論所帶來的啟示
2、教育的獨立性和時代性
3、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給予自由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8437
【學位單位】:湖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1
【中圖分類】:G40-09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緣起和研究目的
1、研究緣起
2、研究目的
(二) 研究范圍與研究綜述
1、研究范圍
2、研究綜述
(三) 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1、研究方法
2、研究意義
一、自然而然:關(guān)于知識教育
(一) 教育過程中的功利化
1、功利化的過度教育
2、功利化的應試教育
3、功利化的職業(yè)教育
(二) 老子的知識教育觀念
1、辯證地看待一切
2、道法自然的意義
3、生長化育之過程
(三) 對當前教改的啟示
1、自然而然的超功利性
2、自然而然的重過程性
3、自然而然的合目的性
二、非常而常:關(guān)于道德教育
(一) 今日語境下的“道德”教育
1、思想教育的政治化
2、道德教育的模式化
3、公民教育的簡單化
(二) 老子辯證的道德教育思想
1、與功利主義道德的區(qū)別
2、對教條主義道德的否定
3、道德作為人性化的自然
(三) 學校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徑
1、丟掉被拔高的抽象道德理念
2、走出功利性和工具性道德觀
3、在道德實踐中追求自我實現(xiàn)
三、無為而為:關(guān)于教育管理
(一) 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1、學校管理目標過于重大
2、學校管理內(nèi)容過于瑣碎
3、學校管理過程缺乏彈性
(二) 老子無為的管理哲學
1、教育管理自身的本性和規(guī)律
2、對“無為而為”認識上的還原
3、管理中的“有為”與“無為”
(三) 走向無為而為的教育之道
1、教育的悖論所帶來的啟示
2、教育的獨立性和時代性
3、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給予自由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明華;;道法自然、無為而學的境界——論老子的教育思想[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1期
2 陳玲;;老子“不言之教”的隱性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張金洪;;簡論老子的教育思想[J];法制與社會;2009年24期
4 錢偉;從老子的教育哲學思想看當代主體性教育[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5 毛天虹;老子思想與隱性教育[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許夢瀛;老子的教育思想[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7 張啟樹;論教育活動的相對獨立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06期
8 盧世林;;審美游戲與中學課程教學[J];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代麗健;白衛(wèi)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隱性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5年06期
10 葉魏麗;;老子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生態(tài)的借鑒意義[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5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宋晶;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熊小青;老子生態(tài)智慧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88437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8843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