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社會建設動力機制探究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sm. Make clear the power sour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take the unity of opposites of social mobility, industry change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need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reveal the driving force of government, market operation, social participation, education support, etc.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main force of the social masses an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to form the resultant force of the mechanism;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dynamic mechanism system with administra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mechanism, market as mechanism lever, plan as mechanism skeleton, implementation as mechanism procedure, supervision as mechanism means,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as mechanism measure. Taking innovation as the sou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ive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al system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mode of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progress of knowledge and educational democracy".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點課題“‘國培計劃’實施的模式創(chuàng)新及有效研究”(課題批準號:2012ZDXM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4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梅雪良;作好上學的準備[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7年08期
2 肖湘緒;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1991年03期
3 易馬,馮伯森;試論學生的主體意識[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4 劉玉德;用TI玩轉數(shù)學——探究等額本金還款法學習活動紀實[J];信息技術教育;2003年06期
5 杜秋菊;;構建“學習共同體”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6 源良佐;在一定條件下學習活動的消極作用[J];教育導刊;1983年04期
7 姜廣生;資料整理要清晰、有條理[J];小學生作文向導;2005年10期
8 金振宇;;數(shù)學學習活動有效性的實踐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14期
9 ;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成功探索——淄博電業(yè)局開展職工讀書學習活動的經(jīng)驗與啟示[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1年02期
10 彭文曉;關于教育“培養(yǎng)人”的思考[J];前沿;200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倩;;什么樣的課算一堂好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2 湯靜怡;;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行茶藝創(chuàng)新教育[A];上海市少兒茶藝教學活動十周年文集[C];2002年
3 李宗明;;加強老年人學習活動場所建設 積極開展崇尚科學的教育活動[A];老年學論文集(四)[C];2001年
4 李倩;;什么樣的課算一堂好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0年
5 李秀杰;;教師角色轉變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6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qū)江麓小學課題組;;“四自”教育 催開新蕾[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王躍飛;;構建自主和諧的地理課堂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8 朱一霞;;關于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9 梁奇龍;;我在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素質評價的一點體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10 陳天勇;;自我監(jiān)控于學生的課堂學習[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文新軍 實習生 李麗;在全市廣泛深入開展向劉發(fā)龍學習活動[N];桂林日報;2006年
2 張學柱;從“四個結合”上學出成效[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7年
3 劉元亮;結合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向方永剛同志學習活動[N];戰(zhàn)士報;2007年
4 王國鋒;開展向卞峰煜同志學習活動 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N];浙江日報;2007年
5 王金萍邋于威凡;遼源市分行組織開展規(guī)章制度學習活動[N];糧油市場報;2007年
6 焦宇煒;在全市宣傳文化戰(zhàn)線開展向郭建華學習活動[N];開封日報;2007年
7 本報通訊員 常宣軒;激勵 延伸 傳揚 凸顯先進典型榜樣效應[N];長春日報;2008年
8 趙劉室 記者 黃志榮;市公路系統(tǒng)開展向史艷琴學習活動[N];延安日報;2008年
9 記者 呂愛哲 劉曉波;深入開展向金桂蘭學習活動[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記者 李宣良;扎實開展向劉義權同志學習活動 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青;學習活動建模[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黃和林;弈的奇跡[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生;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基于學習活動的形成性評價的理論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林;學習型社會視野中的高校體育課程設計[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5 弋文武;農村教師學習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柯清超;分布式學習系統(tǒng)軟件建模方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運保;我國初中物理學生輔助用書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任光杰;基于網(wǎng)格環(huán)境的遠程學習管理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煒;面向企業(yè)培訓的E-learning系統(tǒng)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敏;日本中小學校外學習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2 莫喻然;德育在中學生學習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中的功能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3 劉敏;學習支持型專題網(wǎng)站平臺的研究與開發(fā)[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蘇醒;同輩支持對初中生學習投入的影響[D];信陽師范學院;2014年
5 莊益君;初中生學習活動中實現(xiàn)品德成長的探索[D];蘇州大學;2010年
6 高蓉蓉;PBL網(wǎng)絡課程的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宋其輝;成人的職業(yè)認同與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牛序芹;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9 郭愛卿;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TEM4)對教學的反撥效應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10 黃俊麗;由發(fā)展到發(fā)展:艾里康寧—達維多夫發(fā)展性教學體系評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0845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ilunlunwen/240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