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xiàn)狀與反思
本文關鍵詞: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xiàn)狀與反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戴建業(yè):買櫝還珠——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xiàn)狀與反思的相關文章
戴建業(yè):買櫝還珠——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xiàn)狀與反思
目前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課程設置與教學偏重于對文學史常識的灌輸,偏重于治學方法的傳授。該文從歷史淵源追溯古代文學教學失誤的原因,從古代文學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糾偏的途徑——不能再把古代文學作品作為“文學史參考資料”,而應讓“中國文學史”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輔助& 更多...
余三定:做學問莫買櫝還珠
目前,學風浮躁、學術垃圾、學術造假等現(xiàn)象甚囂塵上,原因何在?我認為,學術評價體系的錯亂是一個重要原因。之所以要用“錯亂”一詞來描述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是因為它已經大大超出了正常,呈現(xiàn)病態(tài)。其一,過分量化,太重數(shù)量。當前在學術評價方面,“數(shù)量崇拜”近乎登峰造極。據(jù)《中國青年報》說,有的地方護士提高職稱都需要寫多少篇論文。 更多...
孫惠柱:中文系與寫作
中國大學中文系幾十年一貫的教學模式終于有人提出了質疑,而且那人就是位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陳平原的《“文學”如何“教育”》(《文匯報》2002年2 月23日)使人看到了改革的希望,不過在我看來,他的改革主張還可以更大膽些。陳文指出,中文系的教學本可以有知識、趣味、技能三大選擇,而近百年來我們的中文系一直是以單純傳授知識的 更多...
陳平原:“中文系”與“文學院”
我當北大中文系主任時,曾應邀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第八屆亞洲新人文聯(lián)網會議”(2010)。會議結束前,循例需討論下一屆的主辦方,很多人希望北大接手,我謝絕了。因為,到了會場我才知道,這是亞洲各國大學的文學院長聯(lián)席會議。北大中文系只是一個系,不是文學院,沒資格辦這樣的會議。人家說,沒關系的,中國大陸的文學院,不就是中 更多...
王運熙:復旦中文系老教授二三事
20世紀50年代,復旦中文系的師資隊伍,經初期的院系調整,實力雄厚,其中古典文學師資更見突出。除原有陳子展、趙景深、蔣天樞諸位外,經院系調整來的有郭紹虞、朱東潤、劉大杰諸位,一時人才濟濟。其中劉大杰先生最早于70年代末期逝世,年七十余。其他五位均于80年代至90年代初先后下世,趙、蔣八十多歲,郭、朱、陳均九十多歲,俱稱 更多...
陳平原:請加入這道“風景”——在北大中文系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首先祝賀大家通過“高考”這座不無爭議的“獨木橋”,走進美麗且詩意盎然的燕園,從此得以從容澹定、歡欣鼓舞地“漫卷詩書”。不都是“讀書”嗎,怎么會有“幸福”和“不幸!钡姆謩e?在我看來,不為分數(shù)、不為考試(基本上如此),為自己的學術理想與審美趣味,自由自在地讀書,這多幸福!今天你們或許體會不到,日后走上工作崗位,你們會格外 更多...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召開“紀念儲安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
2009年7月4日,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召開“紀念儲安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紀念這位著名報人和作家。儲安平的兒子、現(xiàn)居澳大利亞的著名音樂家儲望華參加了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周寧到會致辭,著名作家章詒和、學者程巢父、蔡登山、秦賢次、李鈞、陳永忠、謝泳及全國各研究機構專門從事儲安平及《觀察》周刊研究的 更多...
戴建業(yè):怎樣使自己學習“上癮”?
看到這個標題,你千萬不要期望值太高,以為我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可供大家借鑒。說實話,要是真的興趣廣泛又多才多藝,我早就去干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了,何苦還在這里與你們空談“興趣”呢?恰恰是由于我沒有什么“興趣”,這才有“興趣”來和大家談論“興趣”。當然,你也千萬不要聽我這么一說就立馬走開,覺得我在這 更多...
戴建業(yè):犯賤
有人說二奶為了金錢,出賣了尊嚴。實際上,無論“生活二奶”還是“政治二奶”,他們既無人格也無尊嚴,大官或大款包養(yǎng)二奶,誰還去買他們的尊嚴?誰都知道,他們的尊嚴不值一錢!“生活二奶”只是滿足款爺官爺?shù)墨F性,“政治二奶”只是為官家涂脂抹粉。 更多...
戴建業(yè):“買”文憑與“混”文憑
前天新華社在“新華視點”專欄中,載“200名企業(yè)高管買‘山寨洋文憑’背后--北京“洋文憑”造假者余某自曝行業(yè)利益鏈”,北京市警方近期破獲一系列“山寨洋文憑”案,被騙“上鉤”的企業(yè)高管就有200多名,騙取金額上千萬元之多。速成“洋文憑”費用高昂,買一個野雞大學“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碩士學位要5萬多元,博士學位9萬多元。文 更多...
戴建業(yè):談微博
通過這次“7.23溫州動車追尾事件”,敏感的“潮人”和遲鈍的笨驢都明白,,微博正在改變新聞的傳播方式和接受方式,公眾對這次事故的了解首先來于微博,微博實時地向大眾傳遞事故真相,主流媒體只是跟在微博后面鸚鵡學舌;公眾相信的也是微博而非官方媒體,微博在黃金時間向人們提供“原生態(tài)信息”,而主流媒體提供的全是反復過濾的“舊聞”; 更多...
本文關鍵詞: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xiàn)狀與反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645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daiwenxuelunwen/15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