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指波動的匯率驅動效應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股指波動的匯率驅動效應研究 出處:《天津財經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人民幣匯率 股票價格 國際資本流動 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
【摘要】: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間的相互影響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自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區(qū)間不斷加大,匯率波動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也日益顯現(xiàn)。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之前中國股市與匯市雙雙聯(lián)袂上揚,人民幣升值對股市上漲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之后由于次貸危機爆及歐債危機的蔓延,受全球經濟和外圍股市的拖累,上證綜合指數(shù)開始暴跌,股票市場進入了低迷時期。而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趨勢也明顯放緩,甚至出現(xiàn)了小幅貶值。因此,總體上看匯率與股市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關聯(lián)。 由于匯率和股市的關系比較復雜,本文主要考慮匯率對股票價格波動的單向影響。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本文首先在運用了IS-LM-BP分析法,對匯率與股價關系有一個理論上的認識。其次分析了匯率影響股票價格的利率機制、資本流動機制、對外貿易機制、貨幣供給機制及心理預期機制,從而在傳導途徑上對二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實證方面,本文運用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分別考察了美元流動性擴張與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頻繁條件下,匯率波動對中美兩國股市的驅動效應,結果顯示人民幣升值對股票價格有著顯著的負效應,匯率對中國股指波動的貢獻度達9.48%,僅次于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股市貢獻度最大,相反其對美國股市影響較。幻绹洕鲩L對股市的促進作用最為明顯,而經濟增長對我國股市影響較為微弱。最后,比對中美兩國匯率對股指影響的差異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以促進中國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健康有序發(fā)展。
[Abstract]: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nd the stock mark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Since the July 21, 2005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the RMB against the U.S. dollar exchange rate floating range increases,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on the stock market is also increasingly apparent.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subprime crisis China stock market and both currencies soar, RMB appreciation on stock prices has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burst and the spread of the debt crisis,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peripheral stock market dragged down the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began to fall, the stock market has entered a downturn tre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dollar also slowing down, or even a slight decline. Therefore, on the whole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stock marke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stock market is more complex,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unidirectional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on stock price volatil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firstly, using the IS-LM-BP analysis method, a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hange rate and stock price. Then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rate exchange rate affect the stock price, the mechanism of capital flow. The foreign trade mechanism, the money supply mechanism and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mechanism, resulting in the transduction pathway of the two have further understanding.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using the SVAR model examines the U.S. dollar liquidity expansion and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frequently driving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on Sino US stock mark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RMB appreci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tock price, exchange rate China contribution to the fluctuation of stock index is up to 9.48%, second only to the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China stock market contribution, contrary to its impact on the U.S. stock market is small; the U.S. economic growth on the stock market to promote the role of the most obvious, a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China's stock market is relatively weak. Finally, comparison of Sino US exchange rate on stock index difference influe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hina stock market,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32.5;F83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祖寧;國際資本流動的結構性變化與我國的對外招商引資對策[J];金融與經濟;2003年04期
2 李俏如;;淺談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和趨勢[J];當代經理人(下旬刊);2006年10期
3 張子堅;國際資本流動的結構性變化及其影響[J];世界經濟;1987年05期
4 潘德洪;資本流向[J];世界經濟研究;1987年02期
5 于立新;90年代國際資本流動趨勢及可供我選擇的國際融資途徑[J];山東對外經貿;1994年10期
6 趙瑋;論當前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利用外資[J];江漢論壇;1996年04期
7 劉藝欣;國際資本流動與金融全球化[J];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06期
8 黃金平,劉文軍;國際資本流動與中國加入WTO的金融風險[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項衛(wèi)星;楊紅;;國際資本流動利益及分配研究進展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07年46期
10 張中華;;國際資本流動與資產價格泡沫[J];經濟研究參考;2007年5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遲聰;;國際資本流動的新趨勢[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軍;;國際資本流動新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與防范[A];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2011年
3 徐長春;;新興經濟體發(fā)展與國際資本流動[A];中國與世界年中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C];2010年
4 黃西川;;國際資本直接投資與改善開發(fā)區(qū)投資環(huán)境[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5 臧學英;;國際資本流動的新趨勢及其對我國老工業(yè)基地的影響[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6 陳靜;李漢東;;中國外匯市場與股指波動關系的實證研究[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田素華;;東道國對國際資本流動沖銷干預的國際經驗[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8 Soyoung Kim;Sunghyun H.Kim;Cyn Young Park;;東亞地區(qū)的國際資本流動:本國投資是否依賴區(qū)域或全球性儲蓄?(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機制”經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朱勝江;肖樹冬;車興來;甘翠云;禹英男;許瑞清;李明亮;鄭然成;竺禮華;溫書賢;吳曉光;李廣生;;A=130區(qū)核高自旋態(tài)及形狀驅動效應研究[A];第十次全國核結構研討會暨第六次全國核結構專題討論會會議文集(二)[C];2004年
10 陳學彬;徐明東;劉明學;李世剛;余辰俊;孫婧芳;蘆東;董益盈;;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賈壯;五方面入手防范資本流動沖擊[N];證券時報;2007年
2 郭鳳琳;胡曉煉:警惕國際資本流動潛在風險[N];中國證券報;2007年
3 賈壯;警惕國際資本流動潛在風險[N];證券時報;2007年
4 汪時鋒;武藤敏郎:亞洲謹防國際資本流動出現(xiàn)波動[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5 宗和;國際資本流動繼續(xù)加快誘發(fā)并購高潮[N];市場報;2006年
6 記者 李彬;6個月來首次 3月中國增持美國債177億美元[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7 何芳;股指波動與監(jiān)管無關[N];發(fā)展導報;2001年
8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 王宇;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路徑和趨勢[N];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
9 徐 林;從國際資本流動看中國產權市場的前景[N];證券日報;2005年
10 梅新育;國際資本流動面臨大逆轉?[N];國際商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巍;建立股指波動預測模型的方法研究及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2 周守亮;中國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及其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3 鄭基超;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穩(wěn)定影響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4 田苗;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實證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蘇多永;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竇祥勝;國際資本流動與宏觀經濟運行分析[D];廈門大學;2001年
7 胡成根;國際資本流動問題之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8 劉克峰;國際資本流動與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王翔;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與控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10 鄭建平;國際資本流動的產業(yè)分析:動因、作用及其機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立彬;中國股指波動的匯率驅動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年
2 鐘林卡;國際資本流動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谷懷玉;國際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
4 吳(王景);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的戰(zhàn)略思考[D];湖南大學;2001年
5 熊銳;國際資本流動的波動及其風險管理[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6 黃準;國際資本流動與房地產價格的關聯(lián)性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吳自林;國際資本流動與中國金融改革的政策選擇[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8 徐慧;加入WTO對我國國際資本流動監(jiān)管的影響和對策[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9 丁春華;國際資本流動下我國銀行體系穩(wěn)定性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4年
10 黃朝文;東亞金融危機與國際資本流動關系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00年
,本文編號:135676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anlilunwen/zhqtouz/135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