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視野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7-07 07:39
16世紀人民主權理論的提出使得公眾參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使得行政民主化成為世界的潮流和趨勢,使得世界各國積極開展對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探索。在西方,民主政治的發(fā)展促使西方國家將公眾參與行政立法和代議機關立法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行政法學上的很大進展。隨著我國公眾參與意識的不斷提高和依法行政的不斷深入,我國無論是從制度供給上還是從立法實踐上都對公眾參與越來越重視。我國各省市開始大興“開門立法”、一些與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相關的法規(guī)、規(guī)章的相繼出臺等,都表明了我國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正在蓬勃發(fā)展。 本文一共包括六大部分,其中引言部分主要是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現狀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闡述,結論部分主要是針對全文所研究的內容作出了一定總結。除此之外,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針對文章中所需要涉及的行政立法、公眾參與、行政立法公眾參與這三個概念進行了界定,通過對合作治理理論和其他行政法的基本理論的闡述來論述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理論的理論正當性,并分析了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制度的價值。第二部分將我國立法中關于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了列舉并在此基礎上對制度供給進行了綜合評價。同...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引言
一、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與價值分析
(一) 有關概念的界定
1、行政立法
2、公眾參與
3、行政立法公眾參與
(二) 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
1、合作治理與行政立法
2、其他理論與行政立法
(三) 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制度的價值分析
1、公眾參與能夠加強行政立法中的民主意志,保障行政立法的正當性
2、公眾參與能夠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提高行政立法的合理性
3、公正參與能夠協調利益關系,增進行政立法的實效性
二、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制度供給和現狀分析
(一) 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相關規(guī)定
1、《憲法》
2、《立法法》
3、兩個條例
4、規(guī)章
5、綜合評價
(二) 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現狀分析
1、受到現實因素的制約,行政機關無法開展有效的公眾參與
2、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在法規(guī)中有所體現,但仍缺乏可操作性規(guī)定
3、行政立法信息公開不充分,公眾參與的實效性不強
4、公眾參與的程度參差不齊,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無法全面開展
三、國外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現狀及制度評析
(一) 國外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現狀
1、英美法系
2、大陸法系
(二) 國外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制度評析
1、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程序法制化
2、公眾能夠主動地、靈活地參與行政立法
3、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配套制度完善
四、完善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機制的設想
(一) 提高政府與公眾的溝通意識
1、樹立政府的服務意識,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2、加強公眾參與意識,促進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多元化
(二) 完善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配套制度
1、完善行政立法信息公開制度
2、健全行政立法動議制度
3、完善行政立法聽證制度
4、完善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救濟制度
5、完善行政立法回避制度
6、完善行政立法說明理由制度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4003372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引言
一、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與價值分析
(一) 有關概念的界定
1、行政立法
2、公眾參與
3、行政立法公眾參與
(二) 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
1、合作治理與行政立法
2、其他理論與行政立法
(三) 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制度的價值分析
1、公眾參與能夠加強行政立法中的民主意志,保障行政立法的正當性
2、公眾參與能夠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提高行政立法的合理性
3、公正參與能夠協調利益關系,增進行政立法的實效性
二、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制度供給和現狀分析
(一) 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相關規(guī)定
1、《憲法》
2、《立法法》
3、兩個條例
4、規(guī)章
5、綜合評價
(二) 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現狀分析
1、受到現實因素的制約,行政機關無法開展有效的公眾參與
2、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在法規(guī)中有所體現,但仍缺乏可操作性規(guī)定
3、行政立法信息公開不充分,公眾參與的實效性不強
4、公眾參與的程度參差不齊,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無法全面開展
三、國外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現狀及制度評析
(一) 國外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現狀
1、英美法系
2、大陸法系
(二) 國外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制度評析
1、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程序法制化
2、公眾能夠主動地、靈活地參與行政立法
3、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配套制度完善
四、完善我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機制的設想
(一) 提高政府與公眾的溝通意識
1、樹立政府的服務意識,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2、加強公眾參與意識,促進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多元化
(二) 完善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配套制度
1、完善行政立法信息公開制度
2、健全行政立法動議制度
3、完善行政立法聽證制度
4、完善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救濟制度
5、完善行政立法回避制度
6、完善行政立法說明理由制度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400337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400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