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裁判方法論:三段論法與證明責任法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對“著重調(diào)解”的再認識[J];人民司法;1988年03期
2 密琪 ,孫應征;當前農(nóng)村債務案件的受案范圍[J];法學;1988年10期
3 錢明華;趙志紅;;民事案件直接開庭評析[J];當代法學;1991年01期
4 周云霞;運用孫子兵法處理民事案件的執(zhí)行難問題探索[J];江南論壇;1994年02期
5 延河;芻議由抗訴引起的民事案件再審中的司法調(diào)解[J];人民檢察;1996年09期
6 胡鐵兮;談民事案件審判監(jiān)督程序啟動主體的缺陷[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郭翔;;論民事案件案由的幾個理論問題[J];司法改革論評;2002年01期
8 廖亞平;;房屋拆遷糾紛均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金雨杰,張英霞;再審民事案件若干問題探討再審[J];法律適用;2004年03期
10 劉田玉;論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圍的擴張[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玉斌;蔡東兵;;民事案件調(diào)解中的心理學應用[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2 夏煜琳;;民事案件執(zhí)行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3 沈君;王靜靜;;個案民意的司法適用——以裁判方法和制度控制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高勇年;;在新歷史起點上對民事檢察權的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5 蔣橋生;;讓調(diào)解走進“禁區(qū)”——民事訴訟調(diào)解范圍與限度之擴張[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李運午;;關于民事再審制度的研究[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周道鸞;;新中國審判工作的奠基人——紀念董必武同志誕辰115周年[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8 信春鷹;葛明珍;;董必武同志與新中國的司法審判工作[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9 張a\;;董必武是新中國審判工作走向法制化的奠基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10 公丕祥;;董必武司法思想述要[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松 趙東北;附帶民事案件的執(zhí)行需注意的問題[N];江蘇法制報;2005年
2 掖法宣;甘州區(qū)調(diào)解刑附民案件有新招[N];甘肅法制報;2007年
3 劉文平 郝繼武 記者 吳天雯;滴道法院刑事附帶民事案件調(diào)解率逾九成[N];雞西日報;2007年
4 吳云 黃學院 記者 謝松;西湖法院民案調(diào)解率逾七成[N];南昌日報;2006年
5 張烈忠 侯隆豐;都昌刑附民案重調(diào)解[N];人民法院報;2006年
6 黎之燕;部分民事案件訴訟代理費的承擔已有明確規(guī)定[N];人民法院報;2006年
7 記者 陳海發(fā) 通訊員 安士勇 黃淑華;滎陽調(diào)解貫穿審判執(zhí)行全過程[N];人民法院報;2006年
8 通訊員 王國軍;梨樹法院民事案件調(diào)解工作抓得實[N];四平日報;2007年
9 曹慧娟;一審民事案件調(diào)解結(jié)案率首次過半[N];新疆日報(漢);2007年
10 胡曉瑜邋張長征;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注重調(diào)解[N];周口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軍;論司法裁判[D];吉林大學;2008年
2 李艷君;從冕寧縣檔案看清代民事訴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劉華俊;知識產(chǎn)權訴訟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4 徐勝萍;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高向武;附帶民事訴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孫加鋒;南京國民政府民事訴訟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7 雷明貴;法院調(diào)解的實踐邏輯[D];上海大學;2010年
8 姚遠;上海公共租界特區(qū)法院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鄭素一;民初民事訴訟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吉林大學;2010年
10 江濤;民事訴訟效率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孟斐;我國司法裁判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2 曹桐銅;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執(zhí)行機制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孫瑩;宋代司法官員裁判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夏輝;民事案件訴中監(jiān)督的程序構架及對應關系研究[D];青島大學;2012年
5 孫正英;論民事案件管理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6 鄭圓;論中國女性法官的庭審語言[D];山東大學;2012年
7 宋敬;試論我國民事簡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劉康琦;論中國軍事法院民事案件審理制度[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9 胡曉霞;論民事案件的審查起訴[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李華波;論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完善[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0582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susongfa/280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