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糾紛法院調解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 家事調解 法院附設調解 專業(yè)化 出處:《當代法學》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我國家事糾紛法院調解功能的弱化和復興,與調解政策變遷高度相關。調解解決家事糾紛的優(yōu)先性是由案件內在性質決定的,家事調解司法機能實現(xiàn)的前提是回歸調解的本質,以人際關系調整為中心,而不是以結案方式為中心。目前的家事糾紛調解實踐,存在調解人員供給不足、家事調解價值認知表面化、調解程序的規(guī)范性缺位、調解人缺乏專業(yè)訓練等問題。構建專門化的家事調解制度,將家事調解作為家事訴訟的前置性程序,應以家事調解員的專業(yè)化、調解與訴訟連續(xù)性運作、調解主體的積極性中立為程序特點。
[Abstract]:The weakening of China's mediation function of family disputes in court and revival,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diation policy changes. The priority of the mediation to resolve family disputes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the case, the premise of judicial mediation function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ature of mediation, to adjus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the center, rather than closed as the center at present. Family mediation practic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mediators,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family mediation, the absence of standardized mediation procedures, lack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other problems mediator.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mediation system, the program in front of the family mediation as a family litig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ediator's specialization, mediation and litigation continuity operation, the enthusiasm for neutral mediation subject character of the program.
【作者單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比較與借鑒:我國家事糾紛法院調解機制改革路徑探析”(12YJC820094)的階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資金資助(NR2013009)
【分類號】:D926.2
【參考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胡偉新;[N];人民法院報;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喜平;環(huán)境變化與心靈選擇[J];理論探索;2005年04期
2 武志平;;論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的兩重轉變及其意義[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仲彬;孫立兵;;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價值認知、模式、路徑探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4 張瀟文;;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占領意識形態(tài)制高點[J];理論導報;2014年06期
5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志民;;信號標識還是網(wǎng)絡傳遞?——教育價值認知相關理論解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劉姝;張婷;;休閑體育在海峽兩岸大學教師中價值認知研究——以臺北、上海、香港為例[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戴長江;《文化生產(chǎn)力》:文化價值認知上的新探索[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嘉賓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王蒙 光明網(wǎng)記者 章麗捚 蔣正翔 整理;價值認知關鍵在于人心[N];光明日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劉敏;我們對文化資源的價值認知不足[N];華夏時報;2011年
4 張永生;別讓“特立獨行”扭曲價值認知[N];安徽日報;2014年
5 奚江琳;軍事區(qū)域遺產(chǎn)價值認知[N];中國文物報;2011年
6 本報評論員 李建華;樹立文化自覺 增強影響力[N];長江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勾曉峰;將自主創(chuàng)新推向“藍!盵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8 記者 牛錦霞;《廬山宣言》在京發(fā)布[N];中國旅游報;2013年
9 李妍 本報評論員;薪酬排名靠后 不等于“文科無用”[N];重慶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方夢;組織支持、價值認知與員工知識共享行為的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2 胡鵬;基于方法目的鏈的大學生電腦品牌價值認知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龍勁強;南京青奧會文化價值認知與賽會承辦展望[D];南京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9417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49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