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根本惡思想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5-01-15 10:13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惡是什么”這個問題作蘇格拉底式追問的時候,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雖然人們能夠說出一種行為或者一個事件是惡的,但是對于惡是什么以及該如何克服它這兩個問題卻缺少一種出于理性的概念性論述。思想史上對于惡有兩種主張:一是堅持人性本惡;而另一種認為即使人性中有惡的品性,但依舊能夠在道德上變成善的?档滤龅呐κ钦{(diào)和這兩種主張,他于1793年發(fā)表了《純?nèi)焕硇韵薅葍?nèi)的宗教》一書,想要以一種精細又深刻的話語去捕捉人們經(jīng)驗惡的行為背后的根據(jù)?档抡J為,人因自由本性而具有善或者惡,前者被康德看作人的原始稟賦,并被具體化為三種稟賦:動物性稟賦、人性的稟賦和完全遵循道德法則的人格性稟賦;與善的稟賦不同,康德把惡理解為趨惡的自然傾向,它是就一般人性而言的,人心偶然受到自然傾向的影響。這種影響決定了人的選擇,這種自然傾向相對于其他族類來說只適用于人類群體,因此康德把它看作是人的本性,并且為這種自然傾向總結(jié)了三個原因,分別為:人性的脆弱、人心的不純以及人心的惡劣,前兩個原因可以被看作是無意之罪,最后一點才是真正的惡?档乱喟堰@種基于人心的惡劣而產(chǎn)生的惡稱為“根本惡”,以幸福和道德的二元論...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人性惡
1.1 對人性的經(jīng)驗追溯
1.1.1 圣經(jīng)中的“原罪”
1.1.2 自然狀態(tài)設(shè)定下的人性問題
1.2 康德對善惡的理性考察
1.2.1 道德法則為善惡的前提
1.2.2 自由為善惡的根據(jù)
1.2.3 嚴格論為善惡劃分的立場
第2章 根本惡的可能性
2.1 趨惡傾向
2.2 根本惡的性質(zhì)
2.3 原罪說之重新解讀
第3章 克服根本惡的可能性
3.1 改惡向善之稟賦維度
3.2 改惡向善的方式
3.2.1 重建原初稟賦
3.2.2 選擇原初稟賦
3.3 道德宗教
第4章 根本惡理論的影響與意義
4.1 對康德根本惡理論的三種闡釋立場
4.1.1 否定的經(jīng)驗性論證
4.1.2 肯定的經(jīng)驗性論證
4.1.3 肯定的先驗性論證
4.2 根本惡的理論意義
4.2.1 凸顯人性的尊嚴
4.2.2 對建立道德宗教的積極影響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本文編號:4027251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人性惡
1.1 對人性的經(jīng)驗追溯
1.1.1 圣經(jīng)中的“原罪”
1.1.2 自然狀態(tài)設(shè)定下的人性問題
1.2 康德對善惡的理性考察
1.2.1 道德法則為善惡的前提
1.2.2 自由為善惡的根據(jù)
1.2.3 嚴格論為善惡劃分的立場
第2章 根本惡的可能性
2.1 趨惡傾向
2.2 根本惡的性質(zhì)
2.3 原罪說之重新解讀
第3章 克服根本惡的可能性
3.1 改惡向善之稟賦維度
3.2 改惡向善的方式
3.2.1 重建原初稟賦
3.2.2 選擇原初稟賦
3.3 道德宗教
第4章 根本惡理論的影響與意義
4.1 對康德根本惡理論的三種闡釋立場
4.1.1 否定的經(jīng)驗性論證
4.1.2 肯定的經(jīng)驗性論證
4.1.3 肯定的先驗性論證
4.2 根本惡的理論意義
4.2.1 凸顯人性的尊嚴
4.2.2 對建立道德宗教的積極影響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本文編號:402725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402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