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葉總黃酮/α-半水硫酸鈣復合材料修復大鼠顱骨臨界性骨缺損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6-27 05:53
目的觀察木豆葉總黃酮/α-半水硫酸鈣(α-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Ca S)復合材料在大鼠顱骨臨界性骨缺損模型中的修復效果,積累基礎實驗數據。方法 50只SD大鼠進行顱骨臨界性骨缺損造模,隨機分為5組,植入不同材料:空白對照組(無植入)、Ca S組(無木豆葉總黃酮)、低劑量復合材料組(木豆葉總黃酮與Ca S質量比=20 mg∶1 000 mg)、中劑量復合材料組(木豆葉總黃酮與Ca S質量比=40 mg:1 000 mg)及高劑量復合材料組(木豆葉總黃酮與Ca S質量比=80 mg∶1 000 mg),每組10只。動物實驗后4周、8周、12周進行評價,包括蘇木素-伊紅(HE)染色、Masson染色及Micro-CT定性及定量評價。結果 Micro-CT三維重建影像、HE染色及Masson染色均證實空白對照組大鼠顱骨骨缺損雖有部分組織新生,但其中骨組織含量極少,骨質無法修復,說明造模成功,其余四組骨缺損均得到了修復,但修復質量Ca S組較差,高劑量復合材料組最佳。骨礦物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體積/組織體積(bone ...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53914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圖1 動物實驗過程
大鼠顱骨造模步驟見圖1,造模過程中需注意保護大鼠硬腦膜,避免損傷。術后傷口未見明顯感染跡象,所有大鼠均未死亡。2.2組織學評價
圖2 各組大鼠顱骨骨缺損新生組織HE染色
各組大鼠在術后4周、8周、12周均采用Micro-CT評價新生骨組織的生成,三維重建影像見圖4。由圖4可見,空白對照組術后12周時,骨缺損處僅可見零星骨組織形成,未見骨性連接,說明未達到骨性愈合,造模成功。CaS組與低劑量復合材料組術后隨著時間推移,骨缺損處可見新生骨組織逐漸增多....
圖3 各組大鼠顱骨骨缺損新生組織Masson染色
臨床上骨替代物類的生物材料應用很多[13-14],硫酸鈣是最早應用于臨床的無機骨替代材料,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優(yōu)勢。半水硫酸鈣分為α-半水硫酸鈣及β-半水硫酸鈣兩種形式,α-半水硫酸鈣自固化后形成的二水硫酸鈣更為致密,力學強度更高,故醫(yī)用級硫酸鈣為α-半水硫酸鈣[13]。....
圖4 各組大鼠術后4周、8周、12周Micro-CT三維重建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大鼠直徑5mm顱骨臨界性骨缺損模型造模成功。CaS組與低劑量復合材料組(木豆葉總黃酮與CaS質量比=20mg∶1000mg)骨修復效果相當,中、高劑量復合材料組(木豆葉總黃酮與CaS質量比=40mg∶1000mg、80mg∶1000mg)新生骨....
本文編號:405391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yixuelunwen/swyx/40539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