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例ⅠB2和ⅡA2期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療效及預后的影響因素
發(fā)布時間:2024-06-03 22:56
目的:探討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ⅠB2和ⅡA2期宮頸癌患者的療效和預后相關的影響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NACT聯(lián)合手術治療的ⅠB2和ⅡA2期宮頸癌患者共187例,根據(jù)化療療效分為有效組(142例)和無效組(45例)。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前臨床特點(腫瘤直徑、血液學炎癥指標等)和術后病理等方面的差異。采用Kaplan-Meier法進行生存分析;單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NACT療效、術后病理因素與患者生存的關系。結果:有效組中腫瘤直徑<5 cm的患者多于無效組(P=0.015)。有效組3項血液學炎癥指標(全身炎癥反應指數(shù)、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和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均低于無效組(P<0.05)。有效組術后盆腔淋巴結轉移率和宮頸深肌層浸潤率均低于無效組(P<0.05)。NACT患者3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2.6%和82.9%。單因素分析顯示化療療效、血液學炎癥指標、盆腔淋巴結轉移和宮頸深肌層浸潤與患者生存相關(P<0.05);進一步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盆腔淋巴結轉移是患者生存的危險因素...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臨床資料收集
1.2.1 流行病學資料
1.2.2 臨床病理資料
1.2.3 炎癥相關指標計數(shù)
1.3 化療不良反應和療效評價分組
1.3.1 化療不良反應
1.3.2 療效評價分組
1.4 手術治療和術后補充治療
1.5 術后隨訪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臨床資料特點與療效分析
2.2 術后病理與療效分析
2.3 NACT不良反應比較
2.4 患者預后
2.5 影響患者預后的臨床因素分析
2.5.1 單因素分析
2.5.2 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本文編號:3988508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臨床資料收集
1.2.1 流行病學資料
1.2.2 臨床病理資料
1.2.3 炎癥相關指標計數(shù)
1.3 化療不良反應和療效評價分組
1.3.1 化療不良反應
1.3.2 療效評價分組
1.4 手術治療和術后補充治療
1.5 術后隨訪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臨床資料特點與療效分析
2.2 術后病理與療效分析
2.3 NACT不良反應比較
2.4 患者預后
2.5 影響患者預后的臨床因素分析
2.5.1 單因素分析
2.5.2 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本文編號:398850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9885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