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缺義:論《喧嘩與騷動》中的意義缺失
【學位授予單位】:復(fù)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712.07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蘆柳源;;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哲學思潮對戲劇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3期
2 王宗峰;趙修廣;;20世紀末中國文學頹廢主義思潮的幾點思考——向張器友等先生請教[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3 饒曉紅;;昆丁:麥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繹——《喧嘩與騷動》的互文性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饒曉紅;;“聲音”與“憤怒”——班吉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李湘云;上帝的記號:?思{“白癡”形象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江守義;敘事中的時序變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7 余小倩;朱振武;;《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張艷;;福克納小說中的多重聲音[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黃然;;從?思{的《獻給愛米麗的玫瑰》看女性意識的覺醒[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方欽;;多元批評視野下的“玫瑰”——《獻給艾米莉的玫瑰》在當代中國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禮牡;;試析《押沙龍,押沙龍!》的敘事特色[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陸建德;盧雯;;受壓迫的人也需要聆聽[A];庫切研究與后殖民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10年
3 沈艷燕;;《伯格的女兒》中的身份敘事[A];庫切研究與后殖民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勇慶;生態(tài)神學視野下的福克納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吳錫民;接受與闡釋:意識流小說詩學在中國(1979—1989)[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水平;大眾文化:意義的生成與理論的張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樊星;影響·契合·創(chuàng)造[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陳黎明;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20世紀后期中國小說[D];蘇州大學;2005年
6 陳民;西方文學中死亡敘事的審美風貌[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梁中賢;邊緣與中心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謝雪梅;虛構(gòu)敘事中時間的分形[D];浙江大學;2006年
9 陳文育;圖像時代的美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郝永華;作為表征的文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梅;無望的找尋與虛妄的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石潔;?思{在中國的譯介及中國當代小說中的?思{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周靚;《庫科茨基醫(yī)生的病案》的藝術(shù)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勇軍;羅伯—格里耶新小說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李濤;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交織[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露;《獻給愛米麗的玫瑰》的原型批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田蓁子;針尖上的蜂蜜[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韓芳;《八月之光》的敘事結(jié)構(gòu)[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曉燕;探析福克納《喧嘩與騷動》中的意識流藝術(shù)[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10 朱芮萱;盲從·反叛·回歸[D];江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4182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yingmeiwenxuelunwen/274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