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新聞傳播論文 >

新媒體時代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的轉型

發(fā)布時間:2020-04-23 12:34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思維觀念、生活和學習方式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被不斷刷新,高等教育領域也在數(shù)字化浪潮中發(fā)生著深刻變革。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的扮演與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相比有很大不同,不僅對其自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其教育教學方式、職業(yè)地位、社會期待等方面都在悄然轉變。新媒介環(huán)境與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之間有哪些方面的聯(lián)系,與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相比,大學教師在工作生活上面臨著何種機遇與挑戰(zhàn),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自身又需要達到何等素質進行完成職業(yè)角色的轉型,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正是本文的焦點。本研究從“新媒體時代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的轉型”這一論題的研究背景切入;首先對角色理論和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的內涵進行了解讀,并梳理了不同時期教師角色的演變歷程;接下來以媒介融合化、人工智能化、交互平等化、移動互聯(lián)化所構建出的新媒體時代特征出發(fā),闡釋了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轉型的社會背景和外部環(huán)境;隨后即進入本文的核心章節(jié),通過調查研究的方法分別考察了新媒體時代大學教師對職業(yè)領悟、教學方式、社會地位、自我期待等方面的認知,從新媒體對我國大學教師職業(yè)影響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需要轉變的原因和事實;最后,在調查結論的基礎上,以新媒體環(huán)境的特征為背景提出了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轉型的策略:在微觀上,需要大學教師角色意識首先轉變,必須樹立適應時代的教育教學觀念,保持終身學習、服務型教學理念和批判性思維;做學生全方位的引導者、多元文化的整合者、技術與人文的協(xié)調者、媒體輿論場中的明辨者。宏觀上則需要社會、高校、媒體多方共同努力,通過完善法規(guī)、加大對教師培訓力度、建立信息引導機制等渠道,促成體制機制的保障,讓大學教師彰顯自身價值。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引起社會各界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轉型的關注,有益于大學教師適應數(shù)字化浪潮帶來的挑戰(zhàn),更好的肩負自身的責任。
【圖文】:

電子課件,課堂,磁場,老師


這個話就可能跟學生要做一些思想方面的引導,我覺得這個是比較合理的處理方式吧,第一個就是從教師自身入手,第二個就是從學生他的這種心理里去入手,你要說你保證這種百分之百的這種學生一眼手機都不看也不現(xiàn)實,就是說我覺得一個健康的課堂吧,起碼是 90%的學生都要在認真聽課。從問卷結果來看,有絕大多數(shù)的老師都曾留意過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有玩手機的現(xiàn)象,其中甚至 26%的老師認為在其課堂上該現(xiàn)象已相當嚴重。這不得不說手機已成為爭奪課堂注意力的一個最特殊媒介。為了把學生從手機中的虛擬世界重新拉回現(xiàn)實課堂,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可謂費了一番腦筋:比如有教師上課前在講臺跳舞熱場,學校在課桌前提供手機保管袋,也有對整棟教學樓安裝信號屏蔽器的措施。對此甚至有教師調侃道,“如果我們把教學樓信號都屏蔽了,學生們不來了怎么辦?”在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shù)老師還是選擇從自身反省,努力改進自己課堂的生動性、吸引力,僅有 8 位老師認為建議學校網(wǎng)絡部門對教學樓信號加以屏蔽,占不到調查總人數(shù)的 8%。由此可見,大部分老師還是覺得解決這一現(xiàn)象的關鍵在教師自身,而不是嚴加堵截。

電子課件,課堂,大學教師,板書


第三章 新媒體時代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認知調查來,暫且不說梁老師的授課內容如何,,僅是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板書形式就吸引了眾多學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電子課件教學與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板書”式教學有哪些異同點?各帶來哪些利弊?兩種媒介形式對師生關系和課堂效果帶來哪些不同影響?本次研究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一番調查,如圖 3-3 所示,調查對象中,有近 8 成的大學教師認為“課件很重要,課堂上不使用 PPT 會很不習慣”。另外兩成的教師則是“偶爾會使用,課堂上更多的是用板書與講解”,在問卷結果中,沒有一位教師選擇“基本不使用,覺得用處不大”這一選項。雖然統(tǒng)計樣本有限,但從比例還是能夠看出,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滲透進了當代的大學課堂,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沖擊。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45.1;G2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鋼;蔣亦華;;大學教師評價“尺度”建構:以發(fā)達國家為觀照[J];江蘇高教;2018年12期

2 胡成霞;;學科·知識·權力——大學教師課程權力的歷史社會學分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06期

3 姜超;;大學教師發(fā)展制度創(chuàng)新的主體關系與路徑突破[J];全球教育展望;2018年11期

4 肖舒楠;陳彥青;;什么樣的大學教師受歡迎?[J];青年教師;2009年06期

5 陳廣斌;;談談大學教師的課程觀[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6 王菁華;;做一個恬靜、快樂而卓越的大學教師[J];中國大學教學;2017年12期

7 鄭一;董玉琦;;改革情境中大學教師教育者專業(yè)認同的特征與形塑[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04期

8 曹冰玉;;論大學教師的職業(yè)導向[J];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年04期

9 王艷玲;;大學教師的教育機制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16年02期

10 楊洪波;;略論21世紀的大學教師[J];教書育人;2009年S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屏;李琳琳;;大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調查[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梁愛華;鄭曉齊;;香港科技大學教師績效工資考核的政策及其特點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盧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設與大學教師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對策與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孟繁玲;袁孟紅;李登新;;東華大學教師分類管理實踐[A];第三屆教學管理與課程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5 馬立紅;曲藝;劉明耀;;國外大學教師發(fā)展機構的特點與啟示[A];教育科學的探索——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育科研論文集[C];2013年

6 蘇明明;王淑娟;楊華靖;關玉晶;蔣寶芳;;如何運行一個成功的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以密西根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為例[A];提升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實證研究(上冊)[C];2016年

7 賀衛(wèi)方;;關于停招碩士生事答批評者[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8 劉兆吉;;大學教師的威信及師生關系[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9 ;理工科大學教師文化素質調查與分析[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10 陳偉;;從牧師到教師:英國大學教師的專業(yè)化變革——以十九世紀的牛津大學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樂樂;什么樣的人才能做大學教師?[N];中國青年報;2011年

2 胡樂樂;為全心投入教學的老師正名[N];中國青年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謝湘;大學教師不再是體面悠閑的職業(yè)[N];中國青年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馬慧娟 張茜;大學教師的掙扎:嚴格還是放水[N];中國青年報;2015年

5 湖南科技大學宣傳部長 何頻;大學教師需提高媒體素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17年

6 貴州民族大學教授 劉吉昌;民族大學教師應肩負起培養(yǎng)各族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任[N];中國民族報;2018年

7 中國政法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席 歷史研究所所長 郭世佑;一些大學教師充當掮客為學生索要考分[N];中國青年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雷宇 實習生 黃偉;大學教師企業(yè)化考評引發(fā)爭議[N];中國青年報;2009年

9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新玲;上好課是大學教師的競爭力[N];中國青年報;2018年

10 本報記者 張文凌;蘭靖:大學教師“無事生非”走上辦學之路[N];中國青年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曉紅;澳大利亞大學教師發(fā)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立;美國大學教師發(fā)展研究:歷史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潘奇;西方大學教師國際流動研究:1100-1970[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金鳳;當代大學教師學術人格探論[D];西南大學;2010年

5 吳振利;美國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金平;學術與政治之間:大學教師社會角色的歷史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全林;“知識分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繆榕楠;大學教師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樊華強;高等教育視野中的人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碧虹;大學教師收入分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雅楠;山西省太原市老年大學教師培訓體系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年

2 毛園園;大學教師學術水平排名模型[D];東北石油大學;2018年

3 杜宇杰;新媒體時代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的轉型[D];河南大學;2018年

4 陳晨;生成、共契與互動—大學理念與教師知識分子關系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年

5 劉晨光;當代中國大學教師學術人格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年

6 于洪丹;哈佛大學教師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7 曾增;S大學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現(xiàn)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7年

8 黃榮華;民國大學教師兼課的原因及影響[D];蘇州大學;2017年

9 陳靜;懷特海的價值理論對我國大學教師評價改革的啟示[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年

10 周慧穎;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師發(fā)展制度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6377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xinwenchuanbolunwen/26377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b9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