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zhì)疑愛默生:狄金森自然詩的反叛性詩學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I712.07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玲;;相近的靈魂:艾米莉·狄金森作品中自然的詩畫之維[J];外語與翻譯;2016年04期
2 黃艷云;;狄金森在中國的譯介與本土化形象構(gòu)建[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3 汪漢利;;狄金森的大海與愛情[J];世界文化;2017年09期
4 陳學勤;張令千;;淺析狄金森詩中的“死亡”再定義——以《因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年09期
5 王巧俐;張志慶;;狄金森物象與心靈家園的詩歌[J];求索;2016年05期
6 康燕彬;;狄金森對佛教的吸收[J];外國文學評論;2015年02期
7 徐春英;;田園生活與狄金森詩歌中的自然隱喻[J];雪蓮;2018年10期
8 曾軼峰;;詩人在這“沒讀過什么書”——探訪狄金森的母;羯脚訉W院[J];大學生;2019年02期
9 韓青辰;;星星的橋[J];閱讀;2017年42期
10 李麗波;;狄金森詩歌中的空間探析[J];芒種;201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盧小香;;無名的狄金森[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劉曉玲;;愛米莉.狄金森自然詩初探[A];2003年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3 張禮牡;盧普庭;丁迎;;幽閉的靈魂風景畫家——論狄金森的詩歌藝術(shù)[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游慶珠;;打破傳統(tǒng),各領(lǐng)風騷在詩壇——惠特曼與狄金森比較初探[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5 牟一鋒;;培育孩子讀書興趣和習慣的教學案例[A];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2018年
6 劉恩波;;宋曉杰和她一門心思的詩歌[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宋曉杰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葛怡婷 實習生 申冬梅;鏡頭下?lián)u曳的詩意[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7年
2 記者 王思齊;在漢語中找到新的“狄金森”[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4年
3 彭堅;狄金森詩歌的一種情結(jié)[N];文藝報;2007年
4 劉慶云;孤獨是件困難的事[N];中國保險報;2002年
5 賈曉偉;“光合作用”與詩人狄金森[N];北京日報;2011年
6 劉慶云;孤獨是迷人的[N];文匯報;2002年
7 江楓;青年翻譯家的浮躁心態(tài)和教育缺陷[N];文學報;2013年
8 江楓;昨天已經(jīng)古老[N];文學報;2014年
9 朱莉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以襲人的寂寞傳達詩歌的魅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陳亮;余秀華:在生活與詩歌的雙重坐標中[N];中國藝術(shù)報;201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金娥;孤寂的風景:論艾米莉·狄金森詩歌中的孤獨意識[D];山東大學;2011年
2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詩歌:文體的言說[D];河南大學;2004年
3 金文寧;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詩歌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巧俐;狄金森的宗教觀與詩歌創(chuàng)作關(guān)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雨晴;江楓與蒲隆的狄金森詩歌漢譯本比較:基于風格標記理論視角的定量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2 張珊;質(zhì)疑愛默生:狄金森自然詩的反叛性詩學策略[D];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
3 謝晨鷺;狄金森詩歌中的孤獨意識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年
4 張嘉明;艾米麗·狄金森詩歌中的概念隱喻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5 呼振楠;狄金森詩歌“互文”意象的翻譯[D];西南大學;2018年
6 楊曉利;狄金森與玄學派詩歌[D];西南大學;2014年
7 朱瓊敏;突破有限—論艾米莉·狄金森的“私發(fā)表”[D];復旦大學;2012年
8 譚鍇;狄金森詩歌的死亡主題及其藝術(shù)傳達[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許佳;狄金森詩歌中死亡情結(jié)之精神分析[D];貴州大學;2006年
10 趙英俊;矛盾性在艾米莉 狄金森詩中的反映[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74037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xiandaiwenxuelunwen/274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