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笛子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國笛子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笛子 創(chuàng)作與演奏 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
【摘要】:在21世紀的今天,當代文明帶給人類新的審美方式,隨著科技手段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變化,音樂也變得更加多元化,科技含量也更高。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中,我們開始思考中國民族音樂的方向。可當下,不管是什么形勢下的中國民族音樂,似乎都不能夠成為大多數(shù)人喜愛的“主流”音樂。那么,本文我就從中國民族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笛子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中談一談我認為“它”該何去何從……
【關鍵詞】:中國笛子 創(chuàng)作與演奏 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632.11
【目錄】:
- 摘要4-6
- 引言6-7
- 一、繼承傳統(tǒng)就是發(fā)展傳統(tǒng)7-9
- 二、在多元化的當代音樂中,創(chuàng)作、演奏符合當代審美的作品9-13
- 1.獨奏形式下的演奏9
- 2.民族管弦樂隊中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9-10
- 3 與西洋管弦樂隊的合作10
- 4 小型民族樂隊或室內樂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10-11
- 5.現(xiàn)代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11-12
- 6.經(jīng)過電子音樂處理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12-13
- 結語13-14
- 參考文獻1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樹芬;“詩情畫意”的中國民族音樂[J];藝術研究;2003年02期
2 段橋生,米瑞玲;漫談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J];藝術研究;2004年02期
3 王星南;;中國民族音樂風格特征及其形成[J];藝術百家;2007年S2期
4 劉曦;;雜談中國民族音樂[J];電影評介;2008年09期
5 胡小軍;賴明英;;傳承與創(chuàng)新——全球化視野下當代中國民族音樂發(fā)展芻議[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程幸培;;淺談當代大學生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的意義及現(xiàn)狀[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04期
7 謝霜;;關于中國民族音樂的幾點思考[J];藝術廣角;2008年03期
8 尚艷霞;;中國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發(fā)展的關系[J];音樂生活;2008年08期
9 張飛;;論中國民族音樂商品化的若干思考[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2期
10 荊建華;;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興趣的有效手段[J];歌海;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范麗娟;林祥檉;;當代中國民族音樂市場化策略研究——兼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傳承[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2年
2 羅仕藝;陳世權;;中國民族音樂曲式結構的模糊性[A];模糊集理論與應用——98年中國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8年
3 岳洋;;《鮮花獻給愛樂女》選題策劃[A];圖書選題策劃報告——第五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孫麗萍;朱哲琴:要讓世界聽到中國民族音樂[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記者 溫憲 施曉慧;江主席在美出席中國民族音樂會[N];人民日報;2000年
3 徐沛東;在“劉天華阿炳中國民族音樂基金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N];中國藝術報;2009年
4 記者 吳偉農(nóng) 丁寶忠;中國民族音樂會享譽聯(lián)合國[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5 中央民族樂團黨委書記 董天恒;民樂30年“走出去”之路[N];中國文化報;2008年
6 趙世民;暫別讀者[N];音樂周報;2012年
7 鄭寒月;名家“大手拉小手”普及民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8 本報記者 肖潔;民樂,國人愛她沒商量[N];蘭州日報;2006年
9 陳俊;跨越時空的聆聽[N];光明日報;2004年
10 北京匯文中學 海倩文;我對一堂課的思考(未完待續(xù))[N];音樂周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天葵;中國民族音樂廳堂ITDG和IACC的主觀優(yōu)選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帥;當代中國笛子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D];中央音樂學院;2016年
2 伍洪忠;中國民族音樂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石駿;中國民族音樂的情緒結構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4 符曉鈺;中國民族音樂國際傳播的理論與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5 孫科;中國民族音樂特征提取與分類技術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6 薛辰婕;獨立構建以五聲性調式為基礎的中國民族音樂視唱練耳教學體系[D];武漢音樂學院;2013年
7 王茜;中國民族音樂語言特征在中國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D];上海音樂學院;2013年
8 蔡威;中國當代音樂作品中民族元素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9 許洋;論視唱練耳教學中可塑性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D];中央音樂學院;2014年
10 邊皓;中國民族音樂作品在雙排鍵電子琴上的詮釋[D];西安音樂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82219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nlelunwen/82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