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彩五
本文選題:作曲技法 + 線性思維。 參考:《音樂創(chuàng)作》2017年06期
【摘要】:《淡彩五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品,本文透過對其《潺》與《煙》的技法分析,包括對其線性思維基礎(chǔ)上的立體思維(和聲思維、復調(diào)思維、加厚思維)等分析,透視作品中傳統(tǒng)線性思維與西方現(xiàn)代技法中的多調(diào)性、無調(diào)性思維的融合。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ques of "ripples" and "smoke", including stereo thinking (harmony thinking, polyphonic thinking, thickening thinking) based on their linear thinking. Perspective works in the traditional linear thinking and Western modern techniqu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polytonicity, anatonic thinking.
【作者單位】: 南通大學藝術(shù)學院;
【分類號】:J624.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代百生;何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從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鋼琴音樂[J];中國音樂學;2005年03期
2 代百生;根據(jù)傳統(tǒng)音樂改編的中國鋼琴曲的演奏特色[J];音樂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姣娜;;鋼琴即興伴奏中重屬和弦與副屬和弦的應用分析[J];當代音樂;2017年13期
2 張淼;;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發(fā)展[J];戲劇之家;2017年12期
3 竇木子;;鋼琴藝術(shù)的西方音樂元素探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06期
4 尚艷;;中國民族器樂曲改編的鋼琴曲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7年06期
5 孫光宇;;《淡彩五幀》中的作曲技法透視——以《潺》、《煙》兩首為例[J];音樂創(chuàng)作;2017年06期
6 趙婉婷;;鋼琴音樂中國風格研究綜述[J];藝術(shù)評鑒;2017年10期
7 梁筱妹;;論高校中國風格鋼琴音樂教學的興趣引導實踐[J];戲劇之家;2017年08期
8 王冬霞;;中國鋼琴改編曲與鋼琴音樂的藝術(shù)風格[J];當代音樂;2017年06期
9 孫兆磊;;談中國學者受教育背景對音樂作品研究視角的影響——以十篇音樂學術(shù)文獻為例[J];臨沂大學學報;2016年06期
10 邢穎;;鋼琴演奏中適度原則的美學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6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藝峰;尋求自由 創(chuàng)造限制──關(guān)于陸金鏞教授作曲技法的斷想[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2 許志斌;;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津梁——《傳統(tǒng)作曲技法》述評[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6年02期
3 張力偉;劉奇;;歷史進程中的傳統(tǒng)作曲技法的衍生(下)——關(guān)于趙曉生《傳統(tǒng)作曲技法》的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黃鱗逸;;關(guān)于12音體系作曲技法合理性的探討[J];藝術(shù)探索;2007年06期
5 脫強;;淺談我國鋼琴作曲技法的民族化研究[J];大眾文藝;2012年17期
6 王培O;;論鋼琴主要作曲技法的發(fā)展歷程與鋼琴聲音的關(guān)系[J];音樂創(chuàng)作;2012年02期
7 保羅·興德米特 ,姜丹;《作曲技法》第三卷 三聲部作曲技法練習(第二部分)[J];交響.西安音院學報;1986年04期
8 麗瑚;近期作曲技法論文索引[J];中國音樂;1989年04期
9 李貞華;作曲技法漫議——對山東四十年來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發(fā)展的整體性思考[J];齊魯藝苑;1990年01期
10 童忠良;讀《曲式與作曲技法》有感[J];音樂研究;1991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錢仁平;1/4音作曲技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2 張千一;碰撞、對話與交融[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昱輝;程大兆《黃河暢想》作曲技法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6年
2 孔志軒;當代“南洋”華樂作品風格與創(chuàng)作技法初探[D];上海音樂學院;2016年
3 胡蘅鸞;欣德米特《作曲技法》的理論原理及其對中國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D];上海音樂學院;2017年
4 王曦;奧利維爾·梅西安《時間終結(jié)四重奏》作曲技法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7年
5 劉穎;作曲技法對音樂形象塑造的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悍;葉國輝《晚秋》作曲技法研究[D];星海音樂學院;2012年
7 韓曉艷;布里奇管弦樂組曲《大!返淖髑挤ㄑ芯縖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8 呂陽;當代瓷樂創(chuàng)作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唐吟;試論黃自作曲技法以“民族化新音樂”為目標的探索特征[D];上海音樂學院;2013年
10 王典;從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音樂中看作曲技法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9155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nlelunwen/209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