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裝飾藝術”,綻放“美術建筑”之花——設計師劉既漂的建筑設計探討
本文選題:裝飾藝術 + 美術建筑 ; 參考:《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年02期
【摘要】:20世紀二三十年代,"裝飾藝術"風格在世界范圍內盛行。而當這股風潮吹來中國,其風格必然產生本土化的趨向。杭州國立藝術院圖案系主任、西湖博覽會重要設計師劉既漂便是嫁接這一"裝飾藝術"風格的積極倡導者,他將中國古典元素經過簡化、變形等處理后作為建筑的裝飾主題,冠之以"美術建筑"之名,又將西方"裝飾藝術"風格與本土風格進行了結合的嘗試,并借"裝飾藝術"宣揚他的"美術建筑"思想,提倡建筑的藝術性。本文對劉既漂的這一藝術活動的個案進行研究,并以西湖博覽會中的建筑為例,對他如何將西方"裝飾藝術"風格與本土風格相結合作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對他提出的"美術建筑"思想的內涵作出探析。
[Abstract]:In the 20 s and 30 s, the style of decorative art prevailed all over the world. But when this wind blows to China, its style inevitably produces the localization tendency. Liu Xihua, director of the design department of the Hangzhou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and an important designer of the West Lake Exposition, was an active advocate of grafting this "decorative art" style. He treated the Chinese classical elements as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theme after being simplified and deformed. In the name of "art architecture", Guanzhi tried to combine the style of western "decorative art" with the local style, and propagated his idea of "art architecture" by "decorative art" and advocated the artistry of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se of Liu Zi-piao 's artistic activity, and take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West Lake Exposition as an example to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f how he combines the western "decorative art" style with the local styl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his thought of "art architecture".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分類號】:J5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向征;;淺談天水南宅子家具裝飾藝術[J];美與時代(上半月);2010年01期
2 尹夏清;;李壽石墓門與石墓門裝飾藝術的發(fā)展[J];文藝研究;2010年01期
3 陳軍;;團山民居“門”裝飾藝術的調查報告[J];文教資料;2010年03期
4 李麗華;;審美物象的詩性記憶——解讀繪畫裝飾元素的審美功能[J];美與時代(下半月);2010年02期
5 高清雪;高清云;;淺談裝飾表現(xiàn)及動畫藝術中的裝飾性[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03期
6 趙錦星;;淺析現(xiàn)代裝飾形象設計教學[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余繼平;;涪陵青羊古鎮(zhèn)陳氏莊園建筑裝飾藝術的文化意蘊[J];文藝爭鳴;2010年10期
8 李呈讓;;直面社會:住宅設計中“重裝飾輕裝修”現(xiàn)象[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05期
9 陳照國;;淺談裝飾藝術的形式美[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0年08期
10 毛丹陽;;龍泉青瓷裝飾藝術的審美特征[J];麗水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照宇;;蒙古族“搏克”服飾的美學特征[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吳東青;;論剪紙藝術的應用與提高[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3 郭立源;葛紅旺;;社旗山陜會館[A];文物建筑論文集(第2輯)[C];2009年
4 尹俊燕;;彩陶文化的多重裝飾藝術法則——以馬家窯彩陶為例[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二)[C];2009年
5 楊劍龍;;《科學技術與人文內涵的融會——從巴黎世博會到上海世博會》[A];21世紀都市發(fā)展和文化:上!屠瓒际形幕瘒H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居晴磊;;蘇州磚雕藝術的研究與發(fā)展應用[A];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專題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徐彤;;黃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窯居概說[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陳卉麗;;淺談大足石刻的裝飾藝術[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六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徐宗威;;古代西藏五大建筑思想[A];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論文匯編[C];2008年
10 楊曉丹;任紹輝;;談中國圖騰符號的發(fā)展及在現(xiàn)代的延伸[A];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早報世博記者 馬毅達;震后重生的純凈之城[N];東方早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劉秀君 通訊員 秦冀 李江;磁州窯回歸世界 黑與白耀眼國際[N];邯鄲日報;2010年
3 記者 莊浩;芒市傣族剪紙入選“非物名錄”[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劉秀君 通訊員 秦冀 李江;磁州窯回歸世界 黑與白耀眼國際[N];邯鄲日報;2010年
5 記者 莊浩;芒市傣族剪紙入選“非物名錄”[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劉秀君 通訊員 秦冀 李江;磁州窯回歸世界 黑與白耀眼國際[N];邯鄲日報;2010年
7 記者 莊浩;芒市傣族剪紙入選“非物名錄”[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劉秀君 通訊員 秦冀 李江;磁州窯回歸世界 黑與白耀眼國際[N];邯鄲日報;2010年
9 記者 莊浩;芒市傣族剪紙入選“非物名錄”[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劉秀君 通訊員 秦冀 李江;磁州窯回歸世界 黑與白耀眼國際[N];邯鄲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匯文;南方原始瓷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倪建林;原始裝飾藝術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3 柳逸善;關于蒙古包的審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袁宣萍;17-18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U,
本文編號:203439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03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