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評獎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評獎機制研究
【摘要】:諾貝爾文學獎于2012年10月11日向世界公布,年度獲獎者是中國作家莫言。這對于所有用華語寫作的作家、乃至華語文壇都是一大幸事。隨著首次中國籍作家獲世界級文學獎,社會各界對文學評獎的討論再次成為熱點。以莫言獲獎為中心話題,向其他的文學評獎活動延伸開來。大部分都是對中國文學評獎活動的梳理、歸納、整理、分析,其目的便對以后的文學評獎活動的開展、機制的建立都起到借鑒作用。本文以90年代文學的市場化轉型為大背景,對文學評獎活動的肇始加以關照,主要分析90年代以來多項文學評獎活動的開展,促進文學評獎機制的穩(wěn)步確立。選出這樣一段承前啟后的時間段來探討文學評獎活動問題,并結合之前和當下不同時期對文學評獎活動的探討,爭取對當前及以后的文學評獎活動起到些許借鑒作用,便是本文所體現(xiàn)出的最大的價值。本文分三個章節(jié)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90年代以來文學評獎的新機制與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xiàn)的新姿態(tài)。這一部分首先論述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評獎特點的固化與流變及文學評獎倡導的多姿態(tài)主題,在新主題的倡導和政策背景的影響下,形成反腐題材與民間敘事等新的創(chuàng)作姿態(tài)。第二章,主要闡述在市場化的背景影響下,呈現(xiàn)出國家文藝機關作為主辦機關、期刊作為主辦機關、大眾傳媒的參評等多種評獎形式,文學評獎作為文學的評介機制中的一個面向,艱難的構建文學場域的秩序。第三章,主要論述在當下背景下,文學評獎發(fā)展的現(xiàn)實意義。從文學接受、文學消費及文學經典三個方面出發(fā),闡述文學評獎活動在這幾方面問題中所起到的促進作用及所帶來的現(xiàn)實價值。在文學評獎對文學接受影響式微的現(xiàn)實情況下,引發(fā)對文學評獎機制的反思。本文所探討的文學評獎,并未涵蓋文學評獎活動的所有內容,也具有一定的時間限制。但每一次文學評獎都代表一種文學價值觀的確立以及評獎活動舉辦單位文學理想的倡導。每個文學評獎活動,正像是一個小型文壇,各種力量相互制約與抗衡的結果導致文學評獎活動結果的產生。因此,文學評獎活動所引發(fā)的問題不僅是評獎活動本身的問題,更會涉及到社會問題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市場化 文學評獎活動 文學評獎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6.7-1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5
- 一、選題的意義9-10
- 二、研究現(xiàn)狀10-13
- (一)以文學制度和體制的視角10-11
- (二)以文學批評的視角11-12
- (三)以文學評獎運行標準的視角12
- (四)以市場化的視角12-13
- 三、概念的界定13-14
- (一)文學評獎機制13
- (二)文學體制13-14
- (三)文學制度14
- (四)文學生產機制14
- 四、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文學評獎機制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姿態(tài)15-23
- 第一節(jié) 文學評獎特點的固化與流變15-18
- 一、讀者的廣泛參與15-17
- 二、大眾傳媒的參評17-18
- 第二節(jié) 文學評獎影響下的文學多姿態(tài)18-20
- 一、弘揚時代主旋律18-19
- 二、提倡主題多樣化19-20
- 第三節(jié) 文學評獎規(guī)約作家創(chuàng)作的多種選擇20-23
- 一、文學評獎給予反腐題材的曖昧空間20-21
- 二、文學評獎拓寬民間敘事的發(fā)展空間21-23
- 第二章 文學評獎機制與文學成規(guī)的建立23-31
- 第一節(jié) 官方文學評獎:雙重規(guī)范下的文學選擇23-26
- 一、官方文學獎的歷史選擇24-25
- 二、官方文學獎的機制規(guī)約25-26
- 第二節(jié) 期刊式文學評獎:市場化中的文學堅守26-28
- 一、期刊式文學評獎的純文學因素27
- 二、期刊式評獎活動中的市場因素27-28
- 第三節(jié) 傳媒與文學評獎互推下的文學秩序構建28-31
- 一、網(wǎng)絡和電視提供多項傳播渠道29-30
- 二、報紙及期刊延展時空秩序30-31
- 第三章 文學評獎的象征資本轉化31-38
- 第一節(jié) 文學評獎為文學接受提供范本31-33
- 一、評獎“名分”影響文學接受31-32
- 二、評價機制對文學接受現(xiàn)象的“反思”32-33
- 第二節(jié) 文學評獎促進文學消費33-34
- 第三節(jié) 文學評獎與文學經典的關系34-38
- 一、文學評獎為文學經典化提速34-36
- 二、文學評獎確定文學經典36-38
- 結語38-39
- 參考文獻39-41
- 附錄41-45
- 后記45-46
- 個人簡介46-47
-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全玉;;論21世紀的金華文學[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2 畢光明;圓夢,,最后的沖刺──世紀末之于純文學[J];文學自由談;1995年01期
3 胡可先;論武則天時期的文學環(huán)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夏勇峰;;網(wǎng)絡文學:微利大生意[J];IT經理世界;2009年08期
5 吳效剛;;論民國時期“查禁文學”[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11期
6 張思源;;傳播視域下新世紀貴州文學主體意識論[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7 高文波,李淑霞;淺論當今文學人性人道主義的失落問題[J];綏化師專學報;1997年03期
8 高毅;;網(wǎng)絡文學對讀者的影響效應與發(fā)展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Z1期
9 鄧樹強;王學謙;;時尚光環(huán)下的困惑與尷尬——論網(wǎng)絡文學的自身缺陷及其問題[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年09期
10 王慶生;樊星;張衛(wèi)中;謝維強;嚴輝;劉為欽;;反映生活與關注政治——關于文學與政治關系的對話[J];學習月刊;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新聞出版報《讀周刊》主編 馮軍;網(wǎng)絡文學可能重組中國文學格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2 杜浩;文學的低落與“讀物”的濫觴[N];團結報;2010年
3 譚旭東;文學的現(xiàn)實、未來與價值[N];學習時報;2011年
4 杜浩;搶救我們對文學的感受力[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主講人 南京大學教授 胡有清 本報記者 耿聯(lián) 整理;體味文學之美:走出“娛樂至死”的喧嘩[N];新華日報;2013年
6 劉緒源;關于純文學的論綱[N];文藝報;2009年
7 ;文學是不朽的[N];中國藝術報;2012年
8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何建明 委員;建立健康的網(wǎng)絡文學環(huán)境[N];光明日報;2013年
9 霍艷;請不要遠離文學[N];文藝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傅小平;堅守中拓展文學的價值空間[N];文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光;晚明休閑文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佟雪;淪陷初期(1931-1937)的東北文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盧國榮;二十世紀美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文學觀照[D];吉林大學;2008年
4 李慶勇;穿行在藝術女神與經濟巨人之間[D];吉林大學;2012年
5 朱首獻;人學文學論[D];浙江大學;2005年
6 李建英;烏托邦理想的超越與反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吉崇敏;《文學季刊》與1930年代文學[D];吉林大學;2006年
8 周雙全;大陸作家在香港(1945-1949)[D];復旦大學;2004年
9 鄭國慶;形式、主體與現(xiàn)實[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晨;現(xiàn)代人文視野中的鄉(xiāng)土體驗與文學想像[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婷;微博客文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2 史曉蘭;多元視角下的網(wǎng)絡文學研究簡論[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付蘭梅;中國荒誕文學發(fā)生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葉菁;數(shù)字化傳播途徑下的網(wǎng)絡文學讀寫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滕懿慧;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評獎機制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
6 郝珊珊;大陸網(wǎng)絡文學的十年發(fā)展和現(xiàn)實反思[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曉君;微博媒介語境下文學發(fā)展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8 蔣克難;新媒體語境下的微博文學[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9 王敏;“重寫文學史”運動的實踐與反思[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5年
10 劉仁莉;論新時期公安文學的審美特征[D];延邊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5275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52751.html